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今次春节各主流媒体的“吃”特辑尤其多,平时不看电视,偶尔陪家人看看觉得国产美食纪录片仍旧是没能脱离“饕餮”的叙事,至于一些中外烹饪类的竞技秀,也是花拳绣腿炫技尔尔,看个热闹消遣。

舌三热播,勉强看了一集——并不是第三季与第一第二季差在哪里,而是第一季的叙事方式已然鸡肋了。食物与人,可以说的东西很多,中国五千年文明,十三亿人口,大众基本吃饱喝足才几十年呢?感觉媒体总在拿口腹之欲做文章,捧厨炫技,好像中国人就这点出息了。饮食的仪礼、志趣、品位、格调,中国人本来是有理由在这方面昂头自信的。负责任地说,吃货——真的不是一个好词。

去年5月4日傍晚赵先生意外接到自称舌三剧组的电话,颇唐突,当时刚好我和同门在帮先生整理书房,提醒先生按了录音键。对方是一个三十五六岁女人的声音,一上来就套话,说是通过中国烹饪协会找到先生的联系方式,知道先生是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泰斗,想请先生担任学术指导。因为舌三做到第二季就遇到瓶颈了——第三季不想仍旧停留在说故事的层面,还是想有一些历史文化的深度。先生很耿直,坚持尊重史实的原则,说不给所谓“美食家”抬轿子,如果请他做学术指导,必须是尊重他的专业领域意见,宁可不说,不可胡说妄说。电话那头连连允诺约请先生给剧组讲课指导云云,问询八集的结构和主题,先生倒也耐性子一一指点了。

后,再无下文。

舌三开播,翻了当日的通话笔记,与舌三的八集分题几乎无差,初呼上当,叹不值,然先生免费教学何止一两次?不过,终究是沽名钓誉,还未生津便已生厌,即便是套用了先生的框架,也是没有探出精髓,内容和叙事不得要领。于是又联想到一些强辟饮食文化和历史的美食作家,无非是读书略勤奋,拿来主义打造装扮一番,贴上饮食人类学、饮食美学、饮食哲学的标签,就粉墨登场了。睡前安神补脑,饭局谈资补药,读这类书就如同国产舌尖系列,闲来解嘴馋,毒副作用小。

莫怪。饕儿的嘴,除了吃饭,就是唠嗑。过年好,莫认真。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2018)

又名:舌尖上的中国 叁 / 舌尖上的中国 3 / 舌尖上的中国III / A Bite of China III / 舌尖3

主演:李立宏 / 

导演:刘鸿彦 / 沙洛 / 骆永红 / 黄鹤 / 张木 / 陈硕仪 / 王申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