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去年口碑上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中国电影人.他们希望在没有明星的情况下,拍出类似"石头"那样能获得大众肯定的电影.<<光荣的愤怒>>就是这么一部"想抱石头冲天"的电影.
从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来看,它用的不是如中国大多数文艺片导演惯用的记实性,生活化的那种镜头.这是一部剧情片.当然,它的情节设计算不得巧妙,和<<疯狂的石头>>相比,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像它说的那么"黑色幽默".
但这部电影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做出了描绘如今中国农村现状,以及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姿态.当我们在每天在国家控制下的媒体听到那些有关人民生活程度提高了许多,法制愈加健全等等那些鼓舞人心的广告下,这部电影为我们描出了太阳下的阴影.从这点来看,这是部有良心的电影.
电影的故事说的是在云南一个叫名字黑井村产盐的地方,村里面的熊氏四兄弟在这个村作威作福,一手遮天.这四兄弟里,老大和老四是不折不扣的流氓,喜欢玩弄妇女;老二是村盐场的会计为人狡诈;老三就是这个村的村长,阴险狠毒,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村民们在这四兄弟和他们的小喽罗的欺凌下,敢怒不敢言.村支书叶光荣上任后,计划打掉熊氏四兄弟.他先选择了去镇里告状,不想却发现镇官员张书记和熊老三的关系也不寻常.只得一忍再忍,等着找机会一网打尽熊家兄弟。终于,机会来了。熊家兄弟从外地绑架回来两名女子,被叶光荣盯上。他暗地发动群众,以“打倒四人帮,黑井村有希望”暗语,准备当天夜里去熊家抓现行,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兵分四路的抓捕行动意外频出,乱成一锅粥。就在叶光荣一帮人陷入绝境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伟大的中国公安干警神兵天降,一举掀掉了熊氏兄弟的犯罪团伙......
对于这么个结局,很多朋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个失败的,不现实的结局.看过电影所改编小说的人说:小说在这里(结局)是张书记派了警察抓起了叶光荣一伙人,愤怒的光荣垂头丧气,反倒是熊老三愤怒地挨着一个个打参与者的耳刮子......
为什么作为小说的改编电影,两处的结局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要从电影以外我国电影的审批机制来看了.在中国,一个电影的诞生是相当不易的.从有剧本开始,电影审查部门就如跗骨之蛆一般干扰作品的完成.他们会根据剧本里的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对话来提出修改意见.这不是什么新闻,从<鬼子来了>到王小帅等青年导演的作品,都受到过这些刁难.这样的结局就是作为导演的你,要么拍出个很"和谐"的作品,要么就是你拍出个有"力量"的作品,却没有资格上映.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中国很多有作为的电影工作者,只能去拍飞来飞去的商业武侠片,或者别人都看不懂的那类"文艺片"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电影<光荣的愤怒>的结局是导演对中国电影审查机构的妥协.但不知道看过的朋友注意到了没,在熊氏兄弟被逮捕以后,电影里播出了一段新闻,新闻的内容是:黑井村村长熊某兄弟四人,长期将生产的劣质盐冒充为名牌黑井盐,出售给攀之花的胡某,累计金额达26万圆.后因假冒案被查处,胡某无法付钱.于是,熊某兄弟三人,开车前往攀枝花,将胡某的妻子与妹妹绑架,另枪伤一人,后抢救无效死亡.....
这段新闻我觉得是有深意的.它交代了那两个女人的来历,也间接的让人想到.之所以,熊氏兄弟被政府搞掉,那是因为他们的娄子捅大了!上面罩不住了!不然本来和熊老三称兄道弟的张书记怎么在他第二次出场的时候就变得铁面无私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广电局的控制之下,这么个结局虽然显得很隐晦,但并不失败.它背后表现出来的意义是更有深度的.当然,或许我个人存在误读以及阐述过度的情况,但这只代表,我对执政党党员的党性,是深表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