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香港电影的衰落都痛心疾首,但在《无间道》之后,能给观众带来惊喜的港片越来越少,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喜欢北上,被抛弃的香港,只有少部分人还心怀不甘的在挣扎,在试图再次崛起。

这其中,包含着一位并不是多闪耀的老导演:邱礼涛。

(对比杜琪峰陈木胜许鞍华等人,邱礼涛实在是不显眼,即使是cult片,也没有彭浩翔闪耀)

就在今年年末口碑扶摇直上的《拆弹专家2》带着印象中的些许港味,一举冲上过豆瓣评分8.0以上,成为了邱礼涛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

这两天滑落到了7.9,仍然不低,老实说,这分数虚么?

虚,但也我更愿意虚一点。

在此之前,这位老导演,一直坚守在自己的故土阵地。

2019年《家和万事惊》,市井港片,豆瓣评分5.9。

2018《泄密者》,一眼就能看到结尾的老式港台动作片,豆瓣评分5.4。

2017《拆弹专家》,带着说教与浮夸的剧情,扑街。

2016《凶手还未睡》,2015《神探驾到》,2014《雏妓》;

这位不年轻的导演每年的产量远远不止这些,只是他始终在紧紧抓着港片那仅有的一点味道在不断尝试新菜。从动作到戏剧,从大制作到小成本。他端上桌的菜,仅仅就是在及格线徘徊。

就事论事的说,邱礼涛的电影造诣不高,人物站不住,剧情牵强等问题是他影片里常见的缺点。甚至在目前这个评分最高的《拆弹专家2》里依然如此。

潘乘风这个人物的反社会性人格需要建立的动机不够,而人物转变靠失忆来重塑的力度显然也不够。

庞玲与潘乘风的感情线很弱,

董卓文与潘乘风的友谊线也很脆,

庞玲、董卓文以及反派的人物塑造更是不尽如意。

但该有的解释,虽然解释不圆满,却都有。主角与爱人的不理解,与好友的嫉妒,与反派的共鸣,都服务于了叙事中的功能性。

所以从各个外界方面推进人物内部动机所需要的点,邱礼涛都尝试尽善尽美的顾及到,但顾忌的好不好,那则是他的能力问题。

如何以更高效的对白、镜头语言,形成1+1>2的叙述。如果看过邱礼涛近十年的全部影片,就会知道他真的没这方面的能力。

因为邱礼涛本就是不具备有鲜明特点的电影作者。量产、多变、什么火拍什么?《扫毒》火了,他接手拍《扫毒2》,看着《叶问》ip火,他跟风拍两部叶问,看着《潜行狙击》ip火,他会趁势拍两部laughing哥。邱礼涛的拍摄之路,是一条坚定不移的商业片之路。

并不是说商业片之路就一定low,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观众乐得买单的大把皆是。但消费者花钱买电影票需要获得的是等价的尊重,是诚意,而不是糊弄,把观众当傻子,仅靠两个噱头和流量就想大把圈钱。

《拆弹专家2》有诚意么?我认为还是有的。

商业片里所需要的感官刺激、剧情反转、明星演技保障,这些都有。可以说,在这部片子里,这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本片的崩盘。

如果感官刺激没有,拆弹只是小打小闹,崩盘,如果剧情里逻辑性并不强反转,没有卖力演技的华仔等人,大大减少了叙事认同,使得更容易在观影中察觉动机不合理,也会崩盘,如果没有对之带动节奏的感官刺激,就靠演技在不完善的剧情里嘶吼表演,依然会崩盘。

而就是这些不圆满的因素凑到了一起,却搭配出一个互有弥补成相对完整的整体,并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今日破了7亿票房,对于半年前那些媒体号称6亿才能回本的巨大压力来说,这部片子的商业目的,达到了。

但谁都知道,这个“达到”不是一个终点。

因为这部电影可以有太多的地方完善、改进,

但《拆弹专家2》却可以成为商业港片的新标杆,让更多比邱礼涛有能力的导演,做出更完善的作品来超越,救救这“已死”的港片,给还有幻想与期待的一代人更多的曙光。



拆弹专家2(2020)

又名:Shock Wave 2

上映日期:2020-12-24(中国大陆) / 2021-02-18(中国香港)片长:121分钟

主演:刘德华 / 刘青云 / 倪妮 / 谢君豪 / 姜皓文 / 吴卓羲 / 马浴柯 / 黄德斌 / 郑子诚 / 洪天明 / 袁富华 / 刘浩龙 / 凌文龙 / 赵永洪 / 蔡瀚亿 / 张竣杰 / 张扬 / 

导演:邱礼涛 / 

拆弹专家2相关影评

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