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上映的这部热门电影《封神》,我从头到尾吃瓜,倒是年底忽然觉得还是应该实事求是的感受一下。
电影为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大商二王子殷寿带领亲手调教的质子旅和殷商大军征讨叛乱的冀州侯苏护,却无意间解除了轩辕坟中妖狐的封印。妖狐附身苏护之女妲己身上,帮殷寿杀兄弑父夺得皇位。然后天降灾异迫使他做出自焚祭天的决定。天上仙尊为避免生灵涂炭,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期救拔苍生,本计划献给殷寿,但看到残暴后决定逃走。同时曾视殷寿为明主的王子殷郊以及西伯侯质子姬发也发现了商王的私欲和妲己的诡异之处,于是质子团分裂,各自为战。
历史小说中封神之战起于人祸,电影第一部就着重讲了战争的起因——殷寿。但与以前历史不同的是,这里的殷寿多了英勇隐忍,少了骄奢淫逸,他在费翔俊美气质下更像一个霸王,而非祸乱人间的恶王。
电影中众多实力派演员加盟,塑造了悲壮的臣子、悲愤的王后、凶恶的妖怪和骤然下凡不着调的神仙。整体演技和气质都挺对味,除了黄渤演姜子牙少了人神链接那股子应有的缥缈感。
而戏剧冲突大部分集中在青年演员饰演的质子团。他们的肉体令人久违的惊艳,但是演技拖了后腿。他们对殷寿从敬仰到慌乱到质疑到反对的心理转变没有起承转合,只有闯莽的震惊和怒吼,于是实力演员搭好的情节递进到质子团这里,就成了突兀的空。
再说标榜的工业化,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觉得封神花大价钱的布景和培训所创造的美轮美奂类似一种封建工匠式创造,而非高效率的流程演绎。真正的工业化在于成本控制,在于流程复制,而不加班只是基于社畜的同感罢了。
总之,我期待传统文化的革新和再创造,但可惜《封神》的情节设定没有让我信服,尤其是封神榜作为神仙大战的主题变成了类似指环王的神器争夺战,我很难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