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28日的开机仪式取消了。郁闷失眠,来此发泄一下。
剧方不给粮吃,我就自己种地。
这次来想入非非一些剧情改编。
以下为电视剧备案情况:
内容提要: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黄亦玫一路在呵护中长大,从小便展露出艺术天赋。初入职场的黄亦玫很快受到重用,与合作伙伴庄国栋相识相爱,但最终错过彼此,这段职场磨炼也令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决定重返校园求学深造。毕业后,她和学长方协文步入婚姻殿堂。可婚后两人发展方向相去甚远,最终选择离婚。黄亦玫开始创业,在艺术品策展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在此期间还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溥家明,可溥家明只剩几个月的生命,两人这段爱情最终以生死离别画上句号。但黄亦玫没有就此消沉,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为活出更精彩的自己而努力着。
(众所周知备案内容都很难看)
由于实在太喜欢原著,在备案框死限定的范围内,我都会按最小改动原则用原著填充。纯属猜测,如有雷同,那也不亏。
1.90-00年代-北京
(电视剧考虑到观众注意力成本,应该不会倒叙。小玫瑰童年出场,简短交代家庭背景、主角形象)
玫瑰初长成,家人希望她延续哥哥清华建筑系传统,但玫瑰选择了清华美院。
哥哥的事业蒸蒸日上。(估计不会有)周士辉爱上她(的才华?)。莺莺燕燕,她不在乎。哥哥也帮她挡男人。
大学毕业,初入职场,遇到更生。一堆编剧自我发挥的职场戏(捏一把汗)。慢慢与更生相知相喜。
玫瑰遇到庄国栋,振华遇到苏更生。这边笑那边太理智,那边笑这边太痴狂。
庄国栋甩了她。“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他们事业上有交集。庄不想影响事业,同时另有未婚妻(希望还有)。
更生与振华因历史问题吵架。振华求婚。玫瑰痛定思痛,去同济读研(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本科清华美院的要去同济读研除非又想学建筑了。。。但是不这样怎么遇到“学长”方协文呢),弃京奔沪。
2.2010年代-上海
研一入校就遇到方协文。慢慢被打动,被治愈。玫瑰在他的影响下,变得简单,变得收敛,虽然不爱最终结婚。
方变成一个成天为五斗米奔忙的996程序员,玫瑰则慢慢恢复了生机,向往施展才华遨游天地。孩子诞生之后,两人的精神交流越发贫乏。最终离婚。
3.2020年代:巴黎-北京
为跟过去一刀两断,玫瑰带娃远赴巴黎创业(实在想不出来巴黎这段该放什么情节)。哥哥介绍,家敏相助,并最终遇到了灵魂伴侣家明。
短暂相爱,家明病发。国栋开始后悔想要争取。玫瑰放弃。
然后带着孩子在北京专心自己的策展生涯。。把女主角们都团结到了一起。亦菲万茜朱珠,三A聚顶共创辉煌。
如果编剧真有野心的话,剧中应该主要有四条专业线:以黄振华为代表的建筑线(辅以08年以来的北京房地产崛起,应该会好看);以方协文为代表的程序员线(辅以12年以来的互联网大厂风潮,也能可圈可点);三是朱珠、万茜、庄国栋一伙的写字楼商务线(痛苦面具);四是后期玫瑰、家明的艺术策展线(国内较小众,有发挥空间)。
怕就怕,怕就怕!
跟《孤城闭》改《清平乐》一样,从第三者视角叙述的以女主为中心的唯美主义作品,变成平铺直叙的试图展现宏观时代的现实主义大饼。
有的东西好就好在它只作为惊鸿一瞥的背景。一旦挑明,就变得僵化生硬。
感情的部分失味走形、专业(朝堂)的部分冗长扁平,空留下导演自以为是改编的美名。。。
————————————
其实在地域上还有诸多疑问。。。
一是巴黎拍摄的安排。
剧组宣传巴黎拍摄,那玫瑰必然到过巴黎。原著也出国,但是是受庄情伤后出国深造并遇到方。现在国外留学生变成了庄国栋,方则是同济大学研二,而且明确点出是大学学长,那玫瑰就不可能是在巴黎求学了。
也不可能是本科巴黎——首先是那样庄国栋就可以是国外认识而非职场伙伴。其次是人物小传里“美院美术史专业”。感觉不是央美就是清华。国外则无需强调高考。
但也有问题,因为国内似乎并没有本科开美术史专业的学校。相应的理论类方向叫美术学或者艺术史论。国外一般也是叫艺术史专业。美术史有点不伦不类了。
所以只能猜测,巴黎是拍跟家明的故事,在最美的地方,与最美的人相伴,也是全剧最高光的一段。
二是玫瑰家庭居住地。
原著只有香港美国两点一线,常住地就香港,毫无疑问。但剧本却有上海北京两地。
考虑到与香港风情的适配,玫瑰成为上海姑娘应该更为合适。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也比北京时髦多了。
但考虑到情伤远遁,应该会选择远离原本生活的地方,而不应该回老家上海上同济,那么似乎玫瑰出生、上学、工作都应该是在北京。(北京也更容易实现“书香世家”设定)
不过也能想出办法,比如玫瑰家在上海,与哥哥两个人都在北京上学、工作(方便剥离大家庭戏份)。失恋在北京,深造也是深思熟虑而非逃避心理,所以回上海养伤+心态上回归家庭,也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