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油管上两个主创分享会的视频,分别来自英国电影学院BFI和一个叫In Creative Company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三人发言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了重组整合,分享给大家。
Sally有一个我觉得很棒的对于Anne的形容,在这里保留她的原话:How big is your imagination? It's never big enough with Anne Lister.
她是时代的另类,仿佛来自外星球。从15岁开始记了35年日记,留下了五百万词、对于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事无巨细的煌煌巨著。因为是写日记而不是写小说,“叙事”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更多的只是“事实”的罗列,Sally说,那些有故事价值的吉光片羽被淹没在鸡毛蒜皮日常琐碎之间,需要花很大力气去把它们发掘出来才能形成真正的故事线。
所以Sally认为关于日记改编最大的难点在于面对Anne浩如烟海的人生如何进行取舍,最后创造出一个立体丰满的、从某种程度上跟真实的Anne相似的人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材料不得不被放弃。她说:你可以写出一千个不同的Anne Lister,这一千面的Anne都可以是真实准确的,Gentleman Jack仅仅是其中属于她们的那个。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会更忠于“原著”。Sally说第一季她有些虚构的成分,到了创作第二季的时候,她感觉到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留给她虚构了。第一季虚构程度较大的故事线是Anne和Sowden俩兄弟的明争暗斗,这条线到第二季会更弱化一些,给日记记载的事情腾出更多空间。
因此当有观众提问:如何在对日记素材保持尊重与加入个人解读之间实现平衡?Sally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把握她全部的精神,并把这投射到剧本中去。她说:Anne的日记能极大激发你的想象,但事实永远比她能编出来的更有趣,她所做的只是为日记注入生命力,这并不是个难事,因为日记本身已经拥有某种“生命”。
剧中的Anne时而“出戏”直接跟观众对话——这是一种现在影视剧比较流行的表现手法。Sally说采用这种手法 的意图在于尽可能反映阅读Anne的日记的感受:因为这是一种如此个人化的书写,Anne是如此坦率、真诚、充满栩栩如生的细节,读来就好像她在跟你对话一样。
Suranne坦言这种独白的难度并不小,需要在完全不同的状态之间自然转换,又要掺入一些幽默进去,所以拍摄的时候她会尝试很多种不同的表演方式,留给导演去选择,有的时候会感觉错到离谱,但一旦找到了那种恰如其分的呈现,效果是妙不可言的。(联想到《疼痛难免》,同样是日记改编的剧集也采用了这一手法,而本老师的表演同样是切换自然又令人忍俊不禁——这或许可以叫做,伟大的表演是“相似”的,糟糕的表演各有各的糟糕…)
被问及如何写出属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的语言,Sally说创作这部剧的过程本身就像同时生活在两个时代,在把Anne的日记反复读了无数遍之后(没错,Anne Lister会把每天自己和别人的对话都洋洋洒洒写下来),她们的说话方式已经深深印在她脑子里了,所以剧中人物对话就自然而然从笔尖流出来,就好像发挥“第二天性”一样。再加上这部剧所要表现的东西是很现代的,她并不会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古早过时。
Sally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她看到某一场戏(就不写出来发生啥了以免剧透任何有意思的情节)中Anne Lister说了句“What's not to like” ,大惊,自己怎么会写出这么现代口语的一句话,当然那时候木已成舟,没法改变只能接受。但是话锋一转,她委婉批评道现在有很多年代剧里面人物的讲话方式都不接地气("talk unnecessarily complicatedly"),她不希望Gentleman Jack也是这样,这部剧里的人物就是用对于他们来说最日常不过的方式讲话。也许那个时候的人确实会说“What's not to like”,谁知道呢?她说。
--------------------4.24更新
(友情阅读提示:两个“安”来回切换容易晕)
从时间线上来看,Anne和Ann处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已经历经沧海,另一个刚刚开始自己的人生。
第一季展示了Ann如何冲破阻碍开始绽放自己真正的生命的过程,在此期间Anne需要耐着性子等待,她着实等得有一些些不耐烦。Suranne解释道,其实对于身边的所有人,Anne都处于一个等待对方跟上自己的节奏的状态,因为她是个博闻强识的天才,不论跟别人交流什么,她的思维都超前五步开外…直到遇上Ann,她发现这个人却时不时能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把自己惊到,这是她俩关系的美妙之处。
Ann确实跟Anne交往过的人都不一样,Suranne总结Anne过去的感情经历都是那种干柴烈火、爱得汹涌澎湃的类型;典型代表Mariana,两个人起起伏伏分分合合,相互进行情感勒索,那是一种耗空彼此情绪,令人精疲力尽的关系("emotionally draining and taxing")。所以当碰到了Ann,她自问:这是不是爱?爱到底是什么?
当有观众提问:你认为Anne和Ann在一起找到了幸福吗?Suranne答:在我看来,是的,观众将在第二季同Anne一起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Anne会发现一个连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事实:这确实是爱,但是跟她过去以为的不是同一种——这何尝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故事?她反问道。
第二季是对同性婚姻的一场细致入微的审视,讲述童话故事结尾之后的故事。Sally认为她俩关系很了不起的一点在于,这是唯一一段经历了切实考验的关系,因为Ann是在Anne的众多交往对象中唯一一个做到了跟她共同生活的人,这种关系不是悬在空中的,而是由一天天的"过日子"组成的("an everday relationship")。
她们经历的考验其中就包括,Ann开始了解到Anne的过往(a.k.a 过往的女人),这对于Ann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去理解处在比她成熟得多的阶段的Anne了,这点给她俩都造成了很大压力。她俩的相处模式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脆弱易碎、需要轻拿轻放。
天底下的婚姻都是一样,不单纯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Lister和Walker两家,一家有点古怪,另一家则围着钱转,显然这两家是做不成朋友的。Sally说这一季的一大主题就是Walker家的人为了反对这桩“亲事”可以干出啥事儿来;而她最享受写作的场景之一是Lister一家围坐饭桌其乐融融的场景,跟Walker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nne的家人全盘接受了她的身份并给予了她充分的支持(Sally顺口补充:当然,她们也没啥别的选择,因为她们都怕Anne,观众笑)。Anne的姑姑可能并不完全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她非常非常喜欢Anne;Marian和Anne的父亲呢,类似于“顺其自然”,因为Anne很早就向家人公开了自己的取向,从小到大习以为常了。与之相反,Ann到了这个年纪突然说自己喜欢的是女人,这对于Walker家人想必是一大震惊。
公平地说,Walker一家也在履行守护Ann和她的财产的职责,防止唯利是图者觊觎她这个香饽饽。不过Sally认为Anne当然不是他们所害怕的那种fortune predator(虽然钱绝对是她考虑的出发点之一),她说日记中有很多细节剧中没法一一呈现,那就是Anne对于Ann真的是无微不至的照料,她帮助Ann走出了心理困境,克服了Walker家束缚她的牢笼;因为和Anne在一起她才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周游列国,极大拓展了她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即便是在今天,结婚都需要对原生家庭做一定程度上的克服,一百都年前的她们已经做到了。
--------------------5.3更新
托编剧才华的福,Ann Walker终于有了姓名而且在剧中能够得到跟Anne旗鼓相当的呈现,完全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她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并不想“搞事情”的人,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
Sophie对Ann的概括是“看似不可能的英雄”(unlikely hero 找不到言简意赅的对应翻译)。她描述Ann的日常状态是“绑在蹦极绳上”——往前进十步,又后退十步。她一直在试图跟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关系进行和解,但只要她主动做出什么努力,就会自己把自己“绊倒”。因为她“想太多”,企图同时兼顾太多方面而不能,这让她看起来瞻前顾后,她自己也为此感到挫败和沮丧。
Sophie说Ann痛苦的根源在于一种被深度内化的恐同心理,这是一种与她的存在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根本冲突,她无时不刻在和这种心理进行搏斗。然而她所遭受的精神和情绪困扰,放在今天其实是完全可以可控可调解的,但囿于时代,她很难得到心理援助,现代人觉得理所应当的对待方式对她来讲也是一种奢求。她所需要的只是有人告诉她:“你没有疯,你没有毛病或者什么缺陷。我们来聊一聊。”这是Ann很让人心疼的一点。
那么为什么是Ann最后跟 Anne走到了一起?Sophie提醒我们,在故事的开头,Ann已经快三十岁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她都没有屈从于家族的旨意找一个体面人嫁了,而是一直坚持过着忠于自我的生活,尽管渺茫,也没有放弃追寻关于自我的真相和真正幸福的可能——虽然那时候她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这种不同寻常的韧性和勇敢,让她能成为跟Anne要找的那个“对的人”。
对于Ann来说,Anne在成为一切其它角色之前首先是成为了她的朋友,在她陷于“失语”状态的时候第一次给了她自我表达的“语言”。Sally说第二季的一个看点会是当Ann从Anne那里获得自信之后,反过来把这种自信用来对付Anne;她具有一种“固执的力量”(great power of stubborness),这种力量支撑她走到这一步,需要的时候也会用在Anne身上。(也是时候也让煤老板领教领教了!)
观众提问Sally:如何塑造Ann这样一个公众知之甚少的人物?Sally回答:实际上Anne的日记给Ann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记载,有关于外表的,还有很多的对话。Anne算得上一个相对可靠公平的叙述者,如果Ann说了什么Anne不同意的话,她会原封不动、详详细细地写出来。再有,尤其对于日记这种体裁,人总是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言外之意的。(Sophie打趣:我就不太相信日记,我觉得Ann怎么会有她写得那么令人讨厌?)
最后,一些无法归纳但值得一提的有趣问答
Q: (问Suranne)你有没有在片场戴计步器?
A:是的。有时候我会戴在风衣的里面——别告诉服装部的人。(看得出来Suranne本人也挺喜欢走路的,walking meeting、保持状态、解压放松一举多得,还能给刚生完孩子需要休息的Sophie顺路带杯咖啡…)
Q: 对于1834年圣诞节发生的事情,你们觉得粉丝们会如何反应?
A:(Suranne和Sophie齐齐望向Sally, Sally搓手沉默三秒)我认为他们会享受这段剧情的。它很复杂。Sophie不知道发生了什么…..(Suranne接话:没关系亲爱的,你不需要知道…观众笑 x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