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好莱坞歌舞片如火如荼的黄金时代,大部分电影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对性感女性的消费。酷儿电影尚没迎来它的新浪潮,但话语权却是一直在争取,那时大部分酷儿角色(娘娘腔)只是用来营造娱乐效果,虽然不是以正面形象去表现他们,但有总比没有好。而一些电影里没有酷儿,但却自带坎普(酷儿理论)的编码。而让一些相当的观众完成解码任务。
比如这电影中并没有酷儿角色,玛丽莲梦露饰演的罗丽拉和简·拉塞尔饰演的桃乐西只是要好的舞台搭档,并不像奥黛丽赫本出演的电影《双姝怨》(The Children's Hour)中的酷儿关系。但是从这电影出现的男性形象,和玛丽莲梦露的歌舞,无不坎普意味。
罗利拉就是一个典型的拜金女郎,与桃乐西是一家歌舞厅的黄金搭档。这总双花争妍的情节是歌舞片的招牌菜,两美女都让人神魂跌倒,而萝丽拉善于用自己的美色通过有钱男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可能现在女权主义看来萝莉拉是非常不女权的,然而我觉得相反,罗丽拉倒是绝顶聪明的女权主义者。当时男权主导的社会财富自然在男性手中,且大部分在大腹便便的中老年男人手中,而萝莉拉想要得到财富,只能通过有钱男人。不同普通的拜金女,罗利拉没有忠诚这概念,都要和未婚夫结婚了,却在船上勾搭富翁想得到钻石王冠······
萝丽拉的真感情,都体现在她对桃乐西身上,为自己搭档物色各种金龟婿,并时时为自己搭档辩解,而她未婚夫都没有这待遇,包括她要利用的富翁。这样,坎普的解读就可以开始了,我们不清楚编剧和导演做此安排的真正意图,但相信那时观看这电影的酷儿们,自会以他们自己的意念去解读。
而能让酷儿高潮的则是那一首”爱绅士不如爱砖石“倾国倾城的玛丽莲梦露在一群衣冠楚楚的男演员中鹤立鸡群,眼神傲慢,体态婀娜。说着”爱绅士不如爱砖石“
从这就已经开始有女权的意识(虽然不及如今女权),或更确切说是对自己身份和追求的态度。在她眼里,有钱的男人就等同于男人所消费的美女。所以当玛丽莲梦露在未婚夫父亲说出的那些话,完全能看出她的绝顶聪明。
我最喜欢的一个场面是萝丽拉在审判庭这严肃场合跳舞的那场戏,罗丽拉的热辣身材让一群男性法官、男性助理、工作人员目不转睛,而她突然展现在现在看来依然惊世骇俗的舞蹈更是让法庭乱成一锅粥,实在是对着迷女色的男性一个大写特写的调侃。在严肃的场合以歌舞的方式打破严肃,打破规则,让人开怀大笑之余,又能感受到其中各种黑色幽默和新的秩序。
我喜欢歌舞电影,在歌舞中画面可以不顾现实逻辑,不顾镜头的衔接,而是力求一场短时的视觉轰炸。而这《绅士偏爱金发女郎》这电影,其中这场法庭的闹剧,是以啼笑皆非的破坏的方式,打破原有秩序,对原有秩序的挑衅,并带着坎普的编码,在那年代,实在难得,而那时代玛丽莲梦露成为男女同性恋最喜爱的明星之一,实在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

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1953)

又名:绅士喜爱金发女郎 / 绅士爱淑女 / Howard Hawks'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上映日期:1953-07-01(美国)片长:91分钟

主演:Jane Russell/Marilyn Monroe/Charles Coburn/Elliott Reid/Tommy Noonan

导演:Howard Hawks编剧:Charles Lederer

绅士爱美人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