第一次写剧评。

我觉得这个剧改编得特别好,这几天一直在看。制作出来的影视效果也不错,演员演技也在线的。马天宇和韩东君当然都是很好看的啦。女主觉得有点老,不过也很符合伏寿皇后。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将伏寿和汉献帝刘协写在了一起,具体的记载如下:出身名门,秀外慧中。

我觉得这个剧,除了当中对曹操的一些说法我不太赞同之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和谋略都完美契合了我心目中这些人物的形象。

比如在前几集中,刘平刚被调包,伏寿皇后以他身体不好为由,请荀彧先退下,荀彧说要替皇帝请太医诊治,皇后说:“荀令君,你也要让陛下不安吗?”荀彧惶恐道:“臣不敢。”这个部分我认为相当好,因为荀彧虽然一直追随曹操,是曹操的心腹,但正史上也有记载,说他后来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可见他虽然是曹操的谋士,但也不是乱臣。重要的是,他还是个美男子,😊“伟美,有仪容”,说的就是荀彧,他可能是三国时期唯一能和周郎媲美的美男子了吧。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也特别好。剧中曹丕受伤,郭嘉前去探望,郭嘉劝子桓,说你现在还小,应当好好读书,战场的事情少参与。曹丕就问他:“子建在父亲身边可好?”这句话就特别符合他的身份,也与历史上他们二人后来夺嫡之事相契合。他问这话,其一,是羡慕四公子曹植可以留在曹操身边,其二,是想婉约地告诉郭嘉自己的委屈,其三,也表示出自己也可以参与军政大事的想法。

而郭嘉的回答也堪称绝妙,无愧史书上称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说:“很好。曹公常说,现在带四公子在身边,就如同当年带二公子在身边一样好。”

太妙的回答了。

三国的谋士有那么多,蜀国的诸葛亮,法正和庞统,东吴的周郎,吕蒙,陆逊,还有曹魏的程昱,贾诩,荀彧荀攸杨修司马懿等人,莫不是奇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郭奉孝。他好饮酒,行为放荡不羁,他善奇谋,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我真的期待他与后来诸葛亮及周瑜他们的交锋。

说来真的巧,诸葛亮出山那一年恰好就是郭嘉去世那一年。相传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曾哭郭嘉,甚为哀伤。在我看来,郭嘉之死乃曹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曹魏的重大损失。难怪曹操在赤壁之败之后独哭郭嘉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也许当初若郭嘉不死,曹操赤壁之战就不会失败,那么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吧。

剧中郭嘉与任红昌(也就是貂蝉)的爱情也令人唏嘘。貂蝉是反间计的女主角,而历史上并没有明确指出吕布战败后她的去处,所以编剧将她与郭奉孝联系到一起,我倒也是服气的。因为历史上郭嘉确实也是个好酒色之人。

这几天看剧评,发现豆瓣里这个剧口碑不太好,评分也很低,害得我差点质疑自己的审美。囧o(╯□╰)o。

有人说这部剧的服饰像和服,但是,就我而言,我认为这还是比较尊重史实的。比如说剧中刘平的帝王服,帝王服——十二纹章冕服。上衣、下裳的颜色、花纹图案等基本上都是原版还原,并以现代的审美作了细微的美工处理。上衣与下裳颜色分别象征未明之天与黄昏之地,希望集天地之一统,以提醒君王勤政,此符合周礼。而交领,右衽等细节方面也都得到了极为严格的细心处理。包括冕冠和盔甲,细节方面做的也很好。

明显可以看出道具、服饰、妆容、礼仪都是下了功夫的,可以说是目前还原度最好的三国剧(尤其是盔甲,可以完爆从老三国到新三国)。但还是太新了,其实有些是可以适当的做旧。有一点不足就是汉剑太多环首刀太少。

还有就是我发现有很多人会把这部剧当做是历史剧,然后不厌其烦地挑出其中的毛病。

我觉得,人家官宣上又没有说是历史剧,人家讲的很明白,权谋剧好吗?

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马伯庸先生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不要纠结于历史如何了。拍摄电视剧,更是在小说的基础上再创作。至少人家这个角度还是很新颖的。从前的三国故事,基本上都是围绕魏蜀吴三国展开的,而且可能出于罗贯中坚持某种正统思想,所以他的行文中不自觉的透露出刘备就是正统(虽然是兑水猪肉的皇室,但总好过一干臣子)而这部剧却是以大汉天子为主人公来讲述的。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真实的汉献帝刘协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皇帝,9岁登基,是一个识大体,心怀天下,又很有治国才识的皇帝。在他一生执政的过程中,基本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决策,如果说有真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他错生在了汉末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吧。他的一生都伴随着三国时期无数能人志士的明争暗斗,在这么多谋士智者中间,他是如何做到始终保持自己本心的?又是如何周旋在众人之间,毫不逊色的?

我觉得能在那么多聪明人中活下来,其实也很了不起了。

其实再创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查了一下,三国演义中共有1192位角色出场,而粗略一算,《三国志》、《后汉书》两部大作加起来也只介绍了882人左右,意思是说罗贯中这家伙就算为了剧情塞进了不下300个虚构角色,都没有写一些历史上有头有脸的风云人物,如果他们泉下有知,多半会喷出一口老血吧。而且像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啦空城计啦舌战群儒啦三气周瑜啦,真假都是有待考究的。

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假的,历史上没那么夸张,是鲁肃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并且由诸葛亮帮忙提出的联盟的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也可能是假的,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后面的三气周瑜也是作者自己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编造的故事,周瑜没有那么小心眼;小说中说刘备死后曹丕搞了个五路大军攻蜀然后被诸葛亮轻松平定的故事大概也是编的;诸葛亮平南中的事情是有的,但七擒孟获的故事基本都是编的;还有诸葛亮北伐时并没有六出祁山,实际出祁山只有2次而已,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啊,哪有那么多实力频繁北伐呀;还有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对魏延很敌视认为他有反骨其实也是虚构的,实际是诸葛亮一直对他的很多行为都采取容忍和制约,并没有什么认为魏延会造反的说法,至于其他什么诸葛亮召唤天神之类的不用说都是杜撰的。诸葛亮七星台上借东风就更是让人无奈,三国演义中写他“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

诸葛亮当时应该是身长八尺,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可是这个描写简直就是巫师啊,什么身披道袍啊披散着头发还光着脚,这才是不符合史实吧。而且好像在三国演义里给大家的印象是只有诸葛亮的形象才是“羽扇纶巾”一样,可是这其实是那时候谋士们通常的装束。人家不照样也是四大名著吗?

所以撇开这些不谈,三国机密怎么就不能当作是一部正常的文学作品了呢?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传情达意,折射出某种积极的精神,这才是文学作品真正价值。不是吗?

好吧,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了。😊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2018)

又名:三国机密 / 潜龙在渊 / Secret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主演:马天宇 / 韩东君 / 万茜 / 董洁 / 王阳明 / 董璇 / 谢君豪 / 檀健次 / 李建义 / 舒耀瑄 / 王玉雯 / 王仁君 / 娜仁花 / 屠楠 / 张雷 / 张博涵 / 常铖 / 林静 / 张琪 / 汪小敏 / 孙祖君 / 王萌 / 王艺诺 / 

导演:游达志 / 郑伟文 / 编剧:常江 Jiang Chang/马伯庸 Marberionius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