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先写《长安三万里》的,这部刚看比较有新鲜的记忆。但今晚猝不及防,被Coco抑郁症去世的消息击中;其实不是年少时候的偶像,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渐了解并喜欢上这个歌声有力量的女歌手。正因为如此,对于她最终轻生,更加难以接受。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深海》。
看完《深海》之后有一段时间,我都在做十分复杂的梦。多年以来,我的梦境有的时候呈现连续性,自成一个与现实仿佛有关,又仿佛泾渭分明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我时而会和一些很熟悉的陌生人相遇,时而又和那些生命中曾经重要但已经远去的角色重逢。其实关于过去的那些,无论是伤痛还是甜美的回忆都模糊了,梦境中的故事其实剩下的多数只有惆怅。在梦醒之后,对于《深蓝》描述的梦境才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深蓝》里展现的海底环境,画面色彩无比瑰丽,其中的人物角色无比荒诞,梦境情节略显中二,这些其实都是可能的;这正和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人生有多苍白,梦境就有多灿烂。
我其实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这是春节档大电影中我最先看的一部,也是我最偏爱的一部。这种偏爱,主要是因为,导演使用了动画片的形式,却讲了一个悲剧内核的故事。动画电影多数都是商业片,特别是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近几年已经逐渐看不下去这类编剧圆满,画面美轮美奂,仿佛说了点道理但实际单纯的商业动画片,哪怕评分再高,也容易在中途睡着。并且好莱坞套路已经过于烂熟,大团圆结局虽然并不是必然,起码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于是,《深海》的导演讲了一个悲剧,这在我看来,已经是一个值得偏爱的突破。
故事本身很简单:感觉被世界抛弃的小女孩,却被某个偶然路过的平凡人拯救,平凡人牺牲自己最终鼓励小女孩重燃对世界的信心。这故事一点也不瑰丽,平凡人救了平凡女孩,所有的瑰丽只存在于那个五光十色的梦里。故事里的小女孩参宿,其实可以算是微笑抑郁症的患者,外表仿佛是讨好型人格,只为了获得一点点的关注。片头那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才是她真实的生活和内心,“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许有点过当,但贫乏,特别是关爱的贫乏,希望的贫乏,绝对是她的日常。“妈妈”只是她向往的指代,能给她带来些微喘息的机会。所以,她是跌落深海,还是轻生自己跳入深海,这已经不重要了。梦里那蔓延开来的红色“丧气鬼”,就是她自己逐渐放弃的象征。
所以,怎么能不喜欢南河呢?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理想主义者,追求的就是舍身取义,是成为光;他们是说“你相信光吗?”的中二青年。这样的人,成为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光,是值得尊敬叹息的。但事实上,人世间大多数人,并不是理想主义者;那么明明是一个现实主义小人物,却最终选择牺牲自己,成为在黑暗中照亮别人的那束光;这样的人,才更加让人敬佩痛惜。这个时候,南河不是一个帅哥,这是一个问题吗?有评论认为,对南河这个角色有丑化的嫌疑,也许吧;但也许,这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不好看的平凡普通的人,他们也能成为“光”。
今天,多么希望也有人能成为Coco的“光”,就像片尾曲《星尘》唱的:
你在黑暗中
只身提着一盏灯
前来成为我
没有铠甲披风的英雄
多感谢你曾
与我分享你的梦
将烂漫星空
都倾泻在我眼瞳
于是我也开始
期待漫长的一生
伫立在隆冬
就盼望来年的春风
下次月落日升
奔赴又一段旅程
带着你赠予我的笑容
走入人群中
我们就这样
某天降生到世上
不停地流浪
一路去不知名的远方
也许只为了
能够亲眼望一望
茫茫夜幕中
那些稍纵即逝的
一线光
本来还是想写一写《深海》中,我觉得还可以努力的地方:比如抑郁症和救赎这个悲剧内核很西式,包括小丑角色很西式,动画画面也是西式油画的绚烂,但参宿这个名字又给人中式神话的预期。总让人揣想,如果这个故事改用中式的思维内核和中式审美来表达,又会怎么样?不过,好在还有《长安三万里》,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这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