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看留给了前两天dy上看到的电影片段——《二号陪审员》。其故事设定非常吸引人,再加上说是伊斯特伍德93岁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在我脑海里遗留下印象的电影成为了今年所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二号陪审员》一开始抓住了我眼球,但到后期节奏越来越慢,人性的扭曲也没有被完整地表现出来,结尾也是半开放式,导致我现在对这部电影评价受到了情绪影响。就像是电影中一样,每个人的判断都会受到某些东西的影响。只不过孰大孰小罢了。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电影讲述了一位参与谋杀案审判的陪审员在庭审中发现了他可能是导致了受害者死亡的凶手,他必须决定自首还是操控陪审员。往高大上的风格去说,电影讲述了人性;如果往简单的方向去说就是白男莲花,又立又当。
线性的故事讲述方式再加上某些时间点的回忆信息让我们拼凑出导演愿意展现给观众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导演反而愿意放开自己把控的节奏的和内容交给了观众,有点被羞辱到的感觉。总之,对于我来说,前半个小时的电影非常能够感同身受。感觉有时做了坏事之后内心也是会受到自己道德的谴责。而从那之后,电影向我展示了一个又蠢又白莲花的白男,看他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气笑我,于是也就渐渐地对电影内容失去了兴趣。男主从开始觉得自己可能是得凶杀案的凶手之后的每一个行动都不具备我所认知的行动手段,故事剧情安排男主不赞同凶手有罪,以此陪审员们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男主引导陪审员们案件可能是肇事逃逸,因此所有人又“故地重游”。男主后期的行动像是被下了降头,非得证明自己有罪。
对比相同类型的《十二怒汉》,后者整体节奏更紧凑,内容和角色都更有张力。人性的丑陋和司法的不完整性在后者中被体现地更明显。我认为《二号陪审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男主和检察官在法院门口的对话的反而更应该成为整部电影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