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的原著,从中学起,我已经看了很多遍;而这一版是我看过的第一版电视剧。没有了与前人版本的比较,倒更能不带童年滤镜地观剧。固然,这部剧有剪辑混乱,部分表演拖沓浮躁,谄媚地搞笑,等等诸多问题,让我快进跳过了颇多片段。但是,也有一部分片段中,演员诚恳的表演,让我有所快乐,有所感动,对人物有很多相信与理解,甚至泛起了一些慈悲心。

暂且不谈大家都谈得比较多的减分的/奇妙的片段,记录几则动人的或是印象深刻的侧影。以及最后再聊一聊,为什么这部片子还是被大家和我感知为了闹剧。

(1)康熙与小宝

全剧中,最打动我的当属小宝(张一山)与康熙(张天阳)之间的对手戏,两个演员互相激发,让这两个人物丰满了许多。基本上当这两人同时出场的时候,我都会投入地看。不仅仅是因为张天阳面目俊朗,也是因为我真的相信他所塑造的康熙角色(以及与康熙线相关的张一山塑造的小宝角色),相信小宝与康熙之间双向的美好兄弟情谊。

张天阳演出了康熙在君临天下的威严之余的孤独与童真。只有小宝可以化解他的孤独,并且激发他的童真。每次见到小宝,他都是真诚地开心,眼睛发亮。

电视剧前半段,在小宝“脚踏两只船”的矛盾还没有被激发时,皇宫线剧情的推动基本上都遵循如下结构:小宝进宫给康熙带来新的秘密/点子/好消息,两人一起想主意,一起打怪升级,中途再相互打几场货真价实的架,解解乏。从鳌拜到五台山,从假太后再到吴三桂...剧情层层推动;康熙也在和他的小伙伴一齐长大。我常感受到,除了不苟言笑的君王之外,他也只是个热血少年呀。

第15集 - 小宝给康熙汇报在五台山遇上顺治的情形,一个爱表演,一个也还认真地看。那时小宝每天都能给康熙带来很多惊喜。这段被两位演员演绎地很生动。

康熙自幼失去父母。父亲在五台山出家避世,成年后只见过一次之后就再难有机缘相见;自幼相处的太后被发现是假的;而后续被救出的真太后,(在这个版本的塑造下)风格也是冷漠阴沉而难以亲近的。

第17集 - 康熙在顺治的禅院跟前被拒绝进入,但又碍于身份不便哭泣,强忍住泪水,背后层层叠叠的委屈,小宝替康熙痛哭,帮他释放悲伤的情绪,两人亲近地如同一人。

第17集 - 演绎非常动人的片段 - 康熙与父亲相见,诚恳地伏到父亲身侧。大约他成为孤儿后多年积蓄的思念情绪都在此释放。

第35集 - 真太后也有狠辣的一面,下令放箭杀死刺客,而毫不考虑同被困于其中的建宁(假太后的女儿)。小宝恐惧地躲在后面。想必此时,康熙挂念着与建宁从小长大的兄妹情,却无力阻拦,也是无奈而无助的。

可以说,康熙非常需要一个可以让他放松下来,不再摆出威严,事事都拿端着主意的港湾。小宝承担的便是这样的角色。到了剧情的后半段,当他得知了小宝的“反贼”身份,却又总是不忍揭穿。究竟是选择拥有普通人的友谊,还是维护帝王的权力,他身上的矛盾感与孤独感也愈发深重。

他会站在高堂上给在下面跪着的小宝发出命令,可是转眼间又低身走到小宝跟前,让小宝看着他的眼睛,半是关怀,又半是胁迫与请求,请他忠心于自己,想要紧紧握住这段友谊。

第36集 - 委屈的康熙。矛盾激化,他不得不拆穿小宝的“反贼”身份,他发觉自己从来没有如此信任过一个人,可是那个人身上还有他所不知道的秘密,还参与了一个“反他”的组织。

而小宝也深陷于矛盾之中,一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如兄弟的朋友,可是他是君王;另一方是敬爱如父亲的师父陈近南和心中的从说书人那听来的江湖义气 - 他的思想觉悟下,倒从不关心天地会背后的政治力量究竟在反什么(可是剧中陈近南这条线并不出彩,我基本都跳过了)。

第36集 - 委屈的小宝。在他的三观下,他已经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对两方朋友讲义气。他觉得自己费尽全力保护康熙了,可是康熙还是对他有疑心。在这一集,他夹在几方之间做人的小心翼翼以及背后的恐惧情绪终于在对康熙的坦陈中释放。

随着剧情的推进,君权的意志(希望小宝“忠心”)与小宝自身的意志(朴素的“大家高高兴兴不伤和气”)越来越难以调和。大约也是他们长大了,不再无忧无虑了。虽然在两人的努力下,总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是机缘冰释前嫌,可是小宝越来越疲倦;若想在政治机器中维系自己的友谊,让他怎么能继续坚持自我呢。他们交流时,小宝不敢看康熙的眼睛;他们打架时,小宝犹疑着不敢还手。

第45集 - 最后一场架,小宝强忍着疼痛而不还手,他已经非常疲倦了。

第45集 - 康熙满面泪光,感慨中,大约心中也是深深的无力感与孤独感。

情谊仍在。最终那场架,他们还是真打起来了。碍于君臣身份,他们没法有更加平等的情感交流。打架,大约是唯一一种可以流畅地表达与释放情绪,可以坦诚交流的媒介了。

第45集 - 最终他们还是真打了起来。虽然康熙被小宝制服,他忽然笑了,觉得伙伴还在自己身边。两人最后一场架,一切尽在不言中。

但是小宝已经彻底疲倦了。当他在君王面前,思虑得越多,心里生出越来越多的恐惧,他变得严肃了起来,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口无遮拦,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逗乐。而外面又有天地会逼迫着他杀皇帝,恢复前朝。趔趄中,加在他身上的框框越来越多,他不再自由,变得不像是他自己了。他只有离开这个是非场,才能继续当他自己。

第45集 - 最后一次,小宝与康熙打完架,交完心,趔趄着走回家。路遇原先巴结他的大臣与侍卫,因为他的疑似“反贼”身份,也都假装不认识他。他回望皇宫与夕阳,疲倦不堪,萌生退意。

最终小宝隐退,留给康熙的只有涂鸦上的回忆,和一个记有皇宫密道的地图。那是他最后一次保护皇帝。

第45集 - 康熙收藏着小宝的“涂鸦”奏折。

第45集 - 小宝给康熙留下记有皇宫密道的地图,笨拙的笔触下,是对皇帝的有情有义。

在本剧后半的很多片段中,小宝和康熙之间碍于身份之差别,很多友谊无法自如地表达,他们相互之间忍住了很多情感,一个显演得很威严而不得不端起架子,一个也只能不由得开始恐惧。观者亦如鲠在喉。

我有很多次想要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拍一拍他们的肩膀。真想让他们俩的委屈尽情释放出来,让他们之间的情谊得以顺畅流动地表达。人在政治机器中不能自如,无论是小宝还是君王皆不能幸免。喜剧间的悲剧内核,莫不如此。

第45集 - 康熙回看小宝的笔迹,扬起眉毛,阵阵微笑,大约还是泛起了很多美好的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他的青春或许就此结束了,可是我相信他会带着那份来自于小宝的温暖的赤诚,继续一个人但不孤单地走下去。

而对于小宝最终的结局,我也有所感悟:一切“侠义”也好,“忠心”也罢,背后都有一份有向的执着,一份难免的沉重。小宝看似“反侠”,实则又破了“君臣”、“正义”背后的那些追求“你对我错”,争着“你死我活”的“执”。“无执”的状态最是天然,方能纵情山水间,像猴子和鹦鹉一般自由。

第45集 - 尾声 - 小宝与猴子与鹦鹉与(镜头外的)妻小,泛舟山水,远离江湖与朝堂。

(2)假太后毛东珠:“反派角色”的母爱

说起来在原著中,有人曾经统计过所有角色的出场频率,假太后毛东珠居然可以超过小宝的大部分老婆,排在女性角色的前三位,也算是“女主”之一。

本剧做了一些增补改编,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们看到,她不仅只有奉神龙教之命潜伏于皇宫中寻访四十二章经的深重心机,也有爱女儿的一面。她在身份被戳穿之时,会向小宝“托孤”,请求他照顾自己的女儿;尾声,和瘦头陀专程回到皇宫想要带女儿建宁公主远走高飞,为了救女儿而双双中箭而亡。忽然,我感觉到,他们也不是什么“坏人”,也只是棋局上的两枚棋子。

第35集 - 中箭而亡的毛东珠与瘦头陀,保护着懵懂的建宁。想来他俩死的时候也是无悔的。

(3)谈一谈建宁 -- 一直处在聒噪之中,改编后毛东珠的死,本来可以成为这个角色成长与深入的契机,本片暂未做到

这个版本中的建宁整体聒噪了些,尤其是前期无处不在的扯着嗓子喊的胡闹,让我忍不住快进。与她的风格相适应的是,这版电视剧中的侍卫的独门绝技是手拉手团团把建宁围起来,把她隔绝于中间而不到外面去捣乱。

第11集片段 - 皇宫里的建宁公主,大部分剧情都过于胡闹了

在原著中,建宁对于“真假太后”事件一无所知,到最后一回都还在懵懂地疑惑,为什么太后(真太后)对自己与小宝的其他六名老婆无异,而不再亲厚有加。

而在这版电视剧改编中,建宁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却不愿意相认自己那行迹笨拙的父母;身世的矛盾,满汉之认同,倒是忽然落入了与射雕小王爷杨康一样的困境当中。

第35集 - 忽然建宁落入了和杨康一样的困境,她的身份认同陷入混乱,不愿意与父母离开皇宫

后来父母为了保护她而亡,她才在失去之后真的懂得了那份爱。她无奈的站在乱箭而死的父母身边,发现世上可精神依靠的只有(孩子的父亲)小宝一人,再没有别人了。在这个瞬间,她像是忽然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惆怅与悲伤,不再是原先那个蛮横自我为中心,只负责搞笑的小朋友了(可是演技似乎还没太有变化)。

第35集 - 建宁公主得知了自己的身份后父母双亡,只剩下自己一人孤零零的,高台上的真太后与皇帝不再是家人。这一次她喊“小桂子”终于是有真实的情绪于其中,而非逗乐了。

我的想象中,如若剧本更深刻,如果演员表演更老道,如果能写出/演出建宁经历了生死与身份认知,从前到后的成长性,她和康熙最终如何找回没有血缘的亲情,或许会更加动人,而更加呼应鹿鼎记悲喜参半背后的慈悲。

--------------------

(4) 为什么本剧有这些动人的片段,最终还是被大家感知为是闹剧?

确实,除了上面这些给我带来感动的片段之外(或者我在片方的零碎剪辑上,我又自己构想出了我脑海中更完整的呈现而感到快意),我跳过了很多“水”的片段。通常可能30-40分钟就能迅速看完每天更新的3集 (这倒替我节约了很多时间,可以准点睡觉,谢谢~)

我觉得片方像是处在商业搞笑和认真严肃的夹缝中,会有迷茫与困惑。一方面,可能会想着要谄媚地讨好他们心中的00后/10后 ;另一方面,一部分有追求的演员与制作者心中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只得“戴着镣铐跳舞”,尽自己所能诚挚的表演或者制作。所以当跳过那些水分片段之后,也有一些真正动人的地方。仍然要感谢所有对此诚恳付出的人们。

而当好的/没那么好的片段都混在一起,再被广电剪辑修改一下(或许在几方推拉中还删掉了关键剧情,或许还保留了部分刷脸的演员的无效剧情),就会更加鱼龙混杂;加之,一些本来合理的笑点,被清洗得严肃而奇怪(比如,说不定本来扬州话的开场是生动有趣的,改成普通话就浮夸了);最终商业搞笑与认真严肃,两边都不讨好。

我相信,即便如片方所言,本片的受众是00后/10后,他们虽然年轻,其实审美并不差于80-90后,只是若以假想的“低幼浮夸”去迎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相信观众的理解力,不以哗众取宠为目标拍片子,才能做出完整的好剧作,而不是碎片的段子。

我一直在想,倘若能把严肃喜剧与悲剧内核都完整表达,保留现在已有的动情处(比如小宝的“义”与最终坚持自我而不能的迷茫疲倦,康熙在权力与友谊夹缝中的孤独与童真的释放...),充分刻画每个人的“大事”(如小宝所说,“你们有你们的大事,我也有我的大事”),而笑果做得更简洁优雅而不油腻,最终的呈现会再好得多。



鹿鼎记(2020)

主演:张一山 Yishan Zhang/杨紫 Zi Yang/张紫宁 Winnie/苏青 Qing Su/高雨儿 Yuer Gao/白雪 Xue Bai/尤靖茹 Jingru You/徐冬冬 Dongdong Xu

导演:马进 Jin Ma编剧:申捷 Jie Shen

鹿鼎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