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勉强有两三处可笑可不笑的地方,大家都用力笑了,我当时也微笑了一下,那是一种剧迷的主权宣誓,我特明白。但是电影看到30分钟左右,我开始困惑了,满脑子都是为什么??
看到有评论把《唐顿庄园》比作“英国版的《红楼梦》”,我觉得宣传手法嘛,也没啥。但真的要类比的话,《唐顿庄园》可以对照电影Gosford Park(《高斯福庄园》)、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还有《长日将尽》。
我觉得《唐顿庄园》一类的英国年代古装剧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对繁复细节的不厌其烦地展示,从餐具到礼仪到服饰到众多的人物,这些都是我当初爱上《唐顿庄园》的原因。
据说两小时电影版中演员共换了600多套服装,我的确没数过,但片中大小姐留的齐刘海短发、中性的装扮,都深合我心。不过她和二小姐最常穿的风格简约、长到膝盖处的晚装裙,我觉得很不适合我,我想穿上除了显得身材单薄,没有任何风情可言,但穿在上世纪20年代英美时髦女孩身上就显得格外妥帖。
此类着装风格的影片还可以参考电影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关《唐顿庄园》服饰考,我在豆瓣上发现了一篇特详尽的帖子,推荐给大家,作者叫沈小璐。
再比如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仅仅是每次宴会时桌上餐具装饰的展示,就足以让我心驰神往。
电影需要这些细节,但仅有这些细节还远远不够,我还要看故事,看人物的成长命运,看出神入化不动声色的表演,看会呼吸的镜头、画面。电影观众只会更挑剔。特别是当一切被展现在硕大的银幕上,那曾经在iPad上、在家中无论多大的电视屏幕上都成立的一切,就有可能变得不再成立。而电影版的《唐顿庄园》压根儿就没有完成从电视到电影的这种转化。
首先这绝对不是编剧Julian Fellowes最高水准的剧本,和他的成名作Gosford Park(《高斯福庄园》)压根儿没法比。两个小时的电影版,讲到了同性恋、男女平等、爱尔兰问题、英国贵族阶级一战以后的没落,甚至还提到了爱德华八世的王储时期,并且暗示了他将来在婚恋问题上极有可能不走寻常路。
两个小时这么多议题,以至于每一点都太过表面。要知道大观园早期的繁华景象背后的危机四伏,我们一早就感受到了的,但Julian Fellowes在两小时的电影中,太寄希望于观众自行脑补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