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喜欢极了一部剧《正阳门下》,短时间内撸了2遍,正在追另一部剧《情满四合院》,也很称赞,很巧的是,这两部剧的导演同是一人,讲述着60年代起至08年奥运这段时间以来北京城大环境的变迁和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人的成长历程,老戏骨们一眸一笑都是戏,大呼过瘾的同时,传递的价值观给人留下宽阔的思考空间。
关于人性。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自古以来从无定论,我们不谈。但人的本性一定是自私的,一个孩童,哪怕他再天真可爱、讨人喜欢,最开始他也只是会索取,饿了哭,饱了睡,不懂奉献。慢慢长大,环境和教育会让他们由只会索取到学会奉献,他们试着分糖果给小朋友,他们试着理解父母的不易,他们试着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奶奶。这个过程,正是人性打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索取和奉献是起点和终点,是两个极端,也可以换个词语,讲成自私和无私。以剧为例,相对而言,主人公韩春明在无私的这一极端,程建军在自私的这一极端,孟小杏、蔡晓丽、关小关等人在这条线中间部分的不同位置。当然,人是会改变的,正如物质是运动的,每一个人在这条线上的位置都是不断变化的,但多数时间也是大抵不变的,老话说得好,本性难移,除非,经历磨难或发生变故或彻底成长。讲几个感动的点,最喜欢九门提督爷爷,看完剧我都想给他当孙子陪他喝几碗酒听他讲讲过去的故事,单是茶飘香、酒罢去、聚朋友、再回楼,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友情就足以让我们回味,最后老爷子的遗愿将骨灰撒向小清河也正是验证了这点,假死重生之后的一句“人生百态”像是一面镜子,多少人在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不堪,更反衬着主人公韩春明及家人的人格的光辉;其次是破烂猴,一个有骨气、有远见,懂规矩、明事理,为人仗义、心胸开阔的破烂匠,一言一行都捍卫着老北京人的魂儿,喜欢看他与九门提督爷爷比试、喝酒的部分,那才叫真正的喝酒,才有老爷们之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那才是喝下去的是交情、是情怀,在以为九门提督去世的时候,二话不多说,直接把老爷子喜欢却没见着的价值连城的哥窑八方杯一把摔烂,真乃大丈夫也。最后说韩春明,有评论说这是马未都的原型,是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在的那个极端里,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在正阳门下活着的人就要做正阳门下的事,头尺三顶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他再难也不偷工厂的面包,他不许任何人训斥北漂的服务生,他对师父养老送终对母亲孝敬且不惹生气,他有眼光有远见且坚守爱情,他永远先做后说或不说不忘初心,他仗义、大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说,韩春明的成功自然有后天的奋斗、适宜的商机等,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成功。整部剧使自己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植根于社会价值根基和独立思维,做光明磊落的事、做顶天立定的人。最近看的书恰好是描写人性居多的,《南渡北归》《四世同堂》《中国人史纲》,很多老话越嚼越有味道,“不以恶小而为之”“学以致用”等等,在坚守自己的过程中吸允更多优秀的品质,是我给自己说的。
关于方向。剧的结尾平淡但升华。韩春明和程建军夕阳下的聊天。韩春明启示程建军,不要再模仿制窑,模仿的水平如此之高何不自立品牌,留与后人。建军如梦初醒,可是留给他的时间又有多少。他的疾病的来源是不是也与他之前的心理有必然的关系。给人启迪的是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我联系到自己的方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我在30岁之前给自己定的方向,不明着说,自己体会。28岁之前,我更多的愿意横向,28岁之后,我对自己要求纵向发展,如果找一个合适的词替代,应该是精准。这不是我擅长的,但这是我必须做的,没有退路。多说一点,方向与人性是相通的,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必须辅以正确的人性,否则,徒劳。
一部好剧总是令人成长的。感谢、致敬,我想多年以后,再回忆起来,心里一定是温暖的。因为,这部剧,在你特定人生的特定阶段给过你特定帮助。
我喜欢眼下的特定阶段,父母健康、家庭幸福、朋友八九、有喜欢的工作、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希望时间会就此停留。我知道并不会。但要维系这份生活,就要挺起脊梁,让自己越来越牛逼。但在这条路上给自己说:无论走得多远,回过头,依旧可以看清最初的自己,人性也好,方向也罢。

正阳门下(2013)

又名:爷们是怎样炼成的 / The Story Of Zheng Yang Gate

上映日期:2013-08-08(中国大陆)

主演:朱亚文 Yawen Zhu/倪大红 Dahong Ni/边潇潇 Xiaoxiao Bian/李光复 Guangfu Li/杨立新 LiXin Yang/李建华 Jianhua Li/朱铁 Tie Zhu/迟佳 Jia Chi/李野萍 Yeping Li/哈斯高娃 Gaowa Hasi/陈思斯 Sisi Chen/尹馨梓/张晶晶 Jingjing Zhang/张莉/范琳琳/谭维亚

导演:刘家成 Jiacheng Liu编剧:王之理 Zhili Wang/郝金明 Jinming Hao

正阳门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