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影本身的制作也就是三颗星的水平,但是这确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三部战争电影之一,另外两部一个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另一个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
电影的故事本身简单的不能再过简单,就是俄罗斯军队与车臣武装军争夺一个市区医院发生的故事,而俄罗斯民族也是个简单直接的民族,打仗是如此,感觉他们就是在拿着AK-47瞎冲锋,没有丝毫的战术可言,而拍电影也跟他们打仗一样,没有什么太过深入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要么是镜头,要么是独白,所以也就有了《第九突击队》里的疤脸教官因为不能随队上战场而一个人躲在野花丛里哭的像个孩子的镜头;也就有了《我是古巴》里那一句句的女声独白:Soy Cuba....也有本片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坦克手最后的欢笑,仿佛在说: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还有最后活下来的炮手与雪丘一起哭泣。
电影的场景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拯救大兵瑞恩》,《大兵》是用血淋林的镜头表现战争的残酷,而这部《炼狱》则是跟一部纪录片一样,整个电影下来,烈火没有停止燃烧,炮声没有停止呼啸,鲜血没有停止流淌,枪声喊声更是贯穿了整部电影,再加上适时的悲壮配乐(个人觉得,俄罗斯电影里的配乐都是一个味儿),导致我看完之后尸体的臭味,燃烧的焦味,弹壳的金属味,鲜血的血腥味在我的身边久久不去。这是看《大兵》和《全金属外壳》时没有过的感觉。
而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对战争的某种反思。车臣战争,看起来是俄罗斯联邦的内战,但是并非如此——电影里的车臣武装军可谓是鱼龙混杂,除了本地的战士以外还有来自立陶宛的女雇佣兵,来自美国的黑人大兵(美国人借《兵临城下》黑苏联,而这部电影也好好的涮了美国人一把,电影没有交代这两个黑人是雇佣兵,只知道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要注意了,他们全是黑人),还有来自阿富汗的圣战武装组织的人,他们的敌人则是俄罗斯军队,这是内战,可是还是有外国势力的干预,而且各个势力的目的也不尽相同:立陶宛的女狙击手纯粹是为了钱,为了给自己家乡的妈妈寄钱;车臣武装军纯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美国大兵的目的又是没有交代,留给观众自行猜想,而阿富汗的圣战者们就是为了打击俄罗斯势力才参加的战争。在战争中,阿富汗的圣战者们是最残忍的虐待,割掉俘虏的脑袋和睾丸,将俘虏的生殖器放在他们的嘴里,向尸体上撒尿,将被炸了半截的俘虏活生生的钉在十字架上,他们就是为了报复当年苏联入侵之仇,所以他们是最残忍的,而车臣的头领一步步的看到了这种惨绝人寰的虐待,一步步的反思,最后几乎是带着哭腔跟雪丘通无线电,战争向来是残忍的,借用《地下》的台词:这从来不是战争,直到弟弟亲手杀死了哥哥。当坦克手驾驶着坦克一遍遍的压过自己队友的尸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而当坦克手被俘虏时,车臣首领威逼利诱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时,他向坦克手提供的清单,当队友问他为什么不投降,他说:为了战友们,为了阿廖莎。而他开炮时,却调侃了一句,听到祖国母亲的召唤了吗?影片的最后,雪丘对自己的手下说:是他打赢了这场战斗,但是恐怕那些司令官僚连他的名字都不会提及,甚至都不认识他,狗日的,你们要记住他,如果能活着回去就用他的名字给你们的儿子命名吧。这是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士兵们究竟是为了谁在战斗?他们的牺牲真的会被后人记住吗?看看电影里车臣头领说的:我们是为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而战,你们呢?为了五个月都得不到军饷吗?想想那些从阿富汗回来的人吧,他们在哪里,怎么样了?谁也不需要他们。你会在地下过道捡烟头,裸着脚当乞丐。正如美国的越战老兵和天朝的抗日老兵一样。我爱这个国家,可他爱我吗?

炼狱Чистилище(1998)

又名:Chistilische

上映日期:1998-03-23(俄罗斯)片长:120分钟

主演:Alexandr Baranov / Viktor Stepanov / Viktor Stepanov / 

导演:亚历山大·涅夫佐罗夫 / 编剧:Aleksandr Nevzorov

炼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