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之后也看了背后的一些花絮、采访等,尤其是改编剧本者的采访所透露的一些剧本成型、选角、导演本人的特点等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从中能看到做这份工作的人对待这件事的严肃和深刻,而这些严肃与深刻又刚好与B站电影弹幕以及其他相关视频的弹幕中所体现的轻浮嬉笑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得不感叹一句,关弹幕保心情,弹幕里充斥着恋爱脑、腐基、自以为是与无谓的撕逼,对待严肃的事情,也还是清净严肃一点好。
采访中有几处印象深刻。
结构上,原来大岛渚导演最初给的剧本里,开头是在Yonoi日本故乡的神社里,Lawrence前去祭奠,这大概也是原著中的叙事结构,以回忆的形式。但是改编的这位(很惭愧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认为这样不好,因为这个电影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反映一段存于回忆中的东西,而是反映战俘营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命运走向,所以观众们是希望能在好奇中看到宿命的力量和影片中人物的未知结局从而获得一些思考的,如果一开始就透露这一点,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会减弱很多。这样的思考给我以很大的震撼,很细腻,很本质,很严肃,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也让我得以有机会一窥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尤其是优秀的电影)所要历经的种种曲折。
主题上,因为担心这个电影想要传达的复杂严肃的主题被其中的同性恋情所掩盖,因为大众总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同性恋情上甚至将它作为一个噱头,所以改编者才在其中加入了原上士和Lawrence在李香兰的苏州小调为背景音乐下的那一段对话,虽然对同性恋情的关注仍不可避免因为它确实存在,但也因为这些用心的设计而引导了观众去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
选角上,考虑到Bowie是业余演员而且是第一次演戏,所以对白都写得较为简单以符合演员本身的特点,同时Bowie本身是一个对行为艺术很推崇的人,所以里面更多是通过动作和gesture而非语言的设计来反映角色的内心活动,从而在其中加上了一些“很Bowie同时又很Celliers”的情境,如那个经典的吃花,并且是狠狠的咀嚼,对于坂本龙一就更是如此。改编者对坂本龙一并不了解,这个选角完全是由大岛渚决定的,事实证明教授当时的外表以及他生涩甚至笨拙的演技都成了神来之笔,他和Bowie的合作更让这部电影有了一些特殊的意义。
人物塑造上,首先原上士这个角色,他绝不邪恶,反而很简单,这样就让他的人性之光和悲剧感都更强烈了一点。其次,片中删去了Lawrence的过去的影像画面,虽然是被拍出来了,但是相比来说Celliers的过去更为重要,所以删去了可能会减弱和冲淡主题的部分。Celliers有着鲜有人知的过去,而这过去终究为他带来了惩罚,并且惩罚他的恰是爱上他但却并不知道他在多年前曾犯下错的Yonoi,他救赎了Yonoi同时也失去生命,这样的联系顿时让整个故事的宿命感强烈了许多,这种宿命感也在一次一次地由那首经典的配乐sowing the seed加深,这首配乐响起来的三次也都是宿命意味很强烈的三处。这一切的一切,包括教授在配乐时希望写出的在东西方听来都是异域的甚至可以说是来自仙境的音乐,才造就了我们看到的光芒万丈的最终版本。
这位改编者还提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用legal justice里的术语来说,如果上面都是level1、level2的话,这里大概是level3级别的了,就是日本战后的发展所引发的大岛渚导演的思考以及他本身的一些文化认知对这部电影的促成和影响。比如战后日本将战时所谋求的军事力量转变为经济力量并以美国为标准,大岛渚将这一切理解为爱人和犯罪同伙的关系,这代表了他的世界观,从这个角度或许能对他的很多电影带来不同视角的解读,包括这一部。
最后的一点感悟来自教授本人,因为这部电影成为教授粉,于是去看了他那本著名的自传《音乐即自由》。是不是艺术大师的自传都有谜之相像的风格?之前看过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都有谦虚的幽默感,很多地方都忍不住发笑。看过教授的自传后我突然深深有感于中国尤其是非发达沿海地区音乐艺术教育的反智。就像我,我长于内地,其实也算从小到大都在学钢琴,但是没学出什么名堂,只能说是学过多年钢琴,但绝不能说是学过多年音乐,到了沿海城市之后更有感于音乐教育的差距。所以看到教授遇见优秀的音乐启蒙老师,看到他在4、5岁时的钢琴课上就开始听完整的贝多芬并自己一点一滴地去感受去分析出动机以及动机如何形成主题,甚至一首协奏曲听了半年,并在10岁多的时候自己摸索出了九和弦,所以在之后听到德彪西用了同样和弦的音乐后兴奋至极甚至以为自己是德彪西转世。。这样严谨、本质的教育方式令我深深羡慕,或许国内很多学音乐的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反正我是没有,所以在懵懵懂懂之中只是学成了一个乐理知识匮乏只会练琴识谱的机器。所以虽然教授的成功与他的天赋与兴趣密不可分,但是我相信若类似的音乐教育加到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他也必能收获真正优秀的音乐素养,这样我们的影视音乐行业大概也不会抄袭侵权成风了吧。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

又名:俘虏(台) /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戦場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上映日期:1983-05-11(戛纳电影节) / 1983-05-28(日本) / 1983-08-25(英国)片长:123分钟

主演:大卫·鲍伊 David Bowie/汤姆·康蒂 Tom Conti/坂本龙一 Ryuichi Sakamoto/北野武 Takeshi Kitano/杰克·汤普森 Jack Thompson/约翰尼·大仓 Johnny Okura/阿利斯泰尔·布朗宁 Alistair Browning/詹姆斯·马尔科姆 James Malcolm/克里斯·布龙 Chris Broun/内田裕也 Yûya Uchida/金田龙之介 Ryunosuke Kaneda/内藤刚志 Takashi Naitô/石仓民夫 Tamio Ishikura/户浦六宏 Rokko Toura/三上宽 Kan Mikami/本间裕二 Yûji Honma/饭岛大介 Daisuke Iijima/三上博史 Hiroshi Mikami/増田有宏 Masuda Arihiro

导演:大岛渚 Nagisa Ôshima编剧:劳伦斯·凡·德·普司特 Laurens Van der Post/大岛渚 Nagisa Ôshima/保罗·梅尔斯贝格 Paul Mayersberg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相关影评

渰虞
7drea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