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奇妙之城:重庆篇突然对“城市的记忆”和“个人身份认同”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是因为喜欢肖战才去看这部纪录片,或许是因为肖战作为走出去的重庆人他视角稍有不同,重庆篇看下来给我最大启发的是那些回到/来到重庆的正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们。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怀抱,送走一些人又孕育一些人。是什么让这个怀抱让人留恋,又让人向往?
生来就属于舞台的圆圆和搭档余正豪为了收集素材脚踏实地地穿行在重庆的山和城之间。一片土地的灵魂就散落在生存于此的每一个人身上,年纪轻轻的他们尽自己所能去观察生活,梦想着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注入来自他们独特的定义。圆圆不来自重庆,可是她想在此创下自己的事业,留下自己身份的印记。
留学法国后回到重庆的摩托热爱者,猩猩,喜欢收集古董机械产品。但他说他只是这个物件的临时管理者,他相信今后他收集的那些人类的智慧结晶总会流向他人。但我想,当这些物件被他收集到重庆后就会因为所处地而产生新的故事和意义。时间流向未来,这些人和物就成为重庆的记忆。
军哥的收集和他春节的对联让我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想他所向往的世界早在他进入之前就已经消失不见,但我必须说他以极度优雅的姿态支撑起了来自那个世界的假象”。在历史的巨轮下,任何一种习俗文化都变得有些脆弱不堪,更不要说全球一体化后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让各种习俗慢慢消失在时间里。可是军哥固执地在2020年耸立的高楼间放着露天电影、收集着生锈的老门牌号、亲手写下一幅幅春联送给来书屋聊天的熟人。他想保留的是他脑海中关于重庆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重庆人对于家乡的回忆。
影片最后肖战在跨江索道上看着嘉陵江上的夜景说,回到重庆也不是非常兴奋的事,只是有家的轻松,他喜欢家乡重庆,喜欢那里的每个人。这一段话又触动到我一个早年离家的人。肖战北上之前,在重庆生活到23岁,他人生目前为止的大部分记忆都来自重庆,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自豪的呐喊着他作为一个重庆人的骄傲。回家真的不需要感到兴奋,家应该是那个在你疲惫不堪、欲要放弃时能给你内心的平静的地方。肖战知道他的根在哪里,明白他的根的定义是什么,所以他更清楚自己可以走向哪里。
肖战这样像大树一样平稳的内心实在让我有一点羡慕。很喜欢肖战说的,大家看我很斯文,但我内心有重庆人的刚烈。这种不卑不亢,有自豪的感觉,让我向往。
摩托爱好者猩猩说他是一定要回到重庆的,因为他了解的所有世间的行事规则,都在重庆能行得通。那我想问自己的是,我在世间行走的规则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平衡这些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