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My Family 翻译成了“我们这一家”,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带着截然不同的情绪色彩,后者听起来和谐而温馨,本名却透着一股旁观的冷静,似乎下定决心要把硬币的正反面都抛给观众看。
导演吴皓,也是纪录片的主人公,他从小在父母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期望下长大,但二十岁前往美国后就再也没有回家常住,逃离的原因一部分是反叛,但更多是因为在少年时就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尤其是性倾向,在传统中国家庭里是不被容纳和接受的。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吴皓父母,在一段时间的震惊和痛苦后,选择接受儿子出柜的事实,但尽量不让其他亲友知道。他们和无数中国父母一样,对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停止的担忧和控制。这种方式的爱,让吴皓曾经害怕真实的自己让他们失望而逃离到异国,后来为了在纪录片里面对和呈现千万中国家庭的缩影,他回到他的家庭,用摄像机记录了父母和亲戚在面对自己和男友这对“异类”时的反应和过程。
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出柜和见面 - 代孕得子 - 春节团圆。在每一个阶段,导演的声音作为旁白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一切感受和理解。吴昊的同性恋身份引起的冲突,就像普通家庭的任何其他矛盾一样,在亲人的来往和交谈里戏剧性地展开。在他的镜头下,我们感概于母亲含泪用强硬的口气对儿子说,因为我太爱你了,只有尊重你的选择;或父亲故作平静地说道,我知道是取向问题,只是出现在你身上,给我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又或者母亲愤怒地说,要是你要小孩,我就和你爸离婚。在我眼里,最让我触动的是导演对他的家庭的“剖析”,就像是拿着柳叶刀的外科医生,隐忍着情绪,面对躺在手术台上的爱人。通过旁白,他这样说道:
“Chinese New Year used to represent everything I disliked about being Chinese: the absolute respect for elders, the face-saving lies and pretenses, their inability to communicate unless around food, and being forced to eat because it’s all for your own good.”
“In my Chinese family, love means worriers, which leads to control to allay those worries. All of which, I couldn’t wait to run away form.”
他直截了当地用镜头和画外音给出了为什么逃离中国家庭的原因,就像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表达着不满,但我们知道他已经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母亲反对他们代孕生子时,他平静地在镜头后说:“我妈越反对,我越坚决地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把我从父母那里没有获得的东西,给我的孩子们,支持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代孕的争议仍然非常大,我个人理解这种拥有自己后代的方式,也并不觉得养育孩子这件事父母缺一不可。孩子需要的父爱和母爱,不是字面上的男性和女性给予的爱,而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安全感、陪伴和爱护、鼓励和引导,和其他一切。如果这些孩子都可以获得,那么给予者是男是女有那么重要吗?吴皓母亲担忧小孩长大后会问为什么没有妈妈、会缺乏母爱,吴皓回答“就说两个爸爸呀”,在我看来没问题,两个爸爸如何养育小孩,如何陪伴他们成长,这才是重要的。
我一直非常敬佩用镜头记录自己家庭的人,这意味着将矛盾和隐私暴露在众人眼光之下。我想也许当吴皓决定举起摄像机记录自己的家庭时,他就决定和过去,和家人达成和解。在归家拍摄的过程中,虽然仍继续忍耐两代人观念的隔阂,他也开始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审视自己。在知晓母亲经历了一年的痛苦才慢慢接受自己取向的事实后,面对年过九旬的爷爷时,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局促和犹豫。
在带着男友和两个孩子回家过春节的整个过程中,大家思前想后各种支招,最终还是放弃了直接告诉爷爷真相。吴皓说,年轻时觉得真相比什么都重要,年纪大了以后发现有比真相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其他人的感受。只要我不用生活在谎言里,不会被否定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影片的结尾,家人们在河边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吴皓和男友,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看起来非常融合。不同代际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共同点也一直拥有,希望自己和爱的人过得快乐和幸福。
“Soon enough, my kids will grow up and want to run away from me, I only hope they know they have a family to return to , regardless of our difference. / 很快,我的孩子会长大,而且想远离我。我只希望他们知道永远有一个家可以回去,不论我们之间有什么差异。”
这是吴皓对自己孩子的承诺。转过头来看,吴皓的父母对儿子也兑现了同样的,无声的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