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混蛋》这是一部典型的昆汀式电影。它不带你回忆历史的惨案,不带你思考人性的优劣。反而却突破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条框,比如历史事实。影片云集了布拉德皮特、克里斯托弗法尔兹、迈克尔法斯宾德等大牌明星,并获得了金球奖、奥斯卡奖在内的多项提名。暴力血腥的场面、荒诞的故事情节、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昆汀塔伦蒂诺“鬼才导演”的导演风格在这部片子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分为五个章节,由两条线索组成。
首先第一条线索是讲了年轻的犹太人女孩苏珊娜的家人被德军上校汉斯杀害,只有苏珊娜逃出魔爪,在逃走之后的若干年后,苏珊娜来到了法国巴黎,继承了姑姑的遗产,一家电影院。之后苏珊娜与一位德国狙击英雄弗雷德里克相识,弗雷德里克对苏珊娜一见钟情,在日益的了解后,苏珊娜对弗雷德里克越来越熟悉,也开始发现上校汉斯和弗雷德里克关系很好,借此想利用自己的电影院对上校汉斯和德意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复仇行动。
●第二段军队“无耻混蛋”的故事。“无耻混蛋”这只“精英”小分队是由一群在同盟国防火杀人,偷拐抢骗,无恶不作的强奸犯、杀人犯、小偷、强盗组成的,而“无耻混蛋”队长奥尔多中尉,则是他们之中作恶最深的那位。为什么会要这种人去当兵?因为他们都存在着共性。
1.他们都是一群强盗、杀人犯、强奸犯、小偷。
2.他们如果不加入“无耻混蛋”,就会被处死。
3.他们都是犹太人。
4.他们都恨死了希特勒。
如此一来,“无耻混蛋”便顺理成章的组成了。
不过“无耻混蛋”这支部队,自投入战场以来,战功赫赫。令人意外地成为了一只奇兵,德占区的德国部队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字都闻风丧胆。这不光是因为他们作战勇猛,还因为他们有着一些奇怪的癖好———割头皮。每一个被他们杀死的德国兵,都会被割掉头皮作为收藏。
而对于那种被俘而又及其配合交出情报的德国兵,他们也令人意外地放愿意别人一条生路。
然而,本片最精彩的亮点,还是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毫无争议的得主,扮演汉斯•兰达上校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我们在电影里见过很多凶恶的坏蛋Boss,也见过很多温文尔雅的坏蛋Boss,也见过很多变态的坏蛋Boss,但是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非兰达上校莫属。他在影片开端的美丽田园中华丽的出场,立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熟练的操着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目光锐利,洞悉一切。他的冷静不是沉默寡言,而是处之泰然的娓娓道来,让每一个对手都不寒而栗败下阵来。不过他的确是个聪明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知道德国即将战败,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摇身一变成为无罪之人并且能够前往美国养老。
而最终也如各方所愿。汉斯上校也如偿所愿的“投降”同盟国,只不过他投降的对象是“无耻之徒”。
就这样,影片大致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觉得尽管这是一部涉及纳粹和犹太人的二战电影,但昆汀从不在电影里讨论人性、社会、战争、正义这些东西,他纯粹是为了电影而拍电影,纯粹是为了过瘾而拍电影。本片篇幅虽长,但无比流畅、精彩,同时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让观众永远悬着心兴致盎然的看下去。
因为电影的结构就与众不同。影片的前两章不惜大篇幅,浓墨重彩的渲染了迈克尔·法斯宾德等几个角色,让大家都觉得这几路英雄都要大展身手的,结果却都在影片前半段,因鸡毛蒜皮的缘故而英雄气短了,让人大跌眼镜。在这部电影里,各种紧要关头总是会节外生枝,扣人心弦,时常令人哑然失笑,却又不是肤浅的滑稽。昆汀的电影里,不存在任何条框,比如历史事实。历史上希特勒并没有被暗杀,但这一点史实约束,却反而被利用,让观众更加出乎意料。
尽管在情节和结构上不拘一格,但在电影本身方面,昆汀一直是十分考究的。比如,他卖弄了一番电影知识,在影评人和丘吉尔的对话中插入了对里芬斯塔尔、塞尔兹尼克,以及一系列德国早期电影的讨论,还插入了一小段讲硝酸电影胶片易燃的纪录片,完全与剧情无关,就是调皮地抖私货,毫不掩饰他对电影的专业与热爱。
再以语言细节举一例。影片中的人物严格使用在当时场景中适用的语言,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各有分量,配上字幕,而不像许多美国电影一样,为了符合美国观众的习惯,直接把对话改成全英文。而视角是法国女孩索珊娜的时候,德国军官之间的德语对话就没有字幕,让观众体验语言不通的她的惶惑和惊恐。这种种细节,都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过到最终,我们还是能够得出一个答案:希特勒是怎么死的?
昆汀告诉我们,是看电影看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