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前面大篇幅都是眼花缭乱的色彩堆砌,作为铺垫,后面十几分钟真相揭露短小冰冷,这种反差和对立就好像吃完很甜的东西突然尝一口苦,当下你会觉得不那么苦,但过一会儿,你会感到特别特别苦。
我明白了为什么一部分人会觉得剧情弱,难以共情,画面满,小景别长焦拥挤感,专业影评人们这时候看完很容易简单的定性为:不考究的劣质画面,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电影只简单的以镜头画面为原则,那将是灾难。我刚开始也被炫目的画面,空洞的剧情感到不适,看完反应过来因为前面大篇章色彩绚丽吸引观众的“甜”是参宿的幻觉、是梦境、是她现实中的一瞥便产生的意识映射,所以它没有逻辑,它镜头里所有的画面都堆砌的满满当当,巴不得让你看清楚所有,但你却什么都看不清楚,因为这是假的,后面的“苦”才是真的,它冰冷刺骨,真实凛冽,篇幅小到只给你一点点反应时间,倘若跟得上才能摸清真相,跟不上也许就看不懂,当然影院里看不懂的大人小孩比比皆是,导演为了照顾他们,或许不是照顾他们,是有意为之,特意把一件非常悲伤的故事套上一个华丽的外衣,满足观众们过年合家欢的要求,而参宿所代表的不幸,狠狠打了大部分人的脸,打了所有此类原生家庭的脸。导演心想:你们不是要合家欢吗,行,给你们,你们不是期待国产动画视觉效果吗,行,给你们,不过看了电影一百个人里想法和评价就是一百个样子了,我的电影只是面镜子。
这就要提到主人翁的故事,我非常非常喜欢并赞同电影并没有刻意美化原生家庭的不堪,而是直接揭示了主人翁的不幸的根源:父母感情破裂,母亲离去。并更进一步展示该原因导致的结果,产生一种更加糟糕的局面:女儿自闭抑郁,再也没有真正的笑过。主人翁令我想到我从小长大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经历一摸一样,我妈常对我说“有后妈就有后爹”,常常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亲妈离去的孩子,我感到非常抱歉且伤心。可即使这样,导演还是于心不忍,他给了主人翁其他的帮助:来自一位陌生人的善意和真诚,素不相识的“小丑”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了救这样一个小女孩,最终把主人翁打动,走出阴霾和困境…我不知道每个遭受不幸的女孩们生命中是否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陌生人“小丑”来感化人心,我也不知道女孩们能否真的走出阴霾和困扰,但我相信,她们会遇到比原生家庭能让她们更加开心的事情,她们总会遇到一些来自其他人的帮助和善意,走出阴霾,有一天,发自内心的笑。五彩斑斓是虚幻,冰冷刺骨是现实。但当生命中出现一位救赎自己于黑暗中的人,梦中的缤纷也将变成现实,寒冬不再,春暖花开…
写到这里,我还是想不通这个故事明明可以有无数中呈现方式,为何偏偏选择这一种?或许在某个时刻,当他仰望星空,除了被浪漫夺目绚丽多彩的星空震撼到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孤寂和悲伤,这种美中带殇,不正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