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不好看的电影。但,或是值得看的电影。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需要一定的观影门槛,我却以为隐喻的意象其实并不多也并不生涩;有些人说这是一部作者性很强的电影,我却以为这部电影称不上喜剧片(宁浩导演称其为优雅的喜剧);有些人说从电影里找寻到了人生意义,我却以为所谓人生意义不能寄托在一部电影里。
沟通,是这部影片最明显的主线。影中影的导演想要表达沟通,刘伟驰却要一直要表达父爱以彰显他的角色魅力;公关团队想的是制造新热点来息事宁人,刘伟驰要的是真相;刘伟驰一直怕被利用,Summer只要纯粹的爱情。“人,注定是无法沟通的。”每个人都被限制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围城,所谓的共情不过也是自己以为的而已。影片最有意思的设定是,新闻里的两个虚设的国家,不间断地进行武装冲突。无效沟通在于人如此,在于国家呢?
另一个极具讽刺意味,带动着整部电影的推进的,是拿奖。刘伟驰因程龙拿奖而不悦(有趣的是现实中的成龙十次提名金像奖均未中),为了拿奖,他进入宁浩的剧组,演乡村题材而闹出一系列与养猪人家,投资者甚至酒店机器人的啼笑生非的争端。而最后击倒他的不是他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也不是他砸车的大发雷霆,而是自己为了拿奖而宣传的片场戏——一场亲自骑马摔跤却被认为是虐待动物的戏。拿奖未曾不好,它敦促电影人为更高品质去追求,但如果只是为迎合评审,背弃了初衷,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也指向了另一个主题,当下时代的浮躁与失智。网络喷子的过度个性化的想法,网暴者的无思考跟风式的表达。快节奏已经不允许我们凡事都想一想别人的视角,也不允许我们总是综合全方位要素深思熟虑。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人成了失却生命底色的行尸走肉,也有些人剑走偏锋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影片的最后,刘伟驰骑着平衡车,张开双臂,应该是与自己和解了吧。但可悲的是,时代还是那个时代,人还是时代里的人。人永远无法逃离时代,更遑论改变一个时代。
时代的注脚永远不会因为一个特定的人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