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个人的认知和观点里,传记片是非常难拍的一种类型,人物的正反两面如何权衡,人物的生平如何取舍,人物的年龄变化如何表达,导演和演员对人物本身了解多少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对于《美丽心灵》,从购买剧本到大刀阔斧的改编,导演的取舍和剪辑,甚至与传记人物的交流,都显示出了非常高的水准,可以说是给传记片的拍摄打了一个标准的样。
约翰·纳什,二十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数学家,纳什均衡,博弈论的创造者,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没错,是经济学奖,数学和数学方法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以精深数学功底获得经济学奖的学者不在少数),他早在21岁时在普林斯顿研研究生时,就凭仅仅26页的论文奠定了拿诺贝尔奖的基础,英雄少年可见一斑。但同时,纳什先生又是一个古怪的人,独来独往,不善言辞,自以为是(当然是有资本“自以为是”那种),没有朋友,念书从来不去上课,经常异想天开,而异想天开的结果就是,年纪轻轻就发表了名动天下的论文。同时,他也可能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不能明确分辨现实和幻想的差距,没错,他出现了传说中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位古怪的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人,有了同样有点智商超群思路清奇但又仰慕才华的女人喜欢,艾丽西亚,同样顶尖学府的毕业生,她在纳什逐渐明显而且长久的精神分裂症状状态下苦苦支撑,护养孩子,照顾家庭,参加工作,给予纳什完整的毫无保留的爱。估计看过电影的男性朋友,很多都想能有如此神仙美眷日夜相守吧。
约翰·纳什的扮演者是罗素·克劳,同大多数他扮演的硬汉角色不一样的是,这个全是文戏的角色,几乎可以说颠覆了大家对他刻板的印象,他把纳什古怪离群,智力超群、癫狂臆想、对抗顽疾、自我救赎到深情回归正常生活、再回归到工作的整个人物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也因为罗素克劳对该角色的完美诠释和倾情演绎,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只可惜,当年他遭遇了强大的《美国美人》的男主角,苦闷中年男人的扮演者,同样奉献出经典演绎的凯文·史派西。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第二年,奥斯卡麻溜地以罗素·克劳在《角斗士》的男主角提名身份为借口,给他补着加持了奥斯卡影帝的头衔(不过第二年影帝角逐确实不如头年激烈)。
而纳什夫人的扮演者,童星出道即巅峰的大美人詹妮弗·康纳利,这位有着一头黑发的充满意大利风情的同样高智商的女神,终于走出了美丽花瓶的诅咒,继在《梦之安魂曲》后,更上层楼,把从夫妻相识相知、惺惺相惜,到隐忍负重数十年,鼓励支持纳什走出精神分裂的泥潭回归正常的过程诠释的立体丰满又赚足眼泪,她也凭借此片一举摘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
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好莱坞标准制片流水作业的产物,影片内容和纳什本人生平内容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比如说纳什的疯癫是否是真的疯癫臆想还是超智商神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纳什夫人和他的感情是否被故意拔高?纳什在欧洲长时间的游历游说时的观点一直到被遣返,他对欧洲冷战和极权的的恐惧,都完全没有丝毫的涉及,还有很多文过饰非的内容我们暂且也可以说是认为他与主题无关而被放弃,看看预告片吊足胃口的动作和惊悚内容,你也会发现制片方和剧组对票房的期待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无需苛责太多。总之来说,是传记片,但又不是想象那种惟实惟据的一板一眼的传记片,但这也并不影响在我看来它是传记片的打样之作的结论。
影片的置景和配乐同样是上乘水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