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试探,还是撒旦的诱惑?

《暗色天堂》改编自香港剧作家庄梅岩的作品《法吻》,是香港出产的的宗教题材电影。香港基督信徒居多,电影表达能力尚未达到马丁斯科塞斯《基督最后的诱惑》或梅尔吉布森《耶稣受难记》等欧美旷世杰作的水平。宗教题材电影并不多见,消除信仰困顿的《暗色天堂》试图为宗教题材的电影打开一条通路。

出身是拍摄MV和广告的导演袁剑伟毫无经验的处女作品,成了阔别十四年之久的张学友和林嘉欣阐述人性与神性对决的舞台。张学友不再是《男人四十》中的木讷国文老师,林嘉欣也不再是当年的清纯学生,《暗色天堂》把两人一下从“师生恋”拉到了“人神恋”。

Darkness Heaven ,被神圣化的牧师包裹着的是一具血肉之躯,被梦幻化的天堂包裹的是一团黑色秘密。杜天明牧师和Michelle教徒的法吻,到底是上帝的试探?还是撒旦的诱惑?

杜天明的身份标签是公司老板和真言堂牧师;Michelle的身份标签是公司员工和虔诚的教徒。两人通过secret angel的游戏渐生好感,杜天明牧师会对说“早晨”“喝水”表示关心,而Michelle表示想要单独见面杜天明牧师表示感谢。参照德国大哲黑格尔的逻辑学分析,一段伟大友谊的升华看似水到渠成。

理所当然的故事演化为戏谑荒唐的flag,杜天明和Michelle的一个法吻毁掉了一切:林嘉欣宣称秉上帝旨意来击倒牧师的巨大身躯,杜天明牧师认为两厢情愿的法吻被指控为了性侵……

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发明了谎言。

真相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杜天明牧师和Michelle教徒各执一词的说法?林嘉欣,是辨识善恶树上的红苹果?是恶魔撒旦的诱惑?是因爱生恨是信仰崩塌后的原罪的显现?张学友,是来自上帝的试探?是突破宗教规则的欲望萌动?是被神圣化的客体包裹着的一具虚伪、丑恶的血肉之躯?电影带着怜悯的宗教情怀和无奈的自嘲,扫视着尘世中深陷道德悖论的男女。

真相的样子是什么?

张学友和林嘉欣回忆当时场景,对真相的争论难道似乎也是道德的争论?
艺术是表现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黑格尔如是说。
《圣经·哥林多前书》: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宣扬宗教理想主义的温情脉脉的极致版本;先知摩西奉耶稣上谕的十诫,“……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成为基督教义的核心观;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按照《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用十个现代版离经叛道的警世恒言向我们质问有关道德人性、宗教伦理的命题,向我们赤裸裸的解剖着这古老的十诫。永恒的人性难题又一次遭受现代社会里种种有关精神戒律的挑战与质疑;大卫芬奇的《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天主教教义指向的人性七宗罪,宗教精神的渗透让凶手承担起血淋淋地“解救”人性原罪的刽子手。
艺术是寻找故事真相、化解道德冲突的工具。

杜天明牧师和Michelle教徒,这两个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的人,一个远遁波士顿避世,一个成为了花天酒地北上掘金的生意人,然而这并非解决道德冲突的关键。

归本溯源,对真相的争论和道德的争论该如何和解?
《暗色天堂》结尾可谓点睛之笔,既蕴含着超越生存麻木状态下的哲学思考,又不失超越宗教单调语言系统的生存伦理。杜天明牧师孑然一身地投向金黄池水,施洗污浊之身和和精神信仰重塑和祷告上帝的宽恕;林嘉欣向上帝乞求原谅,期待过一种圣洁的生活,呓语等待末日审判的来临。这无形中传递出的讯号即——“我们均有罪,我们应当共同忏悔”。
宗教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就我而言,信仰崩坏远甚于形体已殁。自由膨胀的欲望和诱惑轰击着道德的围墙,一枚锋利的刀片细细划开人的喉管做一个切片,留下人性狰狞的标本。一方面宗教要承受我们的白眼和审判,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受宗教的冷淡和边缘。
诱惑会无时无刻地敲我们的房门,我们要记得小心翼翼关紧门窗

暗色天堂(2016)

又名:Heaven in the Dark

上映日期:2016-03-24(中国香港)片长:99分钟

主演:张学友 / 林嘉欣 / 泰臣 / 卓韵芝 / 罗兰 / 苏志威 / 韦罗莎 / 卫诗雅 / 黄秋生 / 王喜 / 

导演:袁剑伟 / 编剧:袁剑伟/莊梅岩 Candace Chong

暗色天堂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