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触不可及》之前,我一直没有搞清楚我和方菊之间真正的关系。
先来说下《触不可及》。豆瓣上对它几乎一面倒的差评让我非常震惊。我成长的岁月里,出于对电影的喜爱,看过的电影也不算少。在我看来,看过的所有电影里,《触不可及》可以排进前百位,甚至排在靠前些的位置。对人心、人性妙至巅毫的刻画和对细节炉火纯青的把握,赵宝刚在我心目中也上升到与昆汀·塔伦蒂诺、王家卫、娄烨一样鬼才级导演的地位——尽管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无数的细节让人回味无穷,反复思量。对于我而言,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顿悟方菊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和为什么是这种地位的原因。
相识五年两个月零八天(我和方菊是2009年8月2日于人人网相识)以来,无数的日日夜夜,方菊和我都存在一个疑惑,我为什么爱方菊?这个答案与傅经年(孙红雷饰)为什么爱宁待(桂纶镁饰)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这个问题,豆瓣的差评大多集中在搞不清楚傅经年怎么就爱上宁待了?还两人一生不离不弃?那林月颖(徐静蕾饰)算什么?那“五年一个月零八天”(傅经年与林月颖共事的时间)的肝胆相照算什么?“刚才翻窗进来的那个人,他比我的命还重要”算什么?网上很多人为这些问题纠结和愤慨,但傅经年爱宁待是基本都认可的。
傅经年怎么就爱上宁待了。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时代和人物背景先解答其他几个疑惑。
“冷子”傅经年和“影子”林月颖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也就是间谍。谍战片大家都看过,间谍过什么样的日子无须赘言,我以为我们现实普通人所经历的所有看得见的痛苦与他们相比都是云淡风轻,他们是真正活在地狱里的人。能理解这一点的人就不会对傅经年所谓“高富帅”的生活嗤之以鼻,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一对“高富帅”与“白富美”神经质、无厘头般的爱情故事。我所看到的是,他在每一次高级宴会上内心深处的厌倦及愤怒,喝每一杯酒时感受到的痛苦与挣扎;对奢华糜烂生活的鄙夷和蔑视;在每一次面对“共匪”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志惨死眼前的无助、绝望和悲伤;特别是与挚爱分离时刻以及之后的难舍和煎熬。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要掩饰在符合外部环境的表情、动作里。赵导答记者问时说这是部爱情片,我个人觉得这是赵导应对影迷的通俗说辞。在我看来,整部影片都是信仰!如果能和我观点一致去看这部电影,那么网上大部分困惑都迎刃而解。傅经年爱不爱林月颖?我认为爱!在地狱里共事、生活五年三个月零八天,除了彼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敌人,朝夕与共、生死同心、肝胆相照、不离不弃,如果这样都不算爱情,那我也无话可说。林月颖问傅经年:“知道你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吗?”傅答:“孤独,恐惧。”林回:“不,是感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回声”(黄磊饰)叛变之后,特务确定抓捕林月颖时,傅经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迅速前往林月颖的家里,要带她走。从信仰和组织纪律而言,这一刻,傅经年被他最大的敌人“感情”打败了,他理智分明知道他带不走林月颖,可是依然冲动得不顾一切想要一起走,这是爱情的力量,也是没有理智的行为,这一刻,爱情是傅经年的敌人,他败给了它。还好,林月颖打败了它。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至柔,可是在耐力、坚持和理性这块,女人所能表现出来的至刚也是男人比拟不了的。我敬佩林月颖,我敬畏女人。
林月颖死了,傅经年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心智在“感情”这个敌人的强烈打击下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在这个时候,他还有两个敌人要面对,“回声”和宁待。叛变了的“回声”是个变数,所幸他招到了报应,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宁待,即将走上刑台。
很多影迷对宁待上刑台这段表示愤慨,他们觉得这是少儿不宜,残忍得过分逼真。其实这段如此有张力的眼球刺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释傅经年为什么爱上宁待。不要被赵导安排的傅经年和宁待相互告白的那段骗倒,宁待牵傅经年的手并不是傅经年爱上宁待的时间,只能说是傅经年发现自己爱上宁待的时间。傅经年于楼顶看到林月颖蒙上白布之后去医院开证明,再之后他做了两件事:带好枪以及将毒药放在袖口!这两个细节的刻画,表现出赵导天才级鬼斧神工的功力,只是简单的两个动作,就将我党杰出地下工作者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林月颖虽然死了,但是宁待被带走,而宁待看过傅经年,尽管林月颖对傅经年说这个人没问题,可是宁待毕竟不是我党人士,她没有受过残酷的受刑训练,在当时的傅经年看来,一个普通人是无论如何都受不了这个刑罚的。更何况,宁待没有信仰,她没有誓死保护他的动机和能力。所以,傅经年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受刑是傅经年亲自操作,一来是存了不到最后一步决不妥协的坚定信念——就算和林月颖共事开始是傅经年地下党工作的开始,那也是“五年一个月零八天”的地狱修行了,这种不到死那一刻决不能死的信念已经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二来也是希望在宁待受刑细节中把握最后的机会,不论是自杀还是临死前多几个垫背的,总之亲自操作可以争取临死前的反扑以及自己死亡的时间,也就是最后的主动权。这是傅经年当时的想法,其实寄托在这个想法背后是无数日日夜夜灵魂炼狱坚持下来如铁的心。如果是一般人,爱人林月颖死了估计自己也就崩溃了,就像“回声”。
然后傅经年经历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宁待没有把他供出来!!!
此处省略三千字。
我实在无法也无力述说傅经年当时的感受以及宁待没把他招供出来这件事的伟大之处,一切语言和文字在造物主赋予人类极其繁复的智慧和情感以及所能经受的巨大痛苦面前都苍白异常。就在这三千字间傅经年爱上了宁待。
其实,与其说傅经年爱上的是宁待这个人,不如说爱的是宁待身上这种天然与他们信仰一致的品性。忍无可忍之下还去忍,就是信仰。宁待不懂什么是信仰,但林月颖事实上就是她的“信仰”。宁待轻描淡写的一句“十年前她把我领回家,没有她,我早死了。”就表明了林月颖就是她的天。有这一句话,我甚至不用去看电影里她那些对林月颖的死极具张力的悲伤和愤怒。所以在林月颖对她说出“这个翻窗进来的男人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后在她面前自杀身亡,活着的傅经年顺理成章取代死去的林月颖成了她的天,成为她所不理解的“信仰”,她以为的爱情。
傅经年爱林月颖,也爱宁待。毫无保留、心无旁骛地爱,都是基于他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林月颖、宁待身上都有这种让他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仰的气息存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的岁月里,傅经年能“绝情”的三次与宁待绝交,而又三次复合——当宁待与他的信仰冲突时,他一定会选择他的信仰。就像在卢秋漪(蒋勤勤饰)和宁待之间,他毫无疑问选择宁待的原因。他的身上没有浮萍的爱,只有如磐石般坚定的信仰,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信仰为前提,这更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当信仰需要他去台湾继续战斗的时候,他再次毫不犹豫与宁待分手,而娶卢秋漪的原因。
电影最后,白发苍苍的傅经年得到宁待于1949年临别那夜就去世的消息后,说了一句“真好”。这句话是神来之笔,整部电影的点睛之处!共产主义信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未来的饼、远处的梅,而宁待是他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仰的寄托和存在。宁待因为自身独特的经历所产生对傅经年不论如何都会存在的天性依恋,让她爱他一生,也让傅经年因为这种与信仰相似的品性爱她一生。可是心理上的依恋并不是信仰,所以在为数不多的相处当中,傅经年和宁待的矛盾激烈得异常,做不到傅经年与林月颖的水乳交融。宁待在每次傅经年“绝情”离开时都非常疑惑不解,说到底,就是她自己说的那句话“你们的事我不懂”——她不懂信仰,也就永远不能理解傅经年对她的情感。然而傅经年懂她,懂她的困惑,懂她的无助,懂她对他的爱,却无可奈何。在傅经年几十年的革命岁月中,他一直为他的信仰而战,而他的信仰却没有给他想要的一切,为了信仰他愿意在地狱里战斗,却还要忍受着挚爱的女人对他的相思之苦。那句“真好”是傅经年发自内心的感恩,感恩他的女人不用像他一样,忍受几十年常人不能忍耐的相思煎熬和痛苦。爱别离,本就是至苦,宁待说到底只是个普通的女子。
说完《触不可及》,来说说我。
从小我就是个有野心的孩子,总是不知天高地厚想着理想国的日子,希望自己是普度众生的圣人,可是受限自身的悟性和外界的环境,所以缘木求鱼,浑浑噩噩数十年。2001年至2009年这八年时间里,我居然“一事无成”!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最基本的家的影子都没看到。八年时间,执着一件事而不可得,找无可找还得去找,失望绝望还得希望,在看不见光的黑暗里前行太久,微光也就格外地亮。2009年8月方菊的出现就是那一束微光。就像傅经年在宁待身上找到他坚持多年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后以一支激情至极的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样,我在2009年10月与方菊见面后回去的火车上歇斯底里大哭半个小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方菊身上有我这么多年苦苦寻找的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与我的追求相关的品性。
说了我爱上方菊,再来说说这份爱到底爱的是什么。就要分析方菊身上那束初看微小,其实炫目的光。
方菊是苏州常熟人。苏州是人间天堂、鱼米之乡,古来富裕,常熟在我们生长的年代也是苏州的富裕之地。而方菊却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方菊身上我最看重的品性,淳朴、率直,就是基于这样的环境而得。在富裕之乡的人们普遍都勤劳向上,方菊的父母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们日日夜夜勤劳工作、省吃俭用、养家糊口,始终让自己过得与周围人没有多大差别。所以方菊的童年也是在这种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包括她的小学、初中,她一直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从小她的老师就称呼她“小方老师”直至今日,就是对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又能为老师分忧解难的肯定。然而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中华大地,随着方菊年龄的增长,环境对金钱和物质的肯定超越了学习和品行,成为了现世普世价值标准。对于方菊这样聪慧和优秀的人而言则尤其敏感。过去的优等生、人杰在这样的标准下变得黯淡无光,自身现有的条件又让她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日益焦躁、沉沦乃至自暴自弃、惶惶不可终日,内心的痛苦无以言表。这段外部条件压迫和内心纠结、煎熬的岁月锻造了方菊对强大和优异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着,而我的个人条件和从小立志“画的饼”恰恰是她苦苦追寻的,这类似于常年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穷苦大众一旦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发现了毛泽东,就会靠拢共产主义信仰。初相识时,我和方菊是彼此的“宁待”,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仰寄托。
这就能完美解释我和方菊这些年发生的很多事情。为什么遇到方菊之后,我立刻对母亲发信息起誓,“如果方菊不是我人生的终点,我终身不娶”;为什么在广州方菊已经触碰了我的做人底线后,我内心对这段婚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之后依然跪求她地原谅;为什么这么多年,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在一起有矛盾,不在一起又格外思念,任何时候都将“执菊之手,与菊偕老”挂在嘴边;为什么方菊对我的浮夸极其不满,而我又觉得她过分苛责;为什么这么多年很多陋习父母说了无数遍旁人说了无数遍都置若罔闻,却最终在方菊的影响下改变了,譬如吸烟、赌钱、撒谎、对异性不加掩饰的好感流露等等。因为我就是方菊的天,我就是她要改造世界的武器,我就是她的信仰,而如果我做不好,她就会毫不留情。敌人无比强大,她别无选择。因为方菊就是我的天,她就是我的信仰,所以不论现实如何,我都会对她忠诚无比,从一而终。
即便是说了这么多,估计很多人还是不好理解我开头的那句“除方菊以外我所追求的一切是‘宁待’”的意思。“宁待”和“信仰”,“除方菊以外我所追求的一起”和“方菊”,到底是什么以及是什么关系呢?
举个例子吧。我的梦想里有一块是对物质的追求,我希望能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而这也是方菊认可的,这件事属于方菊信念的一部分,是实践我和她最终信仰的方法和目标之一;就像宁待身上让傅经年看得见摸得着与信仰相符的坚韧和不屈的品性,那么追求建立商业帝国就是我爱的“宁待”;而假使这件事与方菊相悖,譬如她觉得她并不想要那个商业帝国,她希望可以通过别的形式达到人生之巅,那么虽然对我而言,我依然心怀帝国梦,然而我会执行方菊的想法和实践她所希望的道路,放弃我的“宁待”。我爱我的事业,我更忠诚于方菊,我的信仰。
有人会问,那如果方菊错了呢?那如果方菊让你失望了呢?或者她并不想要什么,一切还是原样,那怎么办?那就要回过头来看看我党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战士的,他们的战士又是如何去想他们的信仰的?这个共产主义信仰今天在哪?怎么样?
首先,就像组织一而再再而三让傅经年经历崩溃边缘而萌生退意,每到需要他的时候,傅经年都没有理由、义无反顾、放下一切——组织有没有错,让不让他失望,都不重要,对傅经年来说,忠诚是唯一的选择。方菊错不错,方菊让不让我失望都不重要,我相信她!我相信她的聪慧和经历,我相信她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我因为这些直觉的相信愿意为她去做一切。(关乎信仰,推荐大家去看电视剧《潜伏》,第十三集,左蓝死后余则成反复诵念的《延安文集》里面那段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一部分。)
也许有人看完我写的这篇文章,会纠结诸如“信仰是组织,不能是个人”这种类似于“《触不可及》里的路面是水泥砖,民国怎么会有那个”这种让我无法解答的问题。其实我就是个大学毕业生,不是学究,也不是专家,不是来写史书传记的,不会用严谨的字眼词句。如果非要去想这些问题,我会说,“其实所有真相都是月亮,我们所有试图描绘这个月亮的语言都只是指向月亮的我们的手指。”这才真是“触不可及”!
我和方菊严肃的人生只有我们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冷暖自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的未来在历史中有答案。
方菊是我的信仰,终此一生,我只愿,执菊之手,与菊偕老。
2014年10月10日
汪梁
于北京亦庄

触不可及(2014)

又名:One Step Away

上映日期:2014-09-19(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孙红雷 / 桂纶镁 / 方中信 / 徐静蕾 / 黄磊 / 蒋勤勤 / 蔡少芬 / 奚美娟 / 方俊 / 端木崇慧 / 李婳 / 谭凯 / 

导演:赵宝刚 / 编剧:高璇 Xuan Gao/任宝茹 Baoru Ren

触不可及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