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漂亮

文| 刘双阳 (Joy Liu)

牛年我想做的第一个小小的不同,就是把自己从笔名Joy Liu回归到自己的本名:刘双阳。所以亲爱的读者,正式向你介绍一下,我就刘双阳,因为是重阳节出生,所以爷爷奶奶当时就给我起了双阳这个名字。

你大概会有些好奇,怎么我用了这么多年的笔名,突然间想要改回自己的名字呢。我想这也跟我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阅读和看剧的经历有关。最近我开始阅读一本书,叫【如何抑制女性写作】,觉得还蛮有意思,书里提到很多优势群体(在权威地位的男性)对于女作家们打压的方式:比如说书不是她们写的,或者干脆说她们不是女人,再或者用特殊化的方式,说她们是特别的,个别的女人,再或者说她们是在精神不正常的状况下书的小说和诗集等等。

当人们以为一本书是一位男作家写的,和他们知道了这本书原来是一位女作家写的之后,对同一本书的评价可能会相去甚远。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年代。我想到勃朗特姐们当时在写【呼啸山庄】,【简爱】和【维莱特】等作品时,都曾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用了男性的假名,书才得以发表。或许是这些故事让我萌生了想要用真名进行写作的想法。当然之前用笔名可能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浪漫,毕竟Joy这个名字代表的那种喜悦,那种平静中迸发出的深邃力量,还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状态。

交代了名字更改的一段背景之后,让我们现在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

今天的文章我本来想写成一篇剧评,但后来我发现我想表达的不仅仅跟一部加拿大的电视剧有关,更是和一个女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所以今天还是借题发挥,接着我在春节期间一口气刷完的【小小安妮】系列电视剧,来聊聊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作为一个女孩子的成长。

【小小安妮】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这本小说也是我童年时期最爱的文学作品之一。当然在看完了整整3季的剧集之后,我发现导演和编剧的野心要远远超越原著。她们融合了很多现代平权的思想,并且尝试了反思了很多女性主义的话题,有时候虽然表现形式也不尽完美,但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让我如此开心地探讨女孩子成长的电视剧了。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豆瓣每一季都超过9分的评分它当之无愧。“不漂亮”,勇敢,敏感,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感性,聪明,话痨,充满反叛精神,冒险和探索精神的小小安妮,正是我心中一个美好的,自由自在的小女孩的样子。当然现实中的女孩子们想要活得如此豁达宽广,如此“放荡不羁爱自由”,在哪怕是此刻的21世纪20年代,仍旧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努力打破束缚,活出最灿烂生命和最狂野梦想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们!

1. 一个“不漂亮”同时很特别的女孩子

首先,安妮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火焰般燃烧的红色头发,满脸的雀斑,大嘴,按现在的审美还有点退后的发际线,一般望去,她跟“美艳动人”似乎也不是很沾边。弹幕里说她是加拿大版的姚晨,我定神一看,还真的有几分神似。

安妮是一个孤儿,在故事的最开始,她阴差阳错地被无儿无女,上了年纪又终身未婚的姐弟俩马瑞拉和马修收养。马瑞拉和马修本来想要一个男孩,因为在绿山墙这个地方,干农活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初的想法是收养一个可以帮马修一起干农活的身强力壮的男孩子。但孤儿院却送来了一个骨瘦如柴,又话痨的小女孩安妮。安妮靠着她可爱的话痨本领,立刻就俘获了向来沉默寡言的马修的心,也在不久之后让马瑞拉也喜欢上了她。

安妮刚刚来到绿山墙不久,马瑞拉就告诉她每晚睡前需要向上帝祈祷。我印象深刻的是,安妮最开始祈祷的内容,就是希望上帝可以让她在长大后拥有一头棕色的秀发(红头发被认为很丑),并成为一个美女。看到这段的时候我觉得太真实了,小时候看到镜子里“不漂亮”的自己,我也曾祈祷自己可以“女大十八变”,成为一个美女。

然而美貌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门“生意”。因为单一而贫乏的审美,狭隘的监视和评价,我们只懂得欣赏某一种主流审美。对于女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满盘皆输”的局面,没有人是赢家,哪怕是那些符合主流审美的“美女们”。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这本书的翻译作者在译者序里就讲了这样一个她女儿的故事:“有一次她和一个男同学聊天,那位男同学说:’像你这样长得好看的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用功读书呢?以后嫁个有钱人不就行了吗?’ 女儿说,他们当时正一起等公交车,听完这话,她默默地带上了耳机听音乐,不再说话。听完她的讲述,我知道了她的态度,很是欣慰,但同时又忍不住纳闷,这是什么年代了,那个男孩怎么会那样说话?”

我们的主流文化把美丽作为一种资源,一门生意,似乎拥有它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平步青云,不用也不应该努力学习。刚刚这位译者的女儿是幸运的,起码她没有接受这种想法的“洗脑”,但如果一个恰好“长得不错”的女孩,就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呢?最终“嫁个有钱人”是通往自由和幸福的康庄大道吗?看看那些曾经为了嫁给富豪,在巅峰时期结束演艺生涯,不再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的女明星们,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

马瑞拉在一天早上对安妮说:“你不应该如此执着于外表,安妮。我向你保证长相平凡会更好。如果你长得漂亮,你会因此被卡在一条路上,人们仅仅会对你有一种期待。然而正因为相貌平凡,你能尽情地做自己,而不会招来过多旁人的眼光。这是一种恩赐,世上有很多事情比美貌更重要,而你有所有的机会去发现它们。” 当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想:一个女孩子需要长得“不够好看”,才能有自由去探索去做自己,这样的环境不是也很可悲吗?

除了像马瑞拉这样告诉安妮朴实无华就很好的家庭之外,安妮的同学乔西在接受着来自母亲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乔西显然长得更“漂亮”,她母亲也不断在跟她灌输这一点。在剧中,母亲每天晚上会在她的头发里绑上布带,戴着它们入睡,她才会每天早上拥有美丽的卷发造型。这样做当然会很不舒服,于是乔西问妈妈:“明天头发不卷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结果妈妈说:“美貌就是力量,你知道的,对吗?” 乔西乖乖说:“是的。” 然后妈妈对她说:“快去睡觉,你的脸看起来很疲惫,这可不行。”

现在我们都知道,“美貌”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一条拥有巨大暴利的产业链。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终究不能乘风破浪,她们恰恰是在主流审美下被用最严苛的眼光审视的一群人:不能变老,不能有皱纹,不能发福,甚至不能长肉,不能面露疲色,不能体力跟不上,一定要瘦,要“年轻”,要时刻精神饱满,时刻美丽,谁能说这样被主流价值裹挟着,不敢有一丝怠慢,时刻都被大众监视着是否符合标准的一群人,是乘风破浪的呢?与其说乘风破浪,不如说是被浪潮裹挟着,形塑着让自己成为“最贵商品”的一群可怜姐姐罢了。

安妮问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小说中就非常美貌的黛安娜:做美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黛安娜说:那些夸赞挺好的,但其实我更想做一个聪明的人。

我在想,如果我有女儿,我大概会这么告诉她:以后在你的生活中,会有无数人告诉你想要告诉你,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外表,但请你记得,你现在的长相就是最好的,它是最好的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美,或者多么能引起别人的爱慕,而是因为你长得独一无二,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你,你跟所有其他人一样美好,一样各有各的好看和难看(毕竟,有人在王祖贤和林青霞的脸上都能挑出“毛病”来,谁又能让所有人觉得好看呢?)。

我会告诉她,如果世人说你丑,那只是因为他们狭隘的审美,让他们只能坐井观天,看到世界里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而你可以选择看到更多,你可以选择看到由无数个具有个性的点组成的广袤宇宙,可以看到那些如星星般灿烂却有彼此不同的人所组成的灿烂星河。仅仅因为你跟主流不同,不代表不好,不同就是不同而已,并且如果每个女孩都长成一个“美女应该有”的样子,世界将多么乏味(现在看到那么多长相让人脸盲的女团,男团成员们,不就是如此吗?)

最后我会告诉她:在成为一个女孩子之前,你首先是一个人。你的一生中会有无数的声音企图异化你,物化你,让你把自己分割成很多个碎片,他们会拿着放大镜看你的脸,对你的鼻子或者眼睛评头论足,说你胸太小或者太大,说你腿太粗,说你脚太大,说你需要变得更瘦,或者你的抬头纹太重了,就好像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真的构成了你生命的最重要组成一般。

而你丰富的可能性,你的独特和个性,你身上的禀赋,你作为一个人的创造性和你充满生命力的心,却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千万不要让这些人来定义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他们不过是想要你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焦虑,不过是想让你不断通过买东西,化妆和医美来缓解焦虑,甚至让你断食,绝食,和厌食,让本来是来照顾你,滋养的食物,变成你斗争的对象和敌人。真正消除焦虑的,不是拼命让自己去满足这些标准,而是打破标准,自在地活出你的本色。

2.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

【小小安妮】里另外一个特别触动的,关于外貌的点,是当安妮不小心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绿色,然后被迫剪了超短发之后的一个故事。剪了超短发之后的安妮特别害怕见人,但偏偏马瑞拉又让她去小镇上买东西,安妮就干脆打扮成男孩的样子。

作为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有什么不同呢?安妮几乎立刻就体验到了。到了镇上,有人会让她帮忙搬东西,然后给了她几枚钱币。她不会因为是超短发而被人嘲笑,反而大家对于她的穿着,发型都表示毫不在意。我想这大概就是自由的味道。

虽然我也并不喜欢刻板印象中程序员的那种邋里邋遢的打扮:大拖鞋,大裤衩,不洗头也不梳头就来上班,但我却有点羡慕这种自由。虽然一个男孩子会因为看起来邋遢而被人嘲讽,但人们很快就把它当作玩笑,一笑而过了。但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女孩子身上呢?人们似乎就不再宽容了。

在韩国女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化妆,精致的妆容似乎是生存必备。每天至少都要花半个小时打扮自己,而男生可能只需要5分钟。我觉得女孩子们的神经是紧绷着的,她们对自己的外表更加在意,并不是因为她们“肤浅”,她们“脑子不好使”,或者她们只在意“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整个文化对于女性身材和外貌苛刻的眼光。

著名的厌女症哲学家魏宁格在他的【性与性格】里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会思考的女人,她们都是如此肤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是魏宁格本人作为女孩子出生,每天在父母亲友的教导下,在主流文化的熏陶里,在媒体广告的炮轰下,在一双双眼睛苛刻而时刻不停的检视下,难道不会同样在意自己的外貌和身材,难道不会同样为这些琐事而烦恼?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穿着,你的外貌,你的妆容,你的眼影和你穿的裙子是否搭配,你的耳环和你背的包包是否合拍,你上衣的剪裁是否能显得你腰细这些鬼东西的时候,你自己难道不会也盯着它们看吗?

安妮扮成男孩子那天的故事给我最触动的部分是:人们不再因为她的性别而阻止她做某项工作,甚至恰恰因为她的性别(被认为是个男孩)而提供给她赚零花钱的机会。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理工科出身,在我还学土木工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告诉我,这个行业有严重的性别歧视,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直到后来我同样优秀的两位研究生同学,一位是男生,拿到了所有面试公司的offer,并且都是很棒的公司,而另一位女生,一个offer都没有拿到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大家在说什么。

我觉得人们不应该单纯因为他们的性别而被剥夺去冒险和探索的权利: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应该读那么多书(否则没有男人敢要你);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应该一个人走夜路,不应该一个人去旅行,不应该去一个离家远的地方上大学,不应该出国,不应该“争强好胜”,不应该对事业那么拼,不应该那么有野心,不应该……如果这个世界对女孩子们不够安全,难道我们不是要更好地教导男孩子们如何去尊重女性吗,为什么要反过来束缚女孩子们的自由呢?如果这个世界对女孩子来说不够安全,难道我们不更需要和男孩子们联手,一起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所以从小我就下定决心,我会尽己所能,不因为性别标签而给自己或他人设定任何限制,不因为自己是女孩子而否定自己做成某些事情的能力。这些东西在小时候会表现得有点较劲:比如如果老师告诉我,女孩子学不好数学,我就一定会把它学好。大学材料力学的老师说最高分一般都不是女孩子,我就考了个最高分。

现在我知道,我不需要在这些事情上较劲或者证明自己了,因为在我心里,我早已渐渐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和对待了,那些用我的性别来贬低我的话语,现在已经发挥不了它们的威力了。它们以为自己是匕首,到我这里却成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洒落在身上的落叶。

3. 用“不漂亮”活出“漂亮”

关于安妮的故事我还会再写一篇文章,今天就外貌的探讨而言,我想安妮最终还是看到了,正如马瑞拉所言,世界上有太多比美貌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实过分关注外貌,何尝不是自恋的一个代名词呢?因为在过于沉迷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溺水身亡的少年,在英文里就是自恋这个词的由来呀!如果说主流文化让我们不断关注自我,把脸部和身体的每个细节放大,让我们不断找到为自己焦虑的加注砝码,直到有一天,我们在聚会的时候只会自拍,在社交媒体里只关注有多少人给自己点赞,在与他人交往时只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

2021年我想跟你一起活得更自由一些,我想或许这是一场我们为自己松绑的“解放运动”:你可以不化妆,上班可以穿休闲裤和运动鞋,可以剪短发,可以不精致,可以不洗脸,可以一整天不照镜子,也可以在这个春天不节食,不刻意减肥,停止对自己身材的苛求,不再跟食物对抗,不再因为脸上的皱纹焦虑,不急着去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如果我们的目光也不再用来评判别人,而是真正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做点什么,或许就会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当一个勇敢,好奇,不断冒险,探索和学习的小女孩。

当我们参与建构世界时,当我们把自己投入其中,当我们开始让各种可能性的种子长成现实时,我们将更加确信地知道:we are so much more than how we look (我们自身远远超越我们的外貌),那些想用如此贫瘠和匮乏的方式(长相和身材)来定义我们的人,将变得十分可笑。

让我们一起活出“漂亮”,那种不需要符合主流审美的脸蛋和身材,那种不断丰盈,不断变化和流动,不断在成为着的充满力量和创造力的漂亮!让我们一起干得漂亮,而不仅仅是看起来漂亮!

各位女孩男孩们,晚安!



小小安妮 第一季Anne with an E(2017)

又名:勇敢的安妮(港/台) / 清秀佳人 / 红发安妮(港) / 安妮 / 绿山墙的安妮 / 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 / 小安妮 / 安妮的故事 / Anne

主演: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 杰拉丁妮·詹姆斯 / 罗伯特·H·托马斯 / 达莉拉·贝拉 / 卢卡斯·杰德·祖曼 / 科里恩·科斯洛 / 艾默里克·杰特·蒙塔兹 / 海伦·约翰斯 / 乔纳森·霍姆斯 / 达尔默·阿泽德 / 赖恩·基拉·阿姆斯特朗 / 克里斯蒂安·马廷 / 乔安娜·道格拉斯 / 科里·格鲁特-安德鲁 / Miranda McKeon / Stephen Tracey / 特兰娜·基汀 / Jacob Horsley / Lia Pappas-Kemps / Jacob Ursomarzo / Kyla Matthews / 

导演:妮琪·卡罗 / 海伦·谢费 / 桑德拉·戈尔德拜彻 / 大卫·埃文斯 / 帕特丽夏·罗兹玛 / 保罗·福克斯 / 阿曼达·泰平 / 编剧:莫伊拉·沃利-贝克特 Moira Walley-Beckett/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Lucy Maud Montgomery/安东尼奥·拉涅瑞 Antonio Ranieri

小小安妮 第一季相关影评

Lotus
云朵
云朵 • 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