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视觉上的“一镜到底”,不用纠结这个一镜到底是否严谨,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无论是从技术实验的角度还是观感上,都发现了许多电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电影/封闭空间内的,更是电影的(无法定义的抽象时间体)
在封闭的空间内,通过镜头的跟随,变焦,制造自然知觉的运动。此时镜头从纯粹的物质-地理空间上脱出,依附于主观视角的自然感知,被限定于人物主观感知的封闭空间,实际上的物理空间属于画外,无法被直观展现。所谓封闭感知空间只是操纵时间的游戏。当荧幕镜头两人交谈时,画外指涉了其他的运动,这些运动被同一种速度所度量,就是电影的速度,属于人物主观感知的运动时间。
尽管这部电影用了大量未加剪辑的连续镜头,但实际上“真实时间”,也就是纯粹物质-地理空间度量的时间,仅仅由几个时刻所定义,比如一桌人坐在一起要吃饭,镜头聚集在几个人的谈话间,下一个镜头这顿饭就吃完了,这部电影是用某一个人物的主观感知代替了操纵时间的剪辑,那么这种一镜到底在美学上当然违背了经典电影理论中的段落长镜头。
所以这部电影里的“一镜到底”,并没有改变电影影像的表现,只需要两个前提。
1.镜头所伴随的人物不离开主舞台,这点上甚至可以说,只要主舞台有人物在,就可以一直伴随他,或者不管主角去哪,镜头也一直可以跟着他。这两种都可以做到模拟人物的自然知觉。
2.自然知觉容忍范围内的 加速/减速 运动,电影的剪辑可以发生在画外,它操纵的是画外的时间,要模仿自然感知,A就不能在B喝一杯水的时间,从国外电话里瞬间飞回家,同样,一顿饭不能在3句话,10S的时间里吃完,这种问题这部电影里也有。其实这就是剪辑的技巧,剪辑用烂了就成奇淫技巧,成魔术杂技了,画外的剪辑更是如此。
综上,这部电影完全是在以上2个前提内制作的一部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电影,它的美学也是希区柯克式电影美学,和所谓的一镜到底,没有太大关联。
这种“一镜到底”没有改变封闭电影空间的美学表现,但却意外触及到了作为一段抽象时间体的电影影像。
未完......

夺魂索Rope(1948)

又名:夺魄索(港) / 绳索 / Alfred Hitchcock's Rope

上映日期:1948-08-28(美国)片长:80分钟

主演:约翰·道尔 John Dall/法利·格兰杰 Farley Granger/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伊迪丝·埃文森 Edith Evanson/道格拉斯·迪克 Douglas Dick/琼·钱德勒 Joan Chandler/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Cedric Hardwicke/康丝坦斯·柯莉儿 Constance Collier/Dick Hogan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编剧:休姆·克罗宁 Hume Cronyn/帕特里克·汉密尔顿 Patrick Hamilton/亚瑟·劳伦特斯 Arthur Laurents/本·赫克特 Ben Hecht

夺魂索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