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事》与《当尼采哭泣》有一种莫名的相似之处
虽说娜塔丽是被迫进入一种“自由”状态 ---- 孩子长大成人,母亲去世,丈夫出轨,而布雷尔则是自主选择进入“自由”状态 ---- 逃离家庭与工作,去异国他乡开始新的人生。然而二者都沉醉于相同的妄想与一厢情愿,即是自己能够尽情地拥抱自我的存在,去享受自由带来的无责任。他们均忽视了他们心中的“自由”早已依附于对于另一个实体的幻想(娜塔丽之于法比安,布雷尔之于贝莎与伊娃),当实体破碎,梦醒之时,他们才发现这等“自由”是如此无力,令人心碎,伴随的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只有当二者回到现实并与其重归于好之时,其孤独才又化为孤独本身。
娜塔丽与法比安的僵局得到了化解,也当上了外婆,与前夫的关系不再那么尴尬。而布雷尔也击碎梦境,重回妻子的怀抱。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娜塔莉的前夫,将自身的禁锢归罪于婚姻,离开了娜塔丽,找了个小三。但他并没发现自身真正的症候,生活的无意义也将永远臣服于荒谬。即使人们最终都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也还在寻找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你可以强大到只与孤独相伴,但我还足够懦弱,我选择与现实重归于好。

将来的事L'avenir(2016)

又名:从前·现在·将来(港) / 爱情未来(台) / 将来 / Things to Come

上映日期: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安德烈·马尔孔 / 罗曼·科兰卡 / 爱迪丝·斯考博 / 伊莉斯·洛蒙 /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 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将来的事相关影评

pppage
Yoyo
Yoyo • 重温
ke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