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故事情境而言,《将来的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女哲学教师人到中年,事业上暗流涌动,老母亲精神问题严重,结婚25年丈夫出轨离婚……这似乎过于普通了,太频繁地出现过在各种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甚至当有人告诉你这故事发生法国,你都很可能会自动给女主角脑补出伊莎贝尔·于佩尔的脸!

《将来的事》好就好在所有情节发展可能都在意料之中,导演依旧把故事讲出了差异性,或曰个人风格。“戏精”于佩尔的存在恰如其分,整部电影的呈现也如同它的女主角一样自然而然。娜塔莉55岁了,生老病死经历一遍齐全,女哲学教师来到了她的中场战事,却是如释重负,迷惘又从容地去迎接后半生。精神世界饱满的女性需要爱人吗?这问题对于娜塔莉的境遇来说似乎概括得有些粗暴。电影中书不离手的她确实没有我们预想中的焦头烂额,在丈夫和她摊牌后,娜塔莉虽然有落寞时间,工作生活还是照旧——干脆利落地把无法独自生活的母亲送进老人院,从老人院出来后对儿子提到“等死的味道”而落泪,去抓母亲无人照看的猫,照例和得意门生见面……都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生活流程。

《将来的事》毫无疑问是米娅•汉森-洛夫迄今为止最成熟的作品,展现了她对戏剧性的极高领悟力,从容且质朴。比如电影前半段女主角因为“有丈夫”,回绝了母亲想和她同住的愿望;母亲去世时,她对神父说到“母亲一生都在被被遗弃的感觉折磨”突然哽住,这类极煽情的情节呼应没有被过度设计,平实处理反而更动人。而女主角的身份让片中也免不了出现大量哲学名词,却都没有作为“花招”,单单只是主角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汉森-洛夫因“张曼玉前任的现任”而更为人所知,80后的她这部讲述“人到中年”的电影也不免让人联想到《锡尔斯玛利亚》,但相对于丈夫阿萨亚斯的用力,女导演寥寥数笔却四两拨千斤。

将来的事L'avenir(2016)

又名:从前·现在·将来(港) / 爱情未来(台) / 将来 / Things to Come

上映日期: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安德烈·马尔孔 André Marcon/罗曼·科兰卡 Roman Kolinka/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伊莉斯·洛蒙 Elise Lhomeau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将来的事相关影评

pppage
Yoyo
Yoyo • 重温
ke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