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画面表演与情节设置都很优秀(薛景求所饰演的落魄官员与《薄荷糖》中的角色判若两人,导致我一度没有认出他来,其演技可见一斑),主题虽宏大深刻但表达方式却并不晦涩深沉,以小见大,时有轻盈野趣之感,结尾“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也不算坏事,但是即便身上沾满污水泥浆,也选择活得像兹山一样,虽外表看着黑暗,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也未尝不是有意义的事”让人潸然泪下,通过影片我想总结出几个值得反思与探讨的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即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昌大所以为的学习是为了考取功名,也即入世,这是一种偏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说法,而丁若铨则更注重学习本身的乐趣,他认为能认识每一种海洋鱼类也是一种很好的知识。当然我更认可后者的观念,学习自然可以作为一种通往更高层次的手段,但是学习本身不应有任何目的,并不是说只有四书五经值得学习,海洋里的每一个小小鱼类都有着不一样的生命轨迹(但我其实可以理解昌大的想法,因为我们应当认识到丁若铨是经历了从入世到出世的转变,他已经体验过入世的感觉了,自然对学而仕本身祛魅了,但对于没有经历过入世的昌大来说,自然会对其有一定的期待,这是无法避免的过程,很多事情只有亲历过才能对其有所判断与取舍,不然构不成选择);
2、基于“西学东渐”的史实,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或方式来应对外来技术、思想或文化的浸润。我的想法自然还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种都是老生常谈了;
3、对儒家伦理的反思,亦即我们所信奉的思想也可以是上位者维持统治的工具,故对于一种思想应时常保持清醒与怀疑的态度,切不可不加思索地生吞,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容置疑的东西,则更应该增加警惕;
4、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或出世与入世的分别,我们应该作何选择。电影中昌大在成功入仕后却发现自己于《大学》中学到的道理在真正的官场中并不适用,甚至与之相悖,真正的官场满是贪污腐败与权力倾轧,此时对于一个心中恪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的年轻人,是选择奋起反抗,推翻这个体制,还是选择出世隐居,随性而活,但现实中由于体制的根深蒂固,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能动摇其根基,即使撞得头破血流,那么如果想要从心而活,选择不去进入体制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全与自我成全的良策(有点犬儒主义的感觉),当然我认为此处还有一种更圆滑的处理方法,即适当地妥协或表面上接受这个体制,在慢慢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或有了一定程度的力量之后再去慢慢改变体制,而体制的改变需要很多人经历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到达,并非易事;
5、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是如鹤一般步步高升,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还是说如兹山一般放逐山野,追求更自由更随心的生活,当然在当下的环境下两种选择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后者有可能是前者的结果,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如鹤般向上飞,后者同样是一种好的选择,即使当下不能事事如意,或者深陷沟渠,在此基础上能够构建出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不被主流评价体系所裹挟,也不失为一种通达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