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女性婚恋论坛上,总有各种“过来人”给出相似的指南,考据派会将”门当户对“奉为金科玉律,直白的会告诉你”买猪看圈“,文艺的人会说”中国的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同的表达,指向了同样的逻辑: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在他们关系婚恋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是个集体化思维根深蒂固的国度,家庭作为最小的单位,其成员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加上千年“孝道”思想的传递,父母长辈在子女婚恋中的意见往往影响了这段关系的存续和走向。

于是,金星的《中国式相亲》将本来幕后化的父母搬上了前台,由他们先子女一步考校异性,观察代际间的择偶标准差异,其中展现的问题,自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第一期首先安排男生父母挑选女生的节目形式,从男生与其父母的反应,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 家庭是个人的第一培养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


节目中,父母与儿子们所看重的女生条件并非完全一致,有的时候甚至相互冲突,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长辈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一号家庭到场的并非父母,而是男嘉宾张禄的母亲与二姨,父亲的缺席让这位性格强势的二姨介入了母子两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二姨替代了母亲,成为了女性大家长),二姨反复强调“要能干活,只有干才能活”,分明将未来的外甥媳妇当了不拿酬劳的长工,而张禄却不以为然,承认自己是个“颜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的个人偏好自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但他为反驳二姨,痛陈“丑陋的脸蛋也不出大米”,用“丑陋”来表达对于普通颜值者的鄙视,并在回答“为心仪女孩做过什么疯狂的事”的时候,表示“最疯狂的事情就是让女孩为我疯狂”,其粗俗的内在暴露无遗。

张禄的母亲在台上很少发言,二姨却总在抢话,很少表现对女嘉宾的欣赏,甚至连尊重却欠奉,张禄本人也随着女嘉宾的颜值起伏而晴雨切换,在第二位女嘉宾说出自己的年龄为四十岁后,本来在观察室里垂涎三尺的他悻悻然地坐下,还念叨着“如果是二十岁我肯定亮灯”,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强调女生干家务活儿的二姨,还是就要”长得好看“的张禄,本质上都是高度自恋的,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谓一脉相承。

四号家庭来的是父母,从他们的自我陈述上可以看出,这对夫妻开朗、健谈,心态是开放的,非攻击性的,一段蒙古歌曲,父亲说唱就唱,在被问到对于孩子择偶的期待时,母亲简单说明“一切随他”,连儿子为心仪女孩打飞的送粥的“二十四孝”往事,母亲都津津乐道,这件事说明,在感情方面,四号男嘉宾是愿意真诚付出的,母亲清清楚楚地记得,而且深以为自豪(通常母亲对于儿子这样的“疯狂”,都会表现出极度不赞同),说明母子之间的关系不是捆绑黏连的(即所谓“妈宝”),而是亲密、互相理解的。一号女嘉宾其貌不扬,其他男嘉宾兴趣稀缺,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唯独四号男嘉宾反复称赞。在三家家长争取女嘉宾的时候,二号家庭的二姨反复强调自己的外甥事业成功,五号家庭的父母表示如果女生进门就会幸福一生,态度都是俯视的、垂青式的,唯有四号母亲告白“你来了我们家,我会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你。”姿态是平视的,用真诚的爱而非功利的条件打动人,顺利为儿子争取到一号女嘉宾。

先后上场的六个家庭,除了三号为通常意义上的中产之家(父亲为外交官,母亲为妇产科主任),其他五个家庭看上去都是普通的城市工薪,但男嘉宾们表现出来的个人素养却存在巨大的差异,从他们的父母亲人的场上言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当家长开放、宽容、愿意向他人表达爱时,这个家庭的孩子才有可能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高度的自恋与索取意识只能培养出膨胀的自信与傲慢的举止。

二 男性与原生家庭的阶层、意识决定了对女性的偏好,低层级的局限于外貌、年龄、服务属性、繁衍能力;高层级的看重个人情趣、智商与职业发展。



颜控没有什么可耻的,连动物都会选择更为高大、强壮的异性交配,以便生育出更加健康、成活率的后代,这是自然界生灵进化中的本能,但人作为高等生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对异性的审美仅仅局限于外观、能干活儿、生孩子,无疑是一种倒退。

一号家庭中,男嘉宾心心念念的就是女性的长相身材,最具发言权的家长二姨要的是“能干活儿”,在她的思维里,外甥媳妇的全部价值就是伺候老公和家人们。


二号家庭中,母亲一上场就提出了极其细化的要求“女孩子不能手凉”,因为根据她营养师的经验(真是电视史上“营养师”这个职业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手凉宫寒的女孩子会生出不健康的孙辈,在后来的节目进行中,因为儿子的喜爱,她对于四十岁的二号女嘉宾极度警惕,因为“我未来的儿媳妇是要给我生两三个的”(孩子不是小夫妻的,是给奶奶生的,呵呵),对于驻颜有术这点,她极度不满,提出了批评意见“你的容貌麻痹了你的年龄”(大概是怀着嫉妒吧)。在她看来,只有善于生育、低年龄的女性才配进入自己家门,但儿子的诉求却与她针锋相对“喜欢找成熟的”,原因非常弗洛伊德化——他缺少母爱……



三号家庭的父母在上场后就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外交官父亲“期待内在,希望女生随和,善良,有教养”,母亲希望对方“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核心都是教养、气质,将女生视作一个独立个体,在同为海归的三号女嘉宾出场后,父母表示了对她的满意,认为她和自己的儿子同为英国海归,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同样富有生活情趣;而且二人同为创业者,勇于打拼未来,至于女生要不要做家务,能不能生孙子,他们并没有一号和二号家庭那般的执念。


替补的四号家庭只有母亲一人上场,她念叨着媳妇要“贤惠”“能照顾人”,已经二十余岁的儿子在她眼中仿佛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孩,儿子的观点和她一脉相承,二号女嘉宾出场后,他喜上眉梢,“谁要是娶了她,肯定能被照顾得特别好”,但是在女嘉宾说出自己的年龄后,他的口气满怀讥讽,“这个也太成熟了”。



五号家庭相当入戏,对各类娱乐如数家珍,儿子称赞父母是“仙靓夫妻”,父母夸儿子是“正版郭富城”、李易峰、黄晓明(到底像谁?),自拍照攒了上百张,颜值成了全家的通行证,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标准,但从全家的场上应对来看,女生的美貌肯定是首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场上的六组家庭,除了三号看重气质与个人价值,四号偏爱智商与情趣外,四个家庭的审美都是传统(或者说是腐朽)的,在中国女性已经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与就业权(虽然还存在玻璃天花板的困境)的时代,某些(虽然并不想说是大多数,但遗憾的是,确实是主流)男性与他们的家人,依旧将女性视作附庸与第二性,苛责对方的长相(为了审美与体面)、年龄与繁衍能力(为了养育“自家”的孙辈,大多数情况下特指孙子)与服务属性(伺候全家)。

而三号和四号男嘉宾,世俗意义上,恰恰是最优秀的两个,一个名校学历,年薪百万;一个下海创业,成功转型。

场上的女嘉宾早就看懂了这个现实,在VCR中,她们发出了不要妈宝男与直男癌的呼声,一号女嘉宾牵手达观热情的四号男嘉宾,三号女嘉宾接受了与她共同驰骋事业的三号男嘉宾,二号女嘉宾拒绝了二号男嘉宾(将对方称呼为”漂亮姐姐“真是够了),下场经营自己的人生,期待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相信,这些场景诉说着独立女性的心声:你想品评我,对不起,我看不上你。

三 期待爱情,不是要抓住男人,而是要追逐幸福


作为主持人的金星,看到四十岁的二号女嘉宾遭遇冷场,出面解围,用自己的爱情故事为她开解,说自己在三十六岁时嫁给丈夫,她觉得,自己的年龄带来的是阅历,使她懂得更多,接下来,我以为她会说,“所以我更清楚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不曾想,她的右手做了一个抓取的动作,“我既能当他的情人,妻子,又能当他的妈妈,我能死死抓住这个男人。”

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个手势,屏幕前的我,是不寒而栗的。

“能当他的妈妈“——这样的形容,不就是场上父母和儿子们反复强调的”照顾人“”能干活“么?

爱情和婚姻的目的,都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而非武志红老师总结的中国婚恋模式——”找妈“。

“死死抓住“这种咬牙切齿的措辞,让妻子成为了一个缠绕、纠结的角色,欧美有”阁楼上的疯女人“,我们的婆妈剧里有歇斯底里的怨妇,一个将”抓住男人“作为婚恋成功标准的女性,她的人生是可悲的。

婚姻是通往幸福的一座桥,而非禁锢对方的一座牢笼。

中国式相亲,相的是亲,结的是缘。

不是一人脱单,全家就能光荣。

只有两人情投意合,两家才能心怀喜悦。

只有了解这个道理,中国式的相亲才不会通往中国式的悲剧。

(1月8日更新第二期)

《中国式相亲》已经播出了第二期,之前,网友们对这期女生家长选男生呈现的图景做了某些预期,大概节目组也在搜索大家的反响,呼声最高的“要房车的丈母娘”桥段并没有出现,至笔者敲字的现在,距离直播刚刚过了半天,三号男嘉宾已经在微博上被“扒皮”,众多人称他曾经变幻身份参与了其他真人秀节目,笔者没有能力也无意于验证这些消息的真假——所谓的真人秀,虽然有真人上场,但毕竟是一出娱乐综艺,纠缠于对方是不是素人,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我关心的永远是节目所展现的婚恋生态与舆论反响,从一定程度来看,这期节目中参与者的表现,比某些电视剧要真实得多。

一,所谓的“强势”对于女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你的短板,如果对方的内心足够强大,他会认可与欣赏你的生命力。

我身边的不少女生,在相亲或者恋爱失败后,都会收到来自家长(尤其是女性亲属)的教训,“你就是性格太强势,没男生喜欢。”而他们所谓的“强势”不过是女生畅意地表达自己的好恶、观念与规划,有独立的、不被外界和他人轻易左右的想法,当面对对方不礼貌的举止与言论时,会遵从内心予以反击。

在家长们的定义中,似乎女生只能作为倾听者与遵从者,性情温顺,才能获得异性的喜爱。

本次节目出场的一号女嘉宾,是在广州长大的东北女孩,年仅25岁便做了美容院的老板,在母亲的叙述中,她上学时,面对来自男孩子的欺凌,抄起一把凳子抡了过去。因为经营不善,她家的生意一度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度过难关,这个女孩16岁就在档口上和父母忙活,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对于未来配偶的选择,姑娘有独立的看法。俊朗的一号男嘉宾出现后,其他女嘉宾都折服于他良好的相貌条件,一心只想着给他留下好印象。一号女嘉宾虽然也很心动,但在与母亲的通话中,她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我担心他的阅历不一定比我多。”而且,她也是第一个谈到地域问题的,“我们不在一个城市,感情发展是未知的。”要求场上的母亲,询问下男生未来的发展地点。

从这些信息看来,首先,一号女嘉宾爱憎分明,对于无礼的行为,会做出合理的攻击,不任人欺凌。第二,她精神独立,愿意吃苦,乐观坚强,从年少时期就勇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三,她对待感情的方式很理性,期待对方是个有经历、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绝对不是第一期中那些“妈宝”们),而且,动心后,她会有细致的考虑:下场后,我们会有稳定的交集么?

这些,都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表现,她考虑问题的方式是“我们是否适合”,而不仅仅是“他是我的菜。”

值得欣喜的是,她的母亲非常欣赏女儿的这些特质,在二号和五号家庭为了争取一号男嘉宾喊出“一百万台币”“一套婚房”的价码时,这位母亲用这样的词汇为女儿站台“她有担当、有责任心,拥有强大的内心。”

爱好运动,努力创业的一号男嘉宾,最终牵起了她的手。

这位在商场里奋力搏杀的年轻人,一上台就表明了他的偏好是“拥有独立生活方式的女生。”

我相信,无论发展轨迹如何,他们之间会有一段成年人之间的恋爱,独立的姑娘,最后也会遇上自强的男生,所以,不要理会所谓的“强势”“乖乖女”“女汉子”的标签,姑娘们做自己性格的主人,总会遇上和你珠联璧合的那个半圆,如果你愿意掌握人生的舵盘,无论前路是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滔天,你的航线最终不会偏离。

幸福的道路总是不同的。

二,不要过早亮出你给女儿的嫁妆,这不是疼爱,而是喊价。

也许是为了让网友们“要车房丈母娘”的期待落空,场上的女嘉宾父母没有一个问到车房,二号女嘉宾的妈妈居然喊出了“娶我女儿,嫁妆一百万新台币”,五号家庭也不甘落后,放出了大招,“我家提供婚房”(而且是在房价飞涨的上海)。

从善意的角度来看,父母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是拳拳爱女之心的表现,让女儿婚后的物质生活更加优渥,如果说聘礼体现的是男方家庭对于女生的重视与诚意,嫁妆就是女方家庭对于女儿的护航与馈赠。

但是,在争取男嘉宾的场合,提出财物的馈赠,这不是疼爱,而是拍卖场上的喊价,而且,财物是大头,女儿是赠品。

对于自己的女儿,这是侮辱,对于场上的男生也是。

我身边有不少家庭条件优越的女生吐过苦水,“每次我父母为我张罗对象,都会和介绍人强调,我家有车,我家有房,我家还能陪嫁几百万,让人很不舒服。”

古谚有云,小人喻于利。

请这些父母思考下,被你们提出的财物吸引来的男生,他们是爱上了你的女儿,还是爱上了一百万现金,一辆宝马,一套三居室?当他们通过迎娶你的女儿获得这些赠与后,他们会怎样对待你的女儿?

不用我再举例子了,穷小子冲着财势娶了富家女,又出去找第二春的故事,你我他身边都有。

而且你的女儿真的差到了需要捆绑财物才能嫁出去的地步了么?

五号女嘉宾,听到父母豪气万丈的喊价,默默在玻璃房子里捂上了脸。

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件货品。

三,优秀的人早就显露出他的特质了。

节目播出后,有些观众为二号男嘉宾抱不平,“这些家庭就是势利,看到高富帅就扑上去,看到二号是个厨子就都不做声。”

二号黯然下场,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厨子。

二号男嘉宾出场后,自我介绍是个自学编程的机关食堂厨师,场上的女嘉宾父母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狂热,也并没有任何不礼貌的言辞,相反还积极提问,试图加深了解。

一位女嘉宾的父亲问他,你的厨师考了几级。

二号男嘉宾回答,没有考级,觉得自己做得好最重要。

但是,他并没有拿出“自己做得好”的任何佐证。

本来,因为“就业前景好”,他学了数控机床,但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另一位女嘉宾的父亲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你就是东跳跳西跳跳。”

在行业细化、机会众多的现代社会,所有人都承认,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干专业”,才能获得发展,但二号男嘉宾拒绝开机床,各种折腾后站在炉灶前,也未能获得这个职业所需的水平证书,年届而立月薪仅有四千,至于他豪气万丈的“程序员梦想”,目前也停留于口头阶段。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未来的可能与希望,这种无力感,才是所有人沉默的理由。

有句话曾经广为流传,“再没有什么比二十岁的贫穷更理直气壮的了。”

如果没有祖辈的荫庇,年轻时的贫穷不值得嘲笑,但是困顿中,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事。

我有两位女同学,都在年轻时嫁给了条件平平的男友,如今,一个日子蒸蒸日上,一个却依旧止步不前。

两位姑娘的丈夫同样的学历,类似的出身,刚刚工作时,一位挤出时间做兼职,晚上还要在灯下跨专业复习司法考试;另一位任何聚会都拿着Ipad打游戏,小病一场就觉得工作强度太大(其实只是个朝九晚五的公司),换个城市找了薪水只有以前一半的闲差。

五六年前起,他们的人生就分叉了,虽然当时,他们住在同样的出租屋里。

那位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女同学告诉我,“当时,他没有钱,但我看到他不是学法律的却高分通过司法考试,我就知道,我们不会一辈子穷下去。”

所有优秀的人,在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前,都早就显露了坚韧、努力、勇毅的特质。

如果二号男嘉宾毕业后开机床,成了技术能手;如果他钻研厨艺,成了行政主厨;如果他下班后就练习代码,在业余比赛后获得名次,我觉得,即使场上无人响应,他在生活中,他也会在自己的领域收获一些成就,收到不少姑娘的青睐。

但是他没有,东跳跳西跳跳,或者看到什么专业混得好就一猛子扎进去,或者“随意找了个工作”,也没有用心去精进。

李尔王告诉我们,没有,只能换来没有。

四,哪有什么千山万水,如果深爱,早就相恋。

节目在最后做了一个反转,原来,场上的嘉宾并不都是陌生人,替补的一号女嘉宾贝贝和三号男嘉宾早就相识,她来这个节目,就是为了当众倾诉自己的爱恋。

贝贝的母亲说,我们本来并不想来,女儿一再劝说,才决定全家出场。

母亲也许早就明白,这次不会一击成功,只是一场云烟幻梦。

根据贝贝的讲述(如果你认为都是编的,可以理解为“剧本”),她和三号男嘉宾是朋友关系,早就芳心暗许,这次出现,是为了亲口说出表白。

三号男嘉宾还是拒绝了她的深情,选择了三号女嘉宾。

老辈人说,女追男,隔层纱。

遗憾的是,听来的女追男故事,大抵没有什么好结局,尤其是有过轰轰烈烈开始的。

在承认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承认男女的个体差异,所有男性都是有狩猎本能的,当他确实感觉到自己对女生有兴趣,无论他的个性是飞扬跳脱还是沉默内敛,都会做出主动出击的行为,贝贝如果真像她说的那样长期苦恋,我觉得,任何一个男生都会有所察觉,如果他没有,那就是他无心无意。

当众的破釜沉舟,换来的不会是感动,而是更恐惧的闪躲。

奉劝姑娘们,你的男神们早就看到了你羞怯的目光,如果他把头扭去了一边,一定是因为,你不在他心里。

总有幸福在等你。

《中国式相亲》播出了第三期,依旧是男生家庭选择女生的模式,五组男嘉宾中,除了2号为第一期的浩然(他妈妈就是那位说出“不要宫寒的女孩子”金句的营养师)外,其余的都是新鲜的面孔。与前两期相比,这期的话题性更足,看点更多,其中“单亲家庭”与“相亲说谎”的争议情节,在年轻人的婚恋实践中更为常见,也更值得讨论。

一,婚恋应以真诚为前提,说谎是最大的恶习,没有什么“白色的谎言”,如果你隐瞒、欺骗,收获的只能是拒绝与嫌弃。

节目中出场的第一位女嘉宾,上台后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年龄为26岁。

也许是因为她的扮相比较成熟,不管是台上的男生父母还是玻璃缸里的男生,甚至主持人金星都表示了怀疑,判断她在三十岁上下。

眼看欺瞒即将失去效力,她终于承认,自己已经33岁了,在年龄上缺斤短两的原因是“害怕没有人选我。”

担心完全成真,场上家长沉默,玻璃缸里的男生们双手交叉,不约而同的喊出了“NO”。

这种结局,与年龄无关。

还记得第一期里上场的二号女嘉宾林嘉莉,年届四十走出豪门,带着孩子艰辛创业,虽然在场上受到一些不礼貌的对待,但在舆论中,大家将自强自立的她视作女神。

在婚姻市场上,女生的年龄往往是一道难跨的坎儿,正如我在之前评论中所说,“男性与原生家庭的阶层、意识决定了对女性的偏好,低层级的局限于外貌、年龄、服务属性、繁衍能力。”因此,一些30岁以上的女生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羞于提起,甚至有的还会做些手脚,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号女嘉宾将自己的年龄生生打了了七折。

这样“处理”过后,场上那些25岁左右的男生或许更愿意抛出玫瑰花,但是请姑娘注意,如果你真的拥有和你33岁年龄匹配的心智,你觉得和这些小你7、8岁、初入社会的男生达成非常顺畅的交流么?

40岁驻颜有术的林嘉莉,最后还是拒绝了23岁的浩然。

她清楚,他们的阅历差距客观存在。

如果我们放弃这个设定,假设一号女嘉宾真的能和某个男嘉宾珠联璧合,真相总有被揭穿的一天,我不知道一号女嘉宾有没有想到,如果她的谎言不被及时戳破,一位男生从玻璃缸里走出后,她有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如果说出来了,男生会不会掉头就走?

建立在谎言上的心动,如沙上筑塔。

此时,你是谁,你的条件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你的标签只有一个——“说谎者”。

任何人都有推演的本能——你的年龄是假的?还有哪些是真的?你明目张胆地欺骗我,我在你眼中不是可供选择的婚恋对象,而是可供愚弄的蠢货。

别人不应该因为你的年龄而鄙视你,但所有人都有资格因为你的品质而看低你。

二,“自信”与“自恋”隔着一条名为“教养”的河流,你越想表达什么,越是缺少什么。
我觉得,一号女嘉宾的场上失利,不光是因为她说了谎,她自我表达的方式也值得商榷。

在VCR中,她表明了自己爱好的生活方式是喝咖啡和线上看资讯,这都是非常个人化的陈述方式,让人感觉不适的是,对于喝咖啡加糖的个人倾向,她露出了非常憎恶的表情,评价为“很土”,对于看纸质版读物,她也指手画脚——那是老爷爷老奶奶才会选择的,我那么洋气,才不喜欢。
姑娘,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也希望你能尊重别人的选择。

曾经在闺蜜中征询对“男生的哪些行为会引起你强烈的不满”,一个众口一词的回答是——对别人的生活品头论足,指点江山。

“你做公务员,一定赚很少吧。”“哎呀,你们干金融的,圈子一定很复杂。”

呵呵。

你不是新华字典,不是汉语词典,更不是什么牛津、韦氏,没有什么资格给职业、爱好、外貌下定义,即使你真的是一本词典,请看看这些词条的释义,是否蕴含褒贬。

你评论,你鄙视,你不渊博,你不深刻,你没教养。

更令人感觉匪夷所思的是,一号女嘉宾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仅从大学阶段,才海外求学,按理说,她的中文表达应该是非常顺畅的,但在场上,她各种中英夹杂,随时切换,俨然就是ABC。

考虑到主持人、观众还有场上的大部分男生和家人都是中国人,这种多语种混用显得十分微妙。

“洋气”不是说外语、喝咖啡、上外网,真正的“洋气”是你大度、包容、开放、自由,拒绝传统中的糟粕。

但你却为你的年龄陷入深深的自卑,不惜说谎与欺瞒。

23岁的二号女嘉宾在面对三号外籍家庭关于“英语水平”的询问时,切换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娓娓道来曾经做过翻译的经历。

这才是合时宜的表达。

因为自信,所以收敛。

我觉得,比她年长十岁的一号女嘉宾,更应该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三,没有释怀的过去必将作祟于现在与未来,没有人有资格将你标签化,除了你自己。

二号女嘉宾和四号男嘉宾的失之交臂,成了第三期节目中最大的爆点。
四号男嘉宾年幼丧父,出现在场上的是他的母亲与舅舅。

女生权利反转前,亲友团出场,她的父亲表示自己心仪五号家庭,母亲和女儿嘀咕了几句后,面色凝重,但她没有说什么。

在父母下台时,她对丈夫的低语被摄影机及时捕捉到了,“她喜欢四号,但是四号是单亲的……”

现场骚动。

四号的舅舅和母亲听到了女方家长的担心,语气真诚地为儿子和外甥争取幸福。

而二号女嘉宾并没有被母亲劝服,毅然选择了四号。

本来,这该是个圆满的大结局。

然而,四号男嘉宾迟迟不从玻璃缸中走出。

二号女嘉宾,在台上强忍泪水。

终于,他出来了,带来的却是回绝。

此时,女嘉宾为母亲的无心之失接连道歉,而他的舅舅还在竭力劝服外甥,“这个姑娘那么好,你错过的话要后悔一辈子!”

女嘉宾的母亲满怀歉意,她当场表示,虽然自己有所顾虑,但尊重女儿的选择。

四号男嘉宾坚持了自己的拒绝,“我从小就没有爸爸,各种被人说,我觉得既然她的妈妈觉得这是个问题,那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网友们评论,“不是说不能找单亲家庭的,但是四号男嘉宾的表现说明,他不是个理想的伴侣。”

单亲男、凤凰男……总有一些标签被贴在了各种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身上,也总有人循循善诱,“这种人不能找,找了以后后患无穷。”

难道出身决定了人的一生?父母缺失、家庭贫困的年轻人就丧失了追求感情与婚姻的权利么?

关键在于你是谁,如果你被标签禁锢住了,你也就不是你。

一位刚和单亲男友分手的姑娘告诉我,“我从来不介意他是单亲的,我父母也不介意,相反我们全家认为,他缺少家庭的爱和温暖,我和我的父母要多给他。但是我们真的不能继续了,我平时在他面前都不能提我爸爸给我做什么饭,我给我爸爸买什么衣服了,只要提了,他就觉得我在嘲笑讥讽他,这样下去,太累了,我真的受不了了。”

让这个男生失去爱情的,不是身份,而是他的敏感与多疑。

心理的缺失只能自愈,没有人有责任一辈子在你面前小心翼翼,即使那是你的爱人。

为什么总有家长告诉孩子不要找单亲家庭的伴侣?因为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这种家庭的孩子们敏感、多疑、缺失爱与宽容的能力、对于伴侣极度不信任。

不管是场上的男嘉宾还是这位姑娘的男朋友,你们的做法反而佐证了这种偏见。

虽然你们已经完成了求学与立业,你们内心中,依然蜷缩着那个自卑的小男孩。

我认为,在寻找爱人前,你们先要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家庭现实,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行动证明外界的标签是机械化的、错误的。

我身边同样有个父母离异的姑娘,她热情、开朗、大方,缺失的家庭没有给她的性格留下任何阴影,阳光灿烂的她已经获得了理想的爱情,虽然在恋爱阶段,男朋友的父母对她的家庭也有所迟疑,但是看到姑娘本人,这些疑虑冰消雪融,现在,姑娘已经与男友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公婆待她如亲生女儿。

她就是她自己,一个受人喜爱的朋友、妻子、儿媳,而不是那个“从小没有母亲”的姑娘。

二号女嘉宾为这段没有开始的感情总结,“这是最好的结局。”

的确,四号男嘉宾还没有准备好谈一段纯粹的感情,他的退缩反而是对姑娘恰当的放手。

没有释怀的过去必将作祟于现在与未来,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更多的伤心。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适合嫁娶,没有一种人不配得到幸福,只要,你是你,人格完整,积极乐观。

没人有责任俯就你,人总是要自己成全自己。

中国式相亲(2016)

主演:金星 / 

导演:未知

中国式相亲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