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浅如我,当初想去看《封神第一部》(下称“封神”),完全是冲着娜然版的苏妲己看看。毕竟电影上映前的宣传貌似挺拉垮,例如海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几年前同样是封神题材的电影,还有立了要比肩《指环王》的“豪情壮志”的flag,都让人会感觉这似乎是一部烂片。
但观看电影后,你会发现这也许是制片方另类的宣传策略,目的是降低你的心理预期,等到进戏院看完之后,发现原来还真不是完全一回事——这部电影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当然这其中也带来很两极分化的口碑,但对于某瓣评分7.9来说,我觉得电影是完全对得起这个分数。
笔者看过TVB版本的《封神榜》,难免会拿这部剧和电影做一些比较,想当年,少年的我看到这剧情是如痴如醉,也没觉得当时的特效有多么的五毛钱,完全是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的。如果说这部电视剧通过哪吒为主角来讲述一个前半部关于孝道,后半部则是他关于获得新生后的建功立业,虽然其中难免有些很现代的无厘头情节,但讲的还是一个很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而对于《封神》来说,则是通过姬发作为主线,讲述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故事的同时,也讲述一个很中国价值观的故事,那就是——天下为公。虽然这里面有人提到有西方弑父和权力的游戏的画面质感,但其本质还是离不开天下为公的,所以这里就必须说导演是借鉴参考国外优秀的经验,再通过中国神话的外衣讲述国家需要明君,为社会正向发展做贡献的,不然就失去其合法性,会弄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剧情就不剧透那么多了,故事是足够吸引的。
先说一下缺点:
不稳定的特效场面,特效和美国大片相比较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在流浪星球2之后我们的电影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封神》发挥就有点不稳定了,如果去戏院看的话,大屏幕可以将很多特效的不足之处忽略掉,但在部分特效运用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失真。
因为时长问题,有些过场可能会走得很快,例如踏平冀州那一幕,大战没多久就跳到苏护被围歼,又例如姬发和崇应彪私人恩怨的不了了之。
妲己不稳定的颜值,还有导演个人的一些恶趣味,例如妲己跳舞之后的销魂一叫。
说完缺点,优点来了:
剧情是没问题,还是比较流畅的,关于天下共主的理念,也很自然而然的抒发出来,围绕这一个理念展开剧情完全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话虽然说有不少的西方故事的痕迹,但用的好就是参考借鉴,可以为己所用。
还是娜然妲己,在静态画面上还是非常动人的,但这版妲己似乎比较像洋酒,第一口喝下去会很刺激,但再继续喝下去就会觉得腻,容易。
质子团的卖肉,不可否认,应该还是很吸引异性观众的,毕竟是实打实的封闭式训练,肌肉是肉眼可见的练出来了。在现在所谓“小鲜肉”、流量当道的当下,一定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虚无的娘娘腔,宣导男人的阳光之气。
在细节方面,创作团队还是把握得不错,例如那时候有大象,杀敌之后用人头骨做酒杯,盔甲也是参考商朝的现实考古做二次创新。也因为商朝离我们年代久远,相对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而且又是关于神话的故事,给人发挥的空间又比较大,作为一个系列来开发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可以这么说,《封神》有着和《流浪地球》系列一样,打造电影工业的基础,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神话古装电影提供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为中国电影继续打造中国式大片的发展有重大帮助。
另外也要提一下戏外的一些自来水或者说营销因素:
正面的——
1、费翔的殷语推广在抖音等平台,人人争相模仿。
2、娜然版妲己的哈基米属性。
负面的——
1、乌尔善关于汉蒙言论的迷之历史自信。
2、娜然在外网关于花木兰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知识的缺失,立场值得考究(毕竟是外国人)。
正面的自来水,可以稍作调侃,热度提升。对于负面的,我们坚决反对与打击,在舆论上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既然遇到部分主创有问题的,只要针对他们的事情给予教育、引导与改造就好了。再不行就是对个人的封杀,完全没有问题。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一部电影是几千人一切共同努力的成果。
总的来说,《封神第一部》瑕不掩瑜,作为暑假档国产电影最高分的作品,如果再努力一下,也许可以达到《流浪地球2》的高度,所以还是挺期待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符合我心中封神的形象,个人来说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