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开头讲座片段的开始,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普林斯顿大学,主讲人最后一句谁又会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呢,镜头来到了男主纳什这里,他坐在角落紧张的握着手,小心的观察四周,内向的性格给了我们第一印象,从新生聚会纳什的不屑各位论文以及想都没想过会输的围棋,一个有些傲慢和追求名和利的形象浮了上来。
因为惠勒实验室的名额稀少,加上周围竞争者的论文早已上交并得以教授的青睐,一味追求突破的纳什却挠破了头皮,迟迟没有找到这张惠勒实验室的“门票”,默默的第一个幻象浪子宿友已经出现了,一个享受世俗简单的快乐,跟纳什生活方式截然相反的人,他就像是纳什内心深处的想法的放大,在纳什追求名和利时总有一个声音想让他去转移注意,记得吃饭,记得啤酒,走出这间宿舍,甚至是扔掉所有的书本笔记,但纳什并没有排斥,与这位幻象朋友越来越熟,开始接纳他的想法,内心想法的纳什,也是希望如此的吧,毕竟名和利不是纳什真正想要的,也为后文纳什的性格转变做了一个铺垫。
不得不说纳什还是头脑新奇,在计划撩妹的同时把一百五十年的论文给推翻了,进入了理想的惠勒实验室,但偏执,孤僻,不善交际的性格在五年后又一个幻象人物长官出现了,此时的幻想人物就不像浪子宿友这么“友好”了,一口一个祖国的安危也暗示着纳什的症状愈发愈严重,同时纳什也碰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艾莉莎,就这样隐藏“机密”的同时他们共步婚堂。
终于在一天艾莉莎发现了这些秘密,她选择陪伴在纳什身边共同面对,慢慢的纳什接受了幻象这样的事实,向来孤僻的他决定决断“幻想三人组”,很喜欢艾丽沙的一句台词,“说不定能让你从梦中清醒的东西,不在你的脑子里,在你的心里”,纳什作为天才少年凭借高智商来到了这所普林顿大学,在学术上纳什向来选择用头脑去解决问题,甚至在医生想给他更高强度的治疗时,他都会觉得精神分裂可以像数学问题一样有个一个公式去解决,我想或许纳什会想到在他刚入大学那股热血少年的劲,差强人意的谦虚态度,强烈的好胜心,如果不完全随大脑思考有些感性的思考会不会比现在的症状好一点呢,压力和环境,或许是导演想反讽的一个地方,在纳什的朋友圈里不见得什么性格上有差异的地方,纳什是唯一,但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导演用了很多首尾呼应的手法,像逐一献上钢笔给予肯定,石凳子下围棋,在狭窄的窗户旁做论证这些场景,场景会是一样的,但背后的回忆都会使观众勾勒起来,第一次纳什远处观望这一幕钢笔的场景和别人给予他钢笔的场景,不打不相识和汉森的友谊,和那个一尘不变对数学的热爱。
“他们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会被过去所缠绕。”这是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在纳什迈入老年讲的一句话。过去的人与事或许会影响你的现在,但这一路有多艰难就有多少的成长,纳什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