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实际上将近5个半小时的电影。最近以《忧郁症》为契机,补了许多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电影,包括dogme95的代表作《破浪》(Breaking the Waves),去年的话题新作,似乎是在向戛纳控诉的《此房是我造》(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当然,还有我现在正在准备谈论的《女性瘾者》(Nymphomaniac: Volume I & Volume II)。
《此房》与《女性瘾者》的结构是极其类似的,都是主人公回忆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一个个事件(不同的是,一个是与无数人发生性关系,另一个是连环杀手),并在事件之外增加一层主人公向他人讲述的文本,准确而系统的传达出主人公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多半是令人不适的,甚至说,是被人唾弃的。在电影中,更是被实体化为“尿在上面”。影片中有一个人贯穿始终的意象,即“树”。小时候,主角的爸爸带她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并摘下树叶做成标本,主人公则是通过和不同的人做爱,来认识他们,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冬天,是树的灵魂。”父亲的灵魂之树被从中间劈成了两半,昭示着父亲不幸福的婚姻,主人公的树则是离群索居,狠狠的歪向一边,向虚空中延伸。
亚里士多德将世间一切的变化都归于四个因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主人公坚信她的是其所是,即形式因,便是她长成的样子。弗洛伊德说,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欲望、想法,成长的过程,便是不断的压抑它们,这个观点,在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里有了更多的阐述。文明史便是一段人类本能被持续征服的历史。
从人物弧光上来看,主人公逐渐从一个只是在性方面表现得有些极端,但依旧结婚生子的人,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社会者,到最后变身杀人者,究其原因,似乎是社会的问题。社会对其的不断否定,使主人公渐渐丧失社会人格面具,彻底与所有人孤立,甚至对立起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会对所有不被社会接纳的人表示出真切的同情,这个名单上就有:纳粹,恋童癖和杀人犯。
人类的本质是虚伪。我们现在认为,只要是自然的就是可接受了,就是好的。于是黑人是可以的,同性恋也是可以的,很多词(fag, negro…)也因为政治正确的原因被消失了。但是那些与主流道德相违背的人呢?或者说主流道德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在重估一切道德的时候究竟在想些什么?而这些,就已经是我这篇短文所不能涵盖的内容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片最后落在了女权主义,实在是一大败笔。在我看来,这个主题好就好在男女都一样, 并没有什么女权不女权的,因为这是我们全社会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女性瘾者:第二部Nymphomaniac: Volume II(2013)

又名:性上瘾:后篇(港) / 性爱成瘾的女人(台) / Nymphomaniac: Vol. II

上映日期:2013-12-25(丹麦)片长:123分钟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斯塔西·马汀 / 希亚·拉博夫 / 杰米·贝尔 / 威廉·达福 / 克里斯蒂安·史莱特 / 米娅·高斯 / 乌多·基尔 / 

导演:拉斯·冯·提尔 / 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女性瘾者:第二部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