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好久没看中国电视剧,最近看了几部,实在有点愤怒,偶然又看到这部,忍不住发出一些不理智的声音。虽然还没看到剧,但是本人也在这个行业混过一两年,所以先简单说一点客观的东西。看演员表,大多是演艺经历缺乏或已经在全国观众面前证伪自己演技佳的演员;两位导演的执导经历我也稍微了解了一下,事实上也只需要“稍微”了解即可,我大胆判定这剧不是那类以质量服人的。

著名导演冯小刚说“因为有烂观众,才会有烂电影(作品)”,就电视剧来说,首先这个理由不充分,他说是观众在选择电视剧,其实不然,一是我们根本没得选;二是即使假设他的观点正确,即中国影视不好怪市场,但据我所知,市场竞争激烈有激发导演潜力,淘汰垃圾导演的功能,但我还不知道什么黑暗力量会让好导演水平变烂,原因是好片大概率会卖得好,能拍得好的肯定不会往烂了拍;另外这种 通过观众赚了钱还说观众烂,把臭帽子扣在自己顾客头上的做法让人称奇,但这观点就我目前来看还在流传,也没啥人出来反驳,那么就我以上举的一例就会发现,中国影视界太不清醒,非常需要普罗大众的批评意见,而不是粉丝们一味的支持和豆瓣打分泄愤,因为目前豆瓣评分已经跟作品卖的好不好完全不相关了,做出一些实际行动可能更有效。以上只是最近看了几部剧的所感。

其实很多把电视剧当广告拍的也没什么,其实能这样挣到钱也是他们的本事,于我而言就是开眼界,想说的话没那么多。但是你蹭什么西南联大?我只认为这些人会拍坏它所代表的精神,给观众传递一个娱乐化或僵化的西南联大,但亵渎不亵渎当然只有等看后再评论了。

我想问这些演员读过几本书就敢演那个年代的清北学生,一帮高考普遍三四百的艺术生,里面还有好多没上过大学的就敢拍“你们的西南联大”,我太清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了,一年都看不了三本书的人天天拿着书拍照,看书的也是看些“小清新”、大冰一类的……更多的一年除了教科书看不完一本书。并且我认为这个东西都不光是“演技”层面的技术问题啊,我也不认为这是我的偏见——演员表里的大部分人当不起西南联大校训的“刚毅坚卓”,也当不起校歌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样让人振奋得起一身鸡皮疙瘩的词句。

现在给这部剧下结论为时尚早,以上皆不是结论,只是按现有信息做的分析与推测。至于我这么做的动机,则是因为对我个人而言这个地方很重要,很神圣。高考完我就立马到昆明参观了西南联大,连着看了两天,很受感动,所以看到这部题目为西南联大的电视剧后我认为我需要花时间来为它说话,它是让我不断学习的动力,是我以前坚定学术梦想的精神支柱,它不止是一段历史或一个学校旧址,而是体现了很多伟大精神的物质体现。西南联大在历史上只存在了8年,在这8年里,只有3882名毕业生,但其中包含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士以及上百位人文大师。电视剧本身就是比较水的一种形式,我很难想象这个阵容能用电视剧很好的刻画那段光辉岁月,It's hard to believe that these inexperienced, shallow, ignorant actors can perfectly play the people who shined 80 years ago.

ps:隔壁有《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导演是剑桥大学社会学硕士,采访了很多真正经历过那段宝贵岁月的学者,想了解相对真实的西南联大完全可以看一下那部纪录片;对于来看偶像的,如果看到我的这些话,跟你们说声对不起。

下图是从百度截的联大教授名录



我们的西南联大(2022)

又名:我和我的西南联大

主演:王鹤棣 / 周也 / 叶祖新 / 胡连馨 / 王羽铮 / 贺鹏 / 王仁君 / 王玥兮 / 俞灏明 / 王劲松 / 马跃 / 马少骅 / 王鑫 / 李博 / 夏梦 / 金志浩 / 李哲豪 / 陈政阳 / 毕彦君 / 王志飞 / 蒋恺 / 谭凯 / 刘佩琦 / 高曙光 / 程煜 / 丛珊 / 安杰 / 林典涵 / 张量 / 李普 / 

导演:高翊浚 / 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