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说过看了十分钟,觉得这将会是一部好电影
事实上,是十二分钟多一点,多到唐志军洗菜的那个镜头
其实后面和我预想的有些不大一样
不过仍然是一部好的电影吧
因为前十分钟铺的太好,整个电影真实的基调和带一丝荒谬的剧情融合的恰到好处,并且将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的相当到位
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冷幽默和闪回,使人不至于失了兴致
再到那个唐志军望着电视雪花点,一本正经的拿起灵魂提取器说人类就是通过这个东西观测宇宙
我当时无比确凿的认为
他疯了
大脑缺氧导致他的精神状况出了问题
而这部电影在我的印象中,正是需要这样一个不被人理解的“疯子”撑起整个故事
因此我认为到这里为止
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起始
忽略镜头设计的部分,我甚至觉得这个开头比教科书般的《寄生虫》还要更好一点,可能?
当然,由于电影的表达效果不同,这种伪纪录片式的风格并不是缺陷所在,不做评判
但是没想到,我想错了
导演并未走这种通俗意义上的好电影所铺出的路
而是选择拍一部相比于观影体验,更注重意会的影片
这种影片好拍,也难拍
体验感是一个可以公式化的东西,但它需要门槛,制作门槛
意会则更需要诱导,和共鸣
即你在看这部电影时,需要Get到什么
如果你悟到了那个点,导演费尽心思想传递的荒谬,那么影片将会立的无比精巧和稳固
如果没悟到,那么它将会浪费你人生中的两个小时
放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来说,这个点便是那个会不断长长的骨头,那个失踪的石球。它代表的不是外星文明到底存不存在,而是我们生活中是否真的有“灵异事件”或是“未解之谜”,那种就处在我们身边的荒谬,却因为没有人相信而被粗暴的定义为谣传,亲历的人则被当成哗众取宠的小丑或疯子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也很恐怖的东西
再拔高一点,就是当你认为无比正确的世界观受到他人的质疑和冲击时,你会不会怀疑自己
怀疑这个世界?
这是整个电影最深层的探讨
一个神神叨叨“永远想不明白”的“民科”,一个根本,两个热衷UFO的年轻人,一个头顶戴口锅,唯一读的书是《新华字典》的孤儿
一个四川的不知名小山村中
他们拼凑出的真相,你会相信吗?
当你成为他们的时候,别人会相信吗?
Get到这层,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才真正立体起来
影片为了衬托这种荒谬,将所有的一切拍的无比写实
写实的电影好拍在简单,将很多生活琐碎用镜头拼凑出来就好,且拍出来的人物生动形象。难则难在不便表达电影的隐喻和内核,长篇的琐碎难以抓住重心,做不好剧情与日常的平衡
为了不偏离轨迹,《宇宙探索编辑部》用大量的台词演绎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如果日常的镜头拍的过长,唐老师就会插入一段受访般的解读来沉淀悬空的剧情
没有辜负期待,唐志军这个角色的台词功底撑得起,压得住这部电影,那种一顿一挫的,精密的温柔,严肃的可爱无不透露出其人格魅力(不理解不原谅简直可爱炸了hhh)
不止唐志军,里面的每个人物都相当鲜明。这与整体的写实基调相关,但也需要演员本身的水准
在这方面,《宇宙探索编辑部》也无可挑剔
即使不去欣赏这部作品本来的表达,它的演绎水准也不算差
轻快的氛围,慢节奏的日常,还有剧中不时穿插的冷幽默和可爱的人,都使它本身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虽然对于习惯快节奏爆点密集的观影者来说可能确实无趣,但若沉下心看,也不是那种看的很难受快要睡着的电影
很优秀的一部电影,我可能会给到9分吧
虽然我还在想如果开头真的精神失常可能会拍的更好
不过依然值得一看
而且
我有个很荒谬的念头,一直存在
当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接触到所谓真理时
科学也是一种宗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