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礼涛毫无疑问是一位“作者导演”:他在《拆弹专家2》里设计的潘乘风这一角色和《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中黄秋生饰演的主角何其相似:愤怒地冲撞外部体制,直到不可避免地被其吞噬。潘乘风也是对刘建明的一次遥相致敬:不可选的命运纠结成一股毁灭性的力,一个向外突围,一个向内释放。只不过刘建明的能动性让他选择光明而非深渊,潘乘风却失去了这一可贵的能动性:身份被剥夺,记忆被篡改,他成了真正的blade runner,哪一侧都是万丈深渊。

“断腿”意味着失去一份体制内的、带有孤胆英雄光环的工作(拆弹专家的工作属性使然),对于一个对这份工作(及其带来的英雄光环)有着深刻认同的男人来说也象征着被阉割的恐惧。潘乘风的人格不再完整,他在镜子前锻炼身体,既表现出他对重返工作的盲目信心和乐观天性(和后面的黑化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他对于“完整”的渴求。镜子作为电影空间的延展,也是与真实世界相映照的另一重世界,象征着他将产生一个新的人格。

锻炼身体当然是不奏效的,被体制“用后即弃”的命运已经注定,潘乘风通过锻炼获得的完整是一个幻象,阉割焦虑仍未解决,这触发了他的恐慌:“父亲”阉割了他,他便要反抗这位“父亲”。在放置炸弹的更衣室镜子里,我们看到的是大boss:blizzard。

boss竟是我自己?类似的叙述者诡计似乎最早可以追溯到阿婆的《罗杰疑案》。但严格来说影片的第三人称叙事没有沿用罗杰疑案的套路,观众和失忆的潘乘风一样处于限制视角下,一切关键信息都来自三个不同的人物:前女友、好朋友、同伙。他们会撒谎、会作假,而我们和潘乘风都无可奈何,这更像是经典多视角叙事文本,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或香港人更熟悉(?)的《飞狐外传》。导演多么残忍,取消了记忆的有效性,又祭出三个狡猾的叙述者。或许福柯会喜欢这样的方式,历史充满断层,并且被掌握话语权的人定义着。

整部电影的阴暗中有一抹亮眼的白,谢君豪饰演的马世军像一柄闪着寒光的匕首,刺入这个迷离的叙事之中。虽然人物史只有短短几句,但他是唯一一个将矛盾指向香港殖民历史和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人物。他追求“净化”——这可比blizzard因个人伤痛产生的复仇心理“崇高”多了,是吧。在电影的开场,被炸掉的机场其实并没有被炸掉,一组倒放镜头告诉观众,因为一个人的存在,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或者,以另一种刁钻的角度去思考,这也许暗示着马世军也并不存在,甚至整部电影的故事都不存在,就像《穆赫兰道》的反面,一切只是潘乘风的幻想,是他从镜子中照出的双生兄弟。

杜琪峰在《文雀》里给香港写了一封极美的情书,他把香港变成了一个纤细狡黠的女人,让几个男人为了帮她逃走赌上性命。那部电影充满浪漫的哀伤,像夕照后的一抹流霞,似乎惋惜着香港回不去的岁月。邱礼涛的《拆弹2》也像夕照——他把香港炸出落日的光辉。殖民者走后二十多年,香港的历史由谁来书写?香港的记忆又被谁篡改?似乎每一个香港导演都在奋力挖掘这个问题的答案,身份的不可靠,“陈述记忆”的不可靠,似乎不能简单地以体制来回答。

潘乘风没得选,但最终获得了“完整”,因为他又成了“拆弹专家”——而体制恰恰也因此获得了完整。在他者的圆满外,“大他者”仍在微笑。

【突然崩坏的豆瓣导致我失去了重新码字的热情】

阿嬷的话暗示了潘乘风的结局



拆弹专家2(2020)

又名:Shock Wave 2

上映日期:2020-12-24(中国大陆) / 2021-02-18(中国香港)片长:121分钟

主演:刘德华 Andy Lau/刘青云 Sean Lau/倪妮 Ni Ni/谢君豪 Kwan-Ho Tse/马浴柯 Marc Ma/姜皓文 Philip Keung Ho-Man/洪天明 Timmy Hung Tin-Ming/吴卓羲 Ron Ng/黄德斌 Tak-bun Wong/张竣杰 Chun Kit Chang

导演:邱礼涛 Herman Yau

拆弹专家2相关影评

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