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玫瑰的故事,其实,如果从世俗的眼光看,玫瑰的很多选择并不是最优的,看到一半的时候,甚至觉得,一双好牌让她给打烂了。在俗世的价值体系里,嫁个好老公、有个好工作,过一份富足体面的生活,才对得起玫瑰的出身和外貌。可这样俗套的物质流故事,不就是流水线上的人生嘛。
玫瑰,当然要活成艺术品。不被世俗价值所绑架,她看重人心、看重情感,她具有强大的爱人的能力,爱自己,爱他人,爱所遇。
谈第一段感情的时候,玫瑰是热烈、明媚、奔放的,爱情是生活的主旋律,为了爱,可以主动出击,可以放下热爱的工作,可以跨越异地,当她的单项付出换来对方放在工作排位之后的爱,在异地恋的日日折磨中,主动迎合却真切地看到双方已经站在了相反的生活规道上。所以,忍痛割爱。
在受够了第一段感情不被重视的痛苦中,玫瑰收起了锋芒,在学习和打工中独自疗伤。第二段感情正是这样趁虚而入了。与第一段感情截然相反,方协文孤注一掷的、略显心机却又真诚付出、有担当的样子,打动了玫瑰,从此洗手作羹汤、嫁作他人妇,不惧贫穷与拮据,在出租屋里生下了女儿。然而,不能忽略的是,两个人的需求始终都不在一个层次,哪怕方协文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穷小子,拥有自己公司,有实力给玫瑰更好的生活,他的需求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满足了物质,但安全感和情感需求仍旧是个巨大的空洞。当绝对的自卑和自负共存一体,男人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连指甲、裙子都变成了洪水猛兽,爱早已变了模样,控制、跟踪、强制代言,已无耻之行为,索取来自玫瑰的安全感。而玫瑰呢,从来不是因为物质跟谁在一起,当然也不会因为你有钱了就乖乖地只作一个没有思想的家庭主妇,任由摆布、失去自由,她爱的时候便爱,不计得失,付出自我。在一起,是因为玫瑰看到了他爱她,不在一起,也是因为她看到了他不再爱她,他爱的只是他的自我,而不再顾及玫瑰的自我。玫瑰在一次次失望中认识到,婚姻既然注定不及格,那不如提早交卷。
经历过婚姻和养育孩子的一地鸡毛,玫瑰重返热爱的工作,将生活造就的忧郁生华为暗色艺术,却在美术与音乐中,与那个迟到的、灵魂契合的、把整个世界推到自己面前的傅家明,不期而遇。然而,命运就是爱开玩笑,对已经进入傅家明世界的玫瑰说“你确定要进来吗?这个世界随时都可能消失,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哦”。玫瑰是谁?怎么可能让自己全身而退!哪怕害怕、痛苦、歇斯底里、直面失去,也要不留遗憾。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那个人。
人生的下半场,玫瑰无所畏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每一份经历融进骨血,活成了独一无二的她自己。至于最后一段感情,年轻的飞行教练何西,是轮回,是际会,结果并不重要。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像玫瑰一样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去体验、感受,活在每一个当下,哪怕是流水线上的商品,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功效。
愿每一朵玫瑰,都能活出独属于玫瑰的精彩!
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
我自己便是幸福。
凡事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一切对我都是可爱的。
从这时候起,我使自己自由而不受限制
我走到我所愿去的地方,我完全地主持着自己
温和的,怀着不可抗拒的意志,从束缚着我的桎梏下解放我自己。
——惠特曼《大路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