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我在17年11月8日发布在微博上的,一年之后突然想起来能写在豆瓣上,我就粘贴在了这里)
截图是剧终结尾时,Ed和Holden的最后一段对话。
对于Ed而言,对于这样一个拥有高智商且体型高大的连环杀手而言,他最想要的不再会是夺走生命,或者类似这样对他而言并无难度的事情。
最能够让他产生兴趣并且可以从中获得精神愉悦的,是对一个人的引领与塑造。
在一系列极具攻击性暗示和追问中,Holden眼眶开始变红、讲话开始颤抖,但原因却并不是因为害怕Ed真的去杀他,而是他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才是最后一个发现自己真的变了的人。
而因为害怕承认这个事实,他才会说不知道,他才会在接纳式的拥抱里挣脱出来,愤怒地冲出房间,却又在走廊里无力倒下,然后才开始听清楚所有曾经亲近的人跟他讲过的话。
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受孤独,然后开始自行放大它、特殊化它,但事实上这种境况却是如此普遍,在每个人都可以经历的前提下变得不值一提。
而当这种事情开始走到灰色地带,开始触犯道德和社会的底线,甚至开始变得有害而危险起来的时候。人们咬牙切齿说变态,但却没有人真的去关心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受过什么样的影响,他从小到大都经历过什么。
所以当有一个人愿意去听去问,甚至有能力去试着理解的时候,事情才真正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我常常觉得,心理侧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而对高智商罪犯的变态心理进行侧写,则无异于是人在趟过沼泽。你可以说自己无路可退,不得不前进,你也可以讲自己没办法预见将要发生的所有事,但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安稳上岸,换一身衣服就当没事发生过,这纯粹是自欺欺人。
因为人对人的塑造永远都是相互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全身而退。
才想起自己在看Daniel Keyes的《24个比利 》的时候,在看美剧《汉尼拔》的时候,我也曾被这些相似的理解深深打动。
我老是会被这样的东西吸引住,就是这些一个又一个被人无数次轻松略过的细节。也因为我常常会在普遍而又强烈的情感里无动于衷,所以每次当我被触动的时候,我都紧紧抓住这种情绪,然后也尽可能完整地、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
我是普通人,所以我知道我的不被理解根本无足轻重。但我也知道,这些时刻组成我。

心灵猎人 第一季Mindhunter(2017)

又名:破案神探(港/台) / 读心神探 / 心理神探 / 心灵猎手 / Mind Hunter

主演:乔纳森·格罗夫 Jonathan Groff/霍特·麦克卡兰尼 Holt McCallany/安娜·托芙 Anna Torv/汉娜·格罗斯 Hannah Gross/桑尼·瓦里森提 Sonny Valicenti/科特·史密斯 Cotter Smith/约瑟夫·克罗斯 Joseph Cross/马克·库迪奇 Marc Kudisch/海皮·安德森 Happy Anderson/杰西·C·博伊德 Jesse C. Boyd

导演: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安德鲁·道格拉斯 Andrew Douglas/阿斯弗·卡帕迪尔 Asif Kapadia/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编剧:约翰·道格拉斯 John Douglas/乔·彭豪尔 Joe Penhall/Mark Olshaker/珍妮弗·海利 Jennifer Haley/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多米尼克·奥兰多 Dominic Orlando/鲁比·雷·斯皮格尔 Ruby Rae Spiegel/Erin Levy/Carly Wray

心灵猎人 第一季相关影评

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