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把故事设定在近未来时代,选择在中国春节这一天展开一支救援队点燃木星拯救地球的故事。影片将中国文化的合家欢元素与世界末日放在一起,为故事增加一抹温情,向观众表达了全人类在面对危难时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和为希望不顾一切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
影片故事发生在中国春节这一天,将回家团聚的情绪渲染的十分浓厚。“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影片中多次出现这一台词,幽默诙谐的语调为地平线上的冰天雪地添加一点温暖,也体现出家庭与亲情对人们的重要性。当木星即将撞击地球时,联合国通知救援队员可以用地球最后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在地球结束的最后时间里,回家的观念始终贯穿影片始终。刘启和刘培强父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也在救援过程中化解,“家”的概念始终在刘启心中根生地固,父亲回家团聚是刘启心中唯一的愿望。影片多次强调“回家”这一概念,与末日的主题相契合。
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人物也是影片中值得赞扬却充满悲剧色彩的一幕。救援队长王磊为了保护韩朵朵而被压在混凝土下,临终前对队员命令着活下去,用一个特写的镜头拍摄他手中自己给女儿做的玩偶,在世界危难前,责任与担当是他舍生取义的原因,心中的妻女是他的信念。刘培强驾驶太空舱撞向木星,特写镜头下的他面带微笑,眼角的泪水飞扬,最后被巨大的火焰席卷全身,他的一生就定格在了坚定又悲伤的神情中,融在奔向希望的火焰里。影片塑造了一位位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表达出无谓牺牲的英雄精神。
影片中拯救地球的计划,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是人们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的希望。“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这一句由机器人莫斯发出的感叹确切体现在影片中每个人物身上。机器人是永远理性的,但人类却可以为了渺小的希望而去尝试唯一的可能。刘培强与老马的对话中说到带儿子去贝加尔湖畔钓鱼,坚信冰终将化为水,坚信自己的子孙后代会继承前人的使命,坚信人类终会创造奇迹。特写镜头下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这是对未来的希望。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体现在刚子把韩子昂推向出口,呈现在各救援车队掉头驶向发动站,表现在他们为了地球的存亡而奋力拼搏,他们都在为争取希望而奋斗,而希望,是唯一一条回家的路。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仍决定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通过宏观的叙事手段再融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家”的情怀,舍生取义的英雄精神,坚持不懈的坚定信念,描绘了影片人物为前往家的方向而拼搏的动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