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
我不是很清楚一部国外的电影引进到中国的过程,因为有些片名的翻译真的很让人无语。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当年竟然被翻做《刺激1995》,我们都知道1995是电影大年,但这名字也太刺激了吧。还有《雨人》,竟然是直译,也是够直白。当然也有《暖暖内含光》、《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种怎么翻译都好听的范例。

我今天要说的《虎豹小霸王》绝对是因为片名而被误认为烂片的典范,因为片子里既没有虎也没有豹,再加个小霸王感觉像是在打卡带游戏机。

人家的英文名叫《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当然直译的话肯定太长,布屈·卡西迪和日舞小子,但有种译法是《神枪手与智多星》也总比虎豹好一些吧。

时代
影片是1969年上映,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当时美苏还在冷战,而文化潮流和艺术风格正在酝酿巨变。那一年有一帮嬉皮士搞出了rock the world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著名的love&peace霎时间刻在了全世界年轻人的脑海中。

而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深受影响的好莱坞厚积薄发,只等打响革命的第一枪。

于是,在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横空出世。(顺便吐槽一下这部电影的官方译名是《雌雄大盗》......)当时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以炫耀自己打劫行为的江洋大盗为主角的电影。不仅如此,他甚至不是完美的坏人,有些跛足甚至阳痿,嚣张跋扈还拐骗良家妇女。这部片子几乎包含了所有新好莱坞索要传达的信息:践踏传统、反英雄化、浪漫但暴力、逍遥但躁动。

今天来看《邦尼和克莱德》可能感觉不到当年人们的兴奋。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他的历史意义。它之于新好莱坞就像《偷自行车的人》之于“新现实主义”,《四百击》之于“新浪潮”。

但如果你今天再看《偷自行车的人》并不会有太多震撼和好感。就像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我其实看不懂为何这么多人一直在用古典啦、悲剧啦、寓言啦这种词来标签《战舰》,它最大的意义不应该是爱森斯坦重新定义了蒙太奇吗?而这个故事现在看来连现在的中国电视剧编剧也不在话下。

总之,《邦妮和克莱德》开创了一个时代,从此之后我们看到了中产阶级的富二代睡了女友的妈妈(《毕业生》);看到了逃避劳动的嬉皮士一次一次地试图逃离疯人院(《飞越疯人院》);看到了留着莫西干头的夜间出租车司机枪杀毒贩拯救雏妓(《出租车司机》)。当然,虎豹两个小霸王也诞生在这个时代。

纽曼和雷德福
我已经不记得看过多少遍这部片子,还曾不止一次地和人推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春节过了12点无所事事,在好朋友家的阳台蹭着别人家的wifi看完之后兴奋地睡不着觉。我很开心当别人看完之后对我说:“真的好好看哦”。因为我实在对这部电影爱得太深,深到把Sundance的名字纹在身上。

本片拍摄时候,保罗·纽曼已经是一代巨星,当时他扮演的本该是神枪手,而智多星本该是史蒂夫·麦奎因。(二人曾合作《火烧摩天楼》)然而两人当时级别相当,谁的名字排在前面惹出了很多是非,于是决定启用当时还是小生的罗伯特·雷德福。

事实证明这是一桩互相成就的因缘。

1969 年我与保罗·纽曼一起拍了电影《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第二年这部电影在奥斯卡获得七项提名,我的演艺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从此可谓顺风顺水。

罗伯特·雷德福是这样评价《虎豹小霸王》对自己的影响的,事实上他也确实凭借此片成为一代天皇巨星。不然我们也看不到他主演的《骗中骗》、《走出非洲》;也看不到他导演的《大河恋》、《马语者》。当然我们等下会讲到意义深远的圣丹斯。

另一位主演是保罗·纽曼,无论从哪一个维度谈起,纽曼都是一个传奇。
作为演员,他提名过9次奥斯卡影帝获奖一次,拿过戛纳影帝,得过终身成就奖。
作为商人,他在世时拥有全美最大的色拉调味品公司,麦当劳都以他的产品作为标准配方。
作为车手,他不仅自己赛车,还买下一个车队,砸下数百万美金,只为了听他挚爱的轰隆隆引擎声。
作为台球手,几乎可以打职业比赛,他的影片中所有台球片段全部是真人实拍。
作为爱人,他和妻子厮守四十年金婚。贵为戛纳影帝影后伴侣,为表敬意,戛纳用他们二人的海报作为第66届电影节的官方海报。
作为慈善家,他几乎捐掉了所有的财产。所有的经商收入和大部分的片酬收入累计高达2亿多美元。
作为一个美丽的人,他并没有住在纸醉金迷的比弗利山庄,而是长期定居在小镇上的普通民宅,闲暇时喝酒打球侃大山。

所以当纽曼离开我们的时候,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一个色弱竟然在电影行业混的风生水起。相比于同时期的巨星白兰度,保罗·纽曼完全是另外一个极端,成为了一代美国人的精神偶像,一个时代的象征。

两男一女

两男一女必出经典。从《祖与占》开始,只要处理得当,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虎豹小霸王》更是其中经典。

女主角埃塔的扮演者凯瑟琳·罗斯是《毕业生》中跟着霍夫曼私奔的新娘,两人最后经历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公然私奔后,坐在公交车后座,瞬间陷入对未来的迷茫,这一镜头成为影史经典。

可以肯定的是凯瑟琳很善于诠释不安现状又迷茫彷徨的人物。在本片中她本来只是个普通的小镇教师,和Kid陷入爱河,但同时和Butch也暧昧不清。

在和Kid渡过激情一夜之后,Butch骑着自行车来找二人,Butch带着埃塔骑车嬉戏一段戏同样留名影史,尤其是配乐《雨点不断落在我头上》。第一次看到这一剪辑片段时候雷德福甚至认为这毁了整部电影,然而事实证明,他判断失误了。

这段戏以及之后的对话明确了三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埃塔问Butch“如果我先遇到你我们会不会在一起”Butch没有正面回答但却让埃塔开心地抱住了他。这时候Kid走出来看到两人拥抱问道:你在干什么。Butch说我在抢走你的女人。Kid楞了一下,很无所谓地说给你好了就转身回房间了。

Butch是浪漫的,但他不会把自己完全交托。Kid爱得深沉而投入,但从不在嘴上服软。就像两人决定逃亡南美的时候,Kid明明想带着埃塔一起走,但嘴上却说着刻薄的话一样。三人在一起,才刚刚好,不多不少。

而受《虎豹小霸王》的影响,许多电影都有致敬和模仿。我们最熟知的是哥哥的《纵横四海》,完全地致敬。而《戏梦巴黎》更是同时致敬《祖与占》和《小霸王》。

颠覆与戏谑
首先影片有许多拍摄手法在当时是超前的,比如开头用黑白老电影交代Butch和Kid领导的山洞帮和他们的江湖地位,用历史上的老照片交代三人漫长的逃亡之旅。

《阿甘正传》的导演泽米基斯非常喜欢《虎豹小霸王》,不光借用了片中配乐,连这种辅助叙事的手法都拿来致敬,所以我们在很多历史画面中看到阿甘的身影,让这个如此不真实的人物在观众心中有了脚踏实地的真实感。

其次导演将一部西部片中本该重点描写的情节全部轻松地带过,而重点放在了两人的生活和不断地拌嘴吵架上。对看惯了大英雄大镖客形象的观众来说,还没有人将主人公如此亲和的一面全盘托出的。

而因为这种处理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英雄我们不知道的一面。对于Butch的高明和Kid的枪法基本上只从旁人交代,而狼狈地逃亡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片中第一段逃亡戏持续27分钟,二人用各种方法摆脱追击者,最终被逼到山崖边缘。Butch主张跳下山崖从河中逃走而Kid坚决要决一死战。原因竟然是Kid委屈地说:“我不会游泳”。

而片尾两人决定改邪归正路遇匪徒时,面对对方六个人,Kid希望Butch负责干掉两个,Butch也委屈地回应:“我从没开枪杀过人”。

这种戏虐英雄的手法确实让人忍俊不禁但很容易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后来被很多导演所熟练使用,比如杜琪峰不止一次地在影片中安排做黑社会的林雪不会开车,同样非常巧妙。

圣丹斯
「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会看到希望的转机,电影艺术应该作为寻找希望的力量。」

——罗伯特·雷德福
在雷德福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他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来自奥斯卡的认可,但电影和艺术是多样性的,他想跳离这个圈子,帮助和奥斯卡“背道而驰”的独立电影和电影人。

于是他用自己在《虎豹小霸王》中的角色名字创办了一个电影节,就是今天全世界最大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在1985年的第一届就捧红了日后大名鼎鼎的科恩兄弟,获奖影片是他们的处女作《血迷宫》。后来不仅有昆丁这种在圣丹斯一战成名从而晋升为一代宗师的案例,也有《朱诺》这种通过圣丹斯席卷全球票房的小成本制作。

索德伯格的《性、谎言和录像带》、诺兰的《记忆碎片》、《阳光小美女》、《爆裂鼓手》以及今年大热《海边的曼彻斯特》,圣丹斯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停地为电影届输出新鲜血液。

现在的圣丹斯已经被看作独立电影人寻求更大机遇的最好平台。然而只有一部影片可以在这个电影节上会永远循环播放,那就是《虎豹小霸王》。

自行车的浪漫
一部浪漫的电影是什么样子的。
我心中,《柔道龙虎榜》是浪漫的,梦想的起死回生,比生命的来去更震颤心灵。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是浪漫的,那么恢弘的时代也不曾打扰一对相爱的心。
《死亡诗社》是浪漫的,Oh captain my captain,我的船长请你继续航行。
《虎豹小霸王》是浪漫的。就像那漫天的美金,张狂而诗意。
在玻利维亚第一次抢银行的时候,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用西班牙语和人说打劫。学了一段时间后去打劫甚至还拿着提示字条。这种玩世不恭的浪漫已经很难再被复制,尽管一个不会游泳,一个不会杀人,但他们却成为了神枪手与智多星的代名词。

前文中说到的自行车,更像是两人命运的象征。自行车的第一次出现是小镇上有人招募民兵团。自行车的推销员就这么理直气壮地借用人家的场地开始推销这个所谓的“未来”。因为有了自行车,人们不再需要一直进食还难以驾驭的马匹了。

第二次出现自行车,是Butch出现在埃塔门口,带着埃塔见识了所谓的“未来”。然而表演以翻车而告终。

第三次当三人决定离开美国开始北美逃亡生活时,Butch将自行车丢弃。

老派的牛仔们是骑马的,无论那27分钟的追击反追击戏份,还是在南美的打劫逃亡,二人始终是在马背上渡过的。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代表着新好莱坞的崛起,无论是导演还是明星,似乎一夜之间都换了个活法。而这部电影讲的内容,确实老派牛仔的消亡。那些浪漫的、潇洒的牛仔大盗,黄沙滚滚的西部片,似乎都在新好莱坞运动中,封箱盖棺,只留回忆了。

片尾,面对一支部队的军力,两人已经满身弹孔。Butch还侃侃而谈地和Kid说,下次我们去澳大利亚吧,Kid说我已经听够你的主意,你的主意从来都糟透了。Butch说起码澳大利亚是讲英语的,我们再也不用不知道如何打劫了,Kid顿时无力反驳。

埃塔说,我可以跟着你们浪迹天涯,我可以跟着你们抢银行劫火车,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不要看到你们死。

于是当二人冲出去,满山炮火响起,画面定格,如仪式一般,我们也没有看到二人的死亡。就如同被抛弃的自行车,本可以拥抱未来,但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死得其所。

这才是浪漫。

<图片1>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

又名:神枪手与智多星 / 智多星布奇与太阳舞小子

上映日期:1969-10-10片长:110分钟

主演:保罗·纽曼 / 罗伯特·雷德福 / 凯瑟琳·罗斯 / 斯特罗瑟·马丁 / 

导演:乔治·罗伊·希尔 / 编剧:William Goldman

虎豹小霸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