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大量改编,就一部影视作品来说,这样的改编是合理的。毕竟原著的叙事模式比较分散,笔调更趋于平静,不适合直接搬上荧幕,但改编过后的故事内核完全变了,它和小说版的《流浪地球》已经不是同一个故事。
我在电影里看到了太浓的英雄主义,但《流浪地球》的故事里是没有英雄主义的,有的只是沉郁的悲伤和虔诚的希望。而在电影中,不论是航天员引爆火种飞船为地球牺牲,还是小女孩一句“希望是比钻石还珍贵的东西”来唤醒人们的信心,都蕴含着对英雄形象的追捧。集体主义不是靠把英雄色彩赋予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就能实现的,太多英勇牺牲造就的崇高感会挤占对沉重的思考。
换一个末日的背景来演绎一场与以往同质的英雄牺牲拯救苍生的故事,实质上还是对原有传奇叙事套路的重复。主角小队为一个目标经历种种困难,最终抵达终点靠嘴炮唤醒所有人来达成完美结局的模式总有一股另类超级英雄的奇怪味道,就像中式故事的壳子里面混入了西方英雄主义的幽灵,两边都像,又都不太像,莫名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原著小说是从整体着眼,书写了一个超大格局的故事,一个更具末日风味的故事。但它的语调和情感确实都太平静了,适合阅读而不适合表演。电影使用的是与原著完全不同的格局观和切入点,聚焦了刘氏父子,以父子间的矛盾和情感变化为主线,是从个体角度来进行叙事的。这样的安排无疑让剧情更紧凑,更跌宕起伏,是“以小见大”的典型。整体剧情的设置很完整很合理,特效更是毋庸置疑的好,这是一个好故事、是一部成功的末日救亡电影。
但它不是《流浪地球》,至少不是刘慈欣笔下的那个《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