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科幻迷,一个二十多年前就沉迷于《飞碟探索》的人,一个天天操心柴米油盐孩子读书的中年人,是笑中带泪看完这部电影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从会表达的时候就开始问,为什么?为什么有风,为什么冷热空气会流动,空气为什么会热……能一直把大人问到答不出来。他们也许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问,而且问着问着就问出了“第一性问题”,答不上来的大人们要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要么不耐烦地让孩子别问了——他们心里大概是忘了自己小时候也问了那么多为什么。
但唐志军没有忘。他从年轻问到年老,一边持续地为科学之美而赞叹,一边执着地追踪着各种异常现象,一边狼狈地维系着杂志社的经营和自己的生活。面对着满屏雪花的电视,执着地感受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浪漫。面对着近乎可笑的异常事件报告,严肃认真地思考事件背后的科学性。
和那头跟着胡萝卜走的驴何其相似。
他一直说,有好奇心是好事。
我们大多数人年幼的时候,都和他有一样的好奇心,但现实的引力沉重,很多时候,还未长大,好奇心便已经消失殆尽,更别说持续到中年。因此当我们看着唐志军狼狈地坚持着自己的探索之路时,心里都会悄悄地喊一句加油吧,再坚持一下,我们的好奇心没了,你还有,请你不要放弃。
但不放弃的代价不菲。会有被老旧航天服卡住头的时候,会有没钱给份子钱的时候,会有花钱看硅胶外星人的时候,会有被狗追、挨饿、泥泞前行、朋友纷纷离开的时候,会是一个人在黑夜里孤独前行,而前方不一定有亮光。
老唐坚持到了最后。那是一个无比浪漫的诗意的结尾。
宇宙探索编辑部,探索的何止是宇宙,还有人的内心。
电影中问出的问题,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答案是什么,科幻迷都知道答案。但电影也给出了另一种可能的回答。问题在每个人身上,答案也在每个人身上。老唐一直在泥泞中前行,但孙一通和老唐却读了很多首诗。生活可以很艰难,但诗可以带我们飞向远方。
老唐找到了答案,和自身达成了和解。他的探索便是有意义的。电影中,喝完酒睡在绿皮火车过道的人,靠着车厢门被列车员的推销小车顶开身体,楼顶晒着内裤指着远方,写着挪车电话的飞碟型电动玩具车,无不真实,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是真事儿,你们观众得认真对待。
电影让我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样子。我记得罗斯威尔事件,记得通古斯大爆炸,记得《飞碟探索》上说火星是一艘飞船,木星轨道之外有一个巨大的太空鱼怪正飞向地球。
有梦想,多好啊。坚持梦想,不断探索,去寻找答案,多好啊。
所以前提是,一定别丢掉了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