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观影一个小时后对这部影片内容的理解吧(APP上看的):我会觉得参宿是可怜的。每个人出生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自己的本色,参宿就是,她可能天生就没有同龄人那么乐观,生日愿望也与诸如去游乐园,要洋娃娃之类的不同,她希望“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我不知道这是她在妈妈离开后头脑中的应激反应还是她的真实经历,但此时的她,就已经和别的小朋友不同了——她缺爱,自然也不会快乐。在与新的家庭来到这个游轮上游玩,这趟旅程甚至为弟弟庆祝升入幼儿园,都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生日。她太孤独了,又患有抑郁症,才会在来到海上时出现妈妈的幻影,一瞬间,她就什么都不顾地随妈妈去了。但万幸被“小丑”看到了,他,应该内心深处十分善良吧,虽然不得不为了生计苟且地活着。南河看到有人落水就跳下去了,殊不知,再无生还的余地。在参宿心中,他就是那道等了很久的光,才有接下来她得救后在病床上所想的一切……
观影过程中我始终觉得南河和参宿有着陌生的熟悉感。熟悉是因为他们都值得好好活下去,陌生是因为两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毫无交集,南河只是一个忙于生计,满脑子钱的大人;参宿则是一个童年有缺失,什么都愿意相信的孩子。不可否认,南河一开始确实想利用她,就像他一开始说的那句“不能逃啊”,可能起初只是说服参宿帮他找海精灵的一句很虚的话,可是,这句话最后没有说服参宿,却说服了自己,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无聊的大人,这也是吸引参宿的点。后来在梦里,参宿发现海精灵的真面目根本不是妈妈,而是南河,南河才是她真正应该守护的。她极力制止南河继续前进,但南河也有与她一样的灵魂,他愿意为了她,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曾经的自己,冒险……
影片最后立意很明朗,就是希望她能好好活下去,每一个善良的孩子,都值得被爱。我听过无数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陈述观后体验,但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影子,我并不觉得参宿是一个只会添乱的惹事精,她只是在孩子的世界走丢了,不小心走到了大人的地界,难道就应该心甘情愿被贴上用大人世界的评价体系制作出来的便签吗?她没有错,这个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被定义为有错:爸爸和妈妈感情出现问题了不是他们的错;妈妈离开这个家也没有错;南河为了赚钱抓海精灵并利用了参宿也没有错……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就好了。
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诉说着忘记,但我不认为人类经历痛苦就要忘记,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逃避。我不喜欢忘记,忘记痛苦的同时快乐也会消失不见,这不划算。
我从不认同一味地积极,就像我之前看到过的一个话题叫“Toxic positivity”毒性正能量,它带来的只会是恶性循环。参宿要知道不想笑的时候可以不勉强,我们也要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微笑,不要做“萨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