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之恋》其实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电影。但是它通过电影,很好的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文章标题里这句话:明明是赢不了的事,为什么很爱值得去做。
在《百元之恋》里,安藤樱扮演的一子,很明显是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她不可能去看心理医生,所以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诊断。但是几乎可以确定她的心理状态,至少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她和很多人一样,与人沟通有障碍,无法融入社会,生命能量严重的被压抑了。这其实和她生活的社会阶层是没有关系的,很多生活在她这个阶层的劳动人民也不会像她这样。
一子的妈妈,妹妹也都是普通的劳动阶层,也都有各自的难处和痛苦,但是她们的生命能量基本是流动的,是有勃勃生机的。
人的心灵要有能量,就像水一样,是要不断流动的才能有活力。但是一子的心灵是一潭水沤在那了。它不流动,可能还加了盖子,完全成了一潭死水。
安藤樱厉害就厉害在,她的肢体的表现力简直是绝了。一个人的内心是一潭死水,让她通过身体展现了出来。在前半部分,她的身体一直是蜷缩扭曲着的,那不是躺平,躺平可能还是舒展的。她的身体是则完全是紧张,不舒展的。
她在深夜里骑车去便利店,你甚至不能说她像个幽灵,更像是一种丑陋的爬行动物,实心儿的,慢吞吞的,皱成一团的东西,让人看了很不愉快,但这就是一子内心世界的一个外显。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人的内心状态,是会直接通过无意识的姿态表现出来的。
观众不知道32岁的一子的前半生发生过什么,但是她目前就是这种状态。她内心里是有生命力的,也是有攻击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暴力的,但是这一切都被困住了。
外面的人是不知道怎么砸破这个困住她的东西,把她内在的这种能量释放出来。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而且很可能家人是害怕她攻击性这一面的,估计她自己也害怕。总之这个攻击性就被完全的压制住了。
直到她开始打拳击。我曾经在书里写过,暴力这种东西,其实只是人类保留的兽性里的一部分。它本身是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的。只不过看你用什么渠道去释放。
你去霸凌弱小,去犯罪也是暴力。去当军人,做警察也是暴力,去做武术运动员,或者拳击运动员也是暴力。但它就在那里,它是存在的。如果你不释放,那就是向内自我攻击,或者拼命压制它,一子最初的精神状态,其实就是这样做的其中一种结果。相信我,如果她自己的内心深处没有暴力倾向,她是不会去打拳击的。
所以拳击给了她一个释放和宣泄的出口,她的心灵之泉开始慢慢的活动了,她内心的兽性开始被唤起和确认,她的生命活力也渐渐开始恢复。
《百元之恋》好就好在,它不会编一个奇迹出来欺骗观众,拳怕少壮是一个客观规律。一个32岁的女人,第一次参加拳击比赛,根本打不过一个经验丰富的年轻小姑娘,这是一个事实。所以教练一直说她打不过,她也真的就是打不过。
她赢不了就是赢不了。
但是这场比赛还是把我看哭了。比赛打了三局,前两局的时候,一子甚至都不敢还手。一直在挨打,一直在躲。当时她妹妹在台下看着,一直在说一句话,你倒是挥拳啊,倒是打一拳出去啊。
到了第三局,她终于向对手挥出了拳头。相比于比赛的输赢,这一拳才是她人生的重要的一刻。那意味着,她的兽性终于能被释放了,她终于敢竞争了,她的心可以自由了。
然后在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她挣扎着爬起来去拥抱对手,拍拍那个小姑娘的肩膀,说谢谢。这是一个仪式,她完成了一次真正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她活过来了。
见到男人,她像孩子一样痛哭,说自己好想赢啊,好想赢一次啊。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人失败了之后的沮丧。但其实,一个一直压抑自己的人,如果能够大声的哭出来,大声的说出自己好想赢一次啊。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重见天日,重获新生了。
我看到很多人吐槽这个结局。但其实这是最合理的。
因为在一子的生活里,其实她是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听懂她说的“好想赢啊,哪怕赢一次也好“时的那种心情的。她也是知道,他肯定懂她的这种心情,才会那么哭的。一子在别人的面前,是不会这么哭的。因为即使是父母妹妹,也未必能明白她。
憋在心里的话能被听到,被人懂得,是最大的慈悲了,不要受限于男女去看人心。那痛哭的一刻,大声说出来的一刻,可能只有经历过这样的困境,生命能量曾被深埋在地下的人才会明白。我们的攻击性需要被承认,被允许,我们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要自由和解脱。
没有这一点,人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
所以《百元之恋》不是讨论赢不赢的,它揭示的是生活更本质和更深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体育精神的本质。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喜欢一项运动,这辈子也不可能达到什么成就,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我们依然需要它。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想赢,还因为我们想自由。
一个人不一定非要赢了,才能做自己。砸碎牢笼,把你自己放出来,那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