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预告也没看剧情简介,因着喜欢哔哩哔哩的咨询师安琸,她做了三期有关《深海》的心理解读,便在不知情的情况入了坑。
正常一部电影前面三分钟没引起你的兴趣,那基本上这部电影对你而言就不必再看了。我看了三分钟,咦,看到一个被忽视的孩子,情节也没意思。耐着性子继续看,深海大饭店,唔,这讲的什么,故事怎么光怪陆离的,前言不搭后语。继续耐着性子,看到一多半,海精灵,呃,这个故事想讲啥,问题是前面它讲了啥我也不知道。
我虽然眼睛还盯着幕布,心里却早已走远。时间过得好漫长,我的念头不断地在起起伏伏,质疑作品。一点逻辑都没有。让我产生了灵魂拷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往哪里去?内心莫名有点烦躁不安,产生了各种混乱。
这种混乱在于,过去发生的事无法解释,现在发生的事儿无法享受,未来发生的事儿无法预测。这个想法一出现,我打了个激灵。试着接受现在这样一种混乱心理状态,不要试图用逻辑去解释我看到的一切。
故事继续行进,深海之眼,参宿看着南河为救她跳下海,参宿的风雨世界阳光照了进来,听到了抑郁症。看到最后,眼泪不可抑制地掉了下来。
只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终于看懂了故事的大逻辑和框架。中间所有的五彩缤纷呈现,都很难用逻辑去解释。
我的感受就像是共情了一场抑郁症。身处其中之时,混乱,逃避,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光怎么都照不进来,所有能量都是凝固的。正如深海里的画面,明明水是流动的,却像是抹不开的油画的颜料一般浓稠黏腻,是凝滞的。
参宿的表情刻画的真好,每一个微笑,不知所措,低头而又突然抬起头的表情转换,是生活中这类人的真实写照。被点亮并不容易,尤其是孩子。孩子如果出了问题,大概率是父母或者养育者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光去医治孩子是不够的,养育者需要努力去改变,给到孩子需要的爱和关注。成年人如果还未被点亮,去寻求外力的帮助。
最后的最后,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逻辑之外,还有情绪和感受。这些都是我们生命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的创伤要用爱来治,可以来自他人,更重要来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