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期待的《歌手》节目,今年不仅回锅肉阵容令人疲倦,还莫名其妙延迟了一周播出,你一个录播节目有什么不能放的吗(更不要说多了一周制作的时间还做成这个样子,后文再详谈),不过这些天被肺炎困在家里也不能做什么事,好在有周深、米希亚和lala让节目有那么一点期待感(这里不是说其他歌手不好,但是确实是节目还没有播出就可以想象到他们歌曲演绎的方式了),所以依然准时守在电脑前面看了第一期节目,但是失望的感觉真的非常强烈。
*本文含有对节目和每一个歌手比较主观的个人向分析,如果节目里有你非常热爱的歌手但你无法接受对他们的批评,就不要再看下去了(讨论是完全可以的)。
*本文举例都使用了参与过历届《歌手》节目的歌手,也尽量都用在《歌手》的现场作为例证。
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这季节目,并且指出做的好的与不好的地方。
一、作为一个综艺节目本身
今年的节目毫无综艺感:
1)萧敬腾出来背锅吧,他的主持是非常平庸的,用很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不能持续地把整个节奏都带起来。别说他不是专业主持人,之前几季的串讲人比如张韶涵和青峰都很优秀,并没有要求到央视主持人那个程度,语言本身的功夫不够可以用幽默感找补,老萧过于谨慎,总给我一种放不开的感觉(他最开始的看似完全放开的狂跳,其实正是放不开的佐证)。
2)节目组也出来背锅吧,歌手竞演的顺序谁决定的?歌手前期准备歌曲的过程在哪里?为什么这些部分都没了,我感觉我不是在看一个综艺节目,而是歌曲汇演,还是很僵硬的那种。
3)为什么会有第二点提到的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赛制的变化,本来一轮一个补位歌手(有些时候会还有一个逆战、踢馆歌手)的比赛,一期只需要录7首歌,最多也就8首,而现在由于奇袭歌手的设置,理论上一期节目可以有10首歌,在节目时长的限制下,整个节奏就会太快。
4)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使劲改。《歌手》节目其实算是内地音综里面音乐性最强的之一了,歌曲表达本身是节目95%的核心,剩余的5%才是交给综艺去点缀的,但是就像做菜的时候你选择了最好的食材(从分量上来看会是95%),却没有放下合适的调料。洪涛的排名公布阶段虽然年年有人吐槽,但是实际上比赛越是难以预测结局,他的排名公布就越是有重要的综艺作用。那有人会说今年仍然有啊,洪涛和某山还是出现在了节目里,还是那样磨磨叽叽的公布排名。其实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公布排名的氛围,不论是洪涛的磨磨叽叽,还是某山那一口,都是为了营造悬念,那么就不要小看环境的作用,以往公布排名,是在一个比较幽暗的密闭空间,没有了观众也没有太多的饰物,整体就会增加悬念感,今年在休息室公布排名,灯光明亮如昼,场地里各种色调充盈着活泼轻松的气氛,都让悬念感大大削弱了,没内味儿了。
5)赞助商也要背一定的锅,以往某牛奶品牌的冠名赞助,可以利用产品进行多样的综艺设计,今年的某酱油品牌则大大限制了节目组的发挥,难道想让每个歌手喝一杯酱油然后看谁的杯子里有什么数字就第几个出场吗?
今年的节目制作水平有下降:
1)歌手服装:周深演唱部分的裤子和鞋子穿的什么鬼,袁娅维综艺部分的着装什么鬼,两个奇袭歌手的衣服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湖南卫视业界顶尖的团队是集体辞职了吗?米希亚、萧敬腾和华晨宇的还OK,不过可以明显看出来是延续自己团队的风格的,其他需要服装师的歌手根本就没有怎么用心。
2)歌手妆发:化妆整体还好,周深的发型怎么还是这么随意甚至没有演唱会上面的用心,女歌手们除了米希亚自己有脏辫之外其他人全体发型都是一致的平庸,湖南卫视业界顶尖的团队是集体辞职了吗?
3)现场灯光:除了米希亚、萧敬腾和华晨宇之外,灯光和歌曲搭吗,即使不是非常不搭,真的有帮到演出效果吗?湖南卫视业界顶尖的团队是集体辞职了吗?
4)镜头捕捉:为什么袁娅维最狰狞的(绝对不具有美感的那种)咬字表情你要给一个正面特写?为什么周深体态不是很美观的时候你要给全身镜头,有些驼背的场面你要从侧面拍?湖南卫视业界顶尖的团队是集体辞职了吗?
二、歌手们
这一部分我会从选歌和现场表达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选歌,咱们一个一个来:
1)周深
说实话,这是我今天感到最失望的一位,因为我对他的期待是最高的,因为他现在还不能说是大火的歌手,我非常希望他能初次登场就惊艳世人,用他沁人心脾的音色、全面熟稔的声乐技术和丝丝入扣的意境表达,用与之匹配的作品传达出来,所以我觉得他的团队断不会选择《大鱼》作为第一场的曲目,我刚看到选曲的感觉甚至比我2017年看见林忆莲选择《不必在乎我是谁》还要失望。
但是要注意林忆莲在《歌手》上那版《不必在乎我是谁》,你以为是平庸的烂俗芭乐,实际上是做了相当相当用心的改编的,编曲设计、咬字断句、技术调整、灯光服化、舞台装置都是顶尖的雕琢,和她以往对这首歌的表达都完全不一样。而周深这首大雨,除了中间一点吟唱与录音室版有些许不同,其余地方和原版几乎无二(高潮加的鼓点不仅没有增色,还非常聒噪不协调),妆发造型也是非常简单粗糙,整个舞台就一只小小的周深孤零零站着唱,没什么动作,镜头的捕捉也非常随意,这是歌手的舞台吗???
再看《大鱼》这首歌,其实已经唱烂了,这是首好作品,但是周深已经在多个节目、演唱会现场中贡献了相当不错的版本,并且改编力度也都很大,甚至有加入戏曲元素的版本,那么歌手这版极大可能根本就没有让人专门去听的必要。
我当初预测他第一首歌选择是《来不及勇敢》,因为这是一首没有大鱼那么烂大街但是有一定传唱度的作品,并且作曲上把周深的声音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词相当均匀(这个概念是我本人衡量歌曲词作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怎么判断在后面会提到),并且也是挺保守的青春歌曲路线,完全是个可以惊艳众人又不用担心歌路跑偏的好选项,可是他还是选了《大鱼》,周深的经纪团队快点来招我吧,你们不行(开玩笑的)。
2)袁娅维
这首《我爱》的歌词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论是中文部分还是英文部分,思维密度极低无比,你品品,"Tired of lonely. That's it I'm done"和"I'm ready for love"就是全部的英文歌词了,中文部分“我想我需要爱,你可以放肆,可以宠爱,感觉你,感觉到我,如此合拍”我甚至想起了李玟那个dida dida的名场面。
要不是她的唱功又进步了,我真的要快进了,可是华语歌不管歌词能行吗(英文歌其实也挺注意的,只是程度不同),我能靠vocal听一整首歌的话,我也没必要听袁娅维呀,还有很多选择。
我们纵向来看,她在歌手2017上的选歌,随便拿前两首看看,《阿楚姑娘》和《love on top》,哪一首的词作不是令人满意的?前者作为一首民谣,改编版展现了剔牙的抒情表达和声乐技术,而后者在音乐性上也是远强于这次的《我爱》,所以除了打歌这个理由之外,没有理由能说服我她为什么要选这首歌。
其实,我之前预测她会选《不亏不欠》,这首歌在哪个方面都优于今天的选择,不过小道消息上看到她第二期唱了这个,真是疑惑行为,为什么不要第一次见面就拿出来呢。
3)李佩玲
选曲《I Wanna Be Free》。选歌相当平庸,虽然歌曲意义非凡,是中马建交45周年的主题曲,但是歌词和作曲都并不能让人有记忆点。
4)毛不易
选曲《借》。创作型歌手本就不适合《歌手》舞台,《歌手》只适合有比赛能力的歌手,这个比赛能力既可以是纯粹的现场能力(黄绮珊、林志炫、韩磊、韩红、谭晶、刘欢等等等等),可以是细腻的表达(林忆莲、齐豫、lala、青峰等等等等),还可以是选歌策略(几乎每个一直能留下的歌手),甚至可以是综艺感(还是青峰哈哈),摇滚、爵士等非流行音乐类型也要依循这个原则,否则你会看到像黄贯中、逃跑计划、袁娅维(2017)、梁博这样的歌手纵使很得一部分人喜欢,仍然留不下来,而相反的,只要能够懂得比赛能力是什么,不管是不是真的恪守音乐精神都能继续战斗(羽泉、谭维维、狮子合唱团等等等等------我可没说谁没有恪守音乐精神),而一些看似人文性比较强、容易被淘汰的歌手,比如李健,其实是比赛型的歌手,你看他在《歌手》从未有过淘汰危机,离开了《歌手》也唱不出能红的歌了。
综上,毛不易其实一项都不具备,唱功不行,表达其实并不能说得上是非常细腻(怎么判断在现场表达部分里面再提),除了自己的歌之外可选范围很小而自己的歌又都很类似,综艺感也许是唯一可以试试开发的地方。今天的选歌,我作为路人,的确没什么记忆点,但是其实他也很难,选热门歌会俗,选冷门课会被淘汰,看他后面怎么办吧。
5)黄霄云
选的五月天的歌《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其实和她很不搭。五月天的歌要的必须是青春感、少年感,他们的创作也和表达想联系,频繁使用的“人们”一词和“方舟”、“迷惘”等一些语汇,事实上都是极力在营造这个语感,而这,黄霄云是不具备的,更何况这首歌还算是五月天的冷门歌。不合适,远不如《左手指月》这样的高强度听觉冲击类歌曲合衬。
6)徐佳莹
令我觉得OK的选曲,《一样的月光》。本以为是苏芮那版,让我非常疑惑,后来才知道是她自己的创作,这首歌非常贴合她的表达能力,并且词作均匀,作曲有记忆点,编曲轻柔舒适,很好。
而且这是她创作的第一首歌曲,非常有意义。顺便也提一提,她是非常少见的创作+vocal俱全的女歌手,可以往天后方向靠拢。
7)MISIA
选曲非常合适,《逢いたくていま》。作为外国人,尤其是在中国人心目中非常特别的日本人,首场表演选歌其实是非常合适的,外国歌手往往不需要担心唱烂俗歌,因为听众会撤去这一方面的要求,而米希亚抓住这个机会,这个歌既体现情感又体现技术,很能让大家开始去接受她。
不过日语情歌表达情绪容易变得非常浓重,可能大家要适应一下。
8)萧敬腾
选曲也不错,《皮囊》。好不容易有可以炸场的歌了,这首歌本身还不错,音乐意识比较好,萧敬腾的假声也很适合表达这种批判性话题。
不过要说有缺点就在歌词了,不是很均匀。
*如何判断歌词是否均匀
之前都是均匀的例子,这个是不均匀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标准是什么。
a)单句之内是否均匀
其实这一点和普通话的某些特性相关。
首先普通话有很多双音节词,这些词在口语表达中有各种各样的作用,比如说调整气氛(你想想“老鼠”这个词是不是比“鼠”这个词多了一些口语氛围)。但是在歌词中,很多时候双音节词甚至多音节词会冲淡表达(不是所有时候)。
比如说《皮囊》中,“食物都塞进浴缸”这一句,“食物”、“浴缸”这两个词四个字仅表达两个事物,而“都”“塞”“进”三个字每个字都有作用,这样这句话就显得两头轻中间重,还比如这句“失去智慧”,后面一半的信息浓度之低把我差点看笑了。
另外,一些虚词也会影响语句的凝练程度,比如“灭掉脂肪,像皮鞭抽在身上,国色又天香,双目被弥彰”里面的“掉”、“在”、“上”、“又”、“被”这几个字都很影响表达。熟悉港圈的朋友们就会知道粤语歌词里面这些字比较少,所以歌词凝练程度会非常高,而且是均匀的高(避免有人无法理解,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像皮鞭抽在身上”改成广东话歌词,大概率是“像/似皮鞭抽身”,是不是有点内味儿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锅都扣在语言上,要知道香港词人梁伟文也是写出来很多均匀隽永的国语歌词的,所以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总体来看,无论松散的歌词还是紧致的歌词都可以是好歌词,但是能不能保持均匀,也就是一致性,是很重要的。
b)整体的歌词浓度的连贯性有没有被打散
这里就是看是不是一部分歌词很凝练,一部分又很松散(当然,要排除刻意安排成这样的情况)。
还是比如说《皮囊》中,“欲望飞奔,食物都塞进浴缸,坏蟑螂,毒老鼠,最后疯狂”这几句,“食物”、“浴缸”、“蟑螂”、“老鼠”等词和前面“欲望飞奔”这样较浓缩的表达是些许抵触的(这个例子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不过我是想就着萧敬腾这首歌来讨论)。
再拿后面要说的华晨宇选歌《寒鸦少年》来说,从“我收拾好骄傲”到“意料和预谋”这一段高潮的词作是相当好的,但是两段高潮之间“世界太长时间太短,有什么值得庆祝,来不及回顾忘记有归途,最难是把自己驯服,想哭时不如停住,倒流的泪会变得坚固,去守护”这样一段低声呓语,却是浓度急剧下降,暂且不论“世界太长”这种莫名其妙的词,比如“最难是把自己驯服”,其实“驯服”是很浓烈的词,把前面所有的字都衬得贫乏无力;再比如“想哭时不如停住”,哭这么重要的表达,在一首不是以哭为主题的歌里如果要提到,是必须要下很大功夫的,而这首歌就这么大白话一样的说出来了,很尴尬,最后“去守护”更是过于贫瘠,这一小节和前面的歌词不协调,并且可以看出不是刻意的编排效果,所以并不均匀。
9)华晨宇
选曲不错,《寒鸦少年》。这首歌我是没想到的,我预计他会唱《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不论是热度、话题度还是社会意义都很不错,很适合第一期开局,但是貌似第一期想要保守一点。
这首寒鸦少年非常符合花花一路下来的歌曲路线:轻歇斯底里主歌+副歌拖长高音嘶吼+一段呓语,有些新意的是,呓语之后又来了一次副歌。
不过问题也有,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歌词不均匀。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表达,还是一个一个来:
1)周深《大鱼》
其实他的表达我在选歌时候已经有提及了,总的来说就是他的表达很细腻,但是这首歌并不能带来新的感受。
*顺便说一下我们观察一个歌手表达是否细腻,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判断:
a)TA在不同的表达中是否一致,比如说某个字的咬字、某句词的断句是否一以贯之,若非一致是否是有意识的更改。
比如齐豫,她在唱《飞鸟与鱼》的时候,无论什么版本咬字断句是几乎一致的,连颤音的频率都是几乎一样的;而《今世》,在《回声》专辑录音室版中,最后一句“一如万年前的初夜”的“初”字,是有夜莺啼唱、杜鹃啼血的凄厉跃动感的,但是事实上你会发现这和歌曲那种沉郁绞痛的悲伤是有些出入的,情绪有些过头,所以在歌手版里面变得更加柔和了。
周深也是,比如高潮一句“怕你飞远去”的“飞”字,周深每一次的处理力度都是一致的,并且是想当触人心弦的。
而做不到的比如汪峰,每一次现场都很不一样。
b)每个字是否都有雕琢感,有没有哪些字是随便唱了唱。
还是齐豫,在《歌手2019》版的《最爱》中,每一个字都是精雕细琢。
再看今天的毛不易,是不是有些版本唱歌的鼻音重有些时候轻,有的时候翘舌音重一点有的时候轻一点,有的不太重要的字比如“我”“你”“的”,唱得很随便?
当然,细腻与否并不是评价一个歌手的唯一标准,只是当我们在这个框架内分析时,我们说一个歌手细腻不细腻。
2)袁娅维《我爱》
她的表达比当年更好了,曾经的她高低音质感区别太大(可以参考2017年的《开往春天的地铁》),所以依赖后期修音使得音色协调,虽然即使修过了还是听得出很大的区别,但是今年的现场里面,各个音域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声音表达的技巧也更娴熟(有很多高技术含量的转音、嘶哑声等等),更重要的是乐感更好了,表达也就更轻松流畅,如果有更好的作品就完美了。
3)李佩玲
她的表达初听还行,但是两遍主副歌之后就很明显可以听到很流水线式的表达,因为两次都是一模一样的,这种表达能力对于华语歌来说是不够的,毕竟我们重视文本,也就是歌手的解读,不能奇袭成功是可以预料的,要不是袁娅维选歌不太好,差距还应该更大。
*关于表达层次的问题,这个可以参考林忆莲在2017年改编的《蓝莲花》,四层表达每一层都很耐人寻味;也可以参考齐豫在2019年演唱的《是否》,尽管歌曲旋律悠长节奏缓慢,但是几遍主歌下来你绝不会听到有重复的情感。
4)毛不易《借》
其实他的表达从出道到现在都是一样的,深情嗓音、民谣式的表达,却实际上是流行歌(李健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表达能力要更高),他的表达对于我这样的路人,并不能带来心底的任何波澜,但是并不算差。
5)黄霄云《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她的问题我也在选歌方面就谈过了,不合适,所以表达非常生硬。另外,刻意而生涩的层次感营造(第一遍假声弱声,第二遍真声强声)也让我觉得很减分。
但是高音啊等等技术性的环节还是具有冲击力的。
6)徐佳莹《一样的月光》
她的表达是相当不错的,我认为是本场中国歌手最佳。首先可以明显地听出来她的vocal比四年之前强太多了,气息的毛边被一一剪除,音域转换的空隙被一一填平,高音的表达更加细腻,是有把握的运用,而非曾经由于技术限制的大声喊叫(有些夸张,但是意思你们懂就好),修饰音自然动听,毫无拖赘感和听觉负担(对比迪玛希和声入人心组合,其实有些技巧表达是让人产生很大负担的),确实是进步相当之大。
7)MISIA《逢いたくていま》
前面也说过,日语情歌的表达很容易使情绪相当饱满,所以需要换一种心态去体验。从她演出完毕仍不能止的抽泣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用生命歌唱的歌者,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副歌中一句“ねえ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的两个“た”(ta),真假声的切换炉火纯青,把想要见到想见的人的内心表皮下隐藏的情绪翻涌巧妙地用克制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你甚至可能听不出她有换声(其实不止这里,还有几处都是,并且不一定是只有た,有时たい两个音都是这样处理的)。
8)萧敬腾《皮囊》
这首歌的表达也是相当不错的,现场感很强,并且这种高跨度换声的演唱方式其实很容易翻车,因为任何失误都会影响那个阶段的情绪体验,比如“我烧,我开始烧”这两句的假声嘶吼,对于这种需要歇斯底里情绪表达的歌曲,任何的情绪偏差都会让你觉得变成了喜剧表演,想象一下这两句之后,用回非假声时,突然没换好,唱呲了,你只会笑他而不是感受到完整的情绪。
9)华晨宇《寒鸦少年》
这首歌的表达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过于循规蹈矩。
正如之前所说,这和他之前任何一首在歌手的现场表达都是类似的结构,所以花花自己说他和两年前的自己不一样,我是非常想笑的,不是说出了新歌、唱了新歌就是不一样了,演唱的思路、表达的思路都要有变化。
那么歌手部分到这里就分析完了,综合两个方面,我认为给节目带来了正效果的歌手有:徐佳莹、MISIA、萧敬腾和华晨宇,九分之四,不足50%,这能算是令人满意的一期节目吗?
最后再来聊一聊排名,我很喜欢周深,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能拿第二,他用非常平庸的方式中规中矩地演唱了一首烂大街的歌,还是第一个出场,拿了第二估计他自己都不相信,粉丝的力量还是强大呀(我没有暗讽其他人)。
我的个人排名(完全按照现场来排):MISIA/华晨宇(一个第一,一个第二,都可以接受),徐佳莹,萧敬腾,袁娅维,周深,毛不易
所以,总体来看,这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季歌手,如果后面的节目都按这个模式做下去的话,这个节目可能会彻底糊掉,并且来年可能直接胎死腹中,甚至不如娱乐向综艺节目《我们的歌》好看(我一向在心中是给娱乐性音乐节目打低分的),目前只能打一星,后面有变化再说吧。

歌手·当打之年(2020)

又名:歌手2020 / 我是歌手 第八季 / 歌手 第四季

主演:毛不易 / 周深 / 徐佳莹 / 萧敬腾 / 袁娅维 / 华晨宇 / 米希亚 / 刘柏辛 / 李佩玲 / 黄霄雲 / 曾一鸣 / 樊凯杰 / 白举纲 / 秦凡琪 / 吉克隽逸 / 胡夏 / 太一 / 耿斯汉 / 鞠红川 / 仝卓 / 高天鹤 / 蔡程昱 / 艾热 / 孔阳 / 黄子君 / 韦伟 / 靳梦佳 / 王乔 / 黄婷婷 / 吉杰 / 梁田 / 晏维 / 周峻纬 / 郭涛 / 李莎旻子 / 陈叶生 / 李维嘉 / 何炅 / 许魏洲 / 马思唯 / 彭磊 / 赵梦 / 庞宽 / Ryo / 林俊杰 / 韦礼安 / 李宇春 / 

导演:李俊浩 / 胥朝阳 / 编剧:冯明哲/刘婕

歌手·当打之年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