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遗憾,乌尔善看剧本时,为什么不考虑从八百质子初入朝歌开始,拍一部《朝歌岁月》呢?
小质子们在家时或受宠或被冷遇,但初来朝歌,大多还是懵懂无知,对这座庄严的都城,有敬畏也有好奇。在朝歌的日子,当然没有家里那么好过,满是汗水和苦训。但是一帮孩子在一起,每天最大事情就是训练,日子也算单纯充实。商王次子殷寿看起来真是大英雄,带着儿子在质子营与他们同吃同住,一招一式都手把手地交给他们。
殷郊每日努力努力再努力,最大的苦恼是担心自己会泯然于一众质子。他是殷寿的儿子,他也要足够优秀,衬得起殷商子孙的身份,换来父亲更多注视的目光。
姬发从小长在家人的宠爱和关怀下,即使来到朝歌也满身阳光。这里的生活有竞争但也有朋友,对他来说充实且有挑战,他很喜欢。唯一的缺点是远离西岐,不能常常见到父亲和哥哥。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崇应彪早早知道,自己会是一个被舍弃的棋子。他来到朝歌,看着一群懵懂天真小屁孩,尤其是那个姬发,总在炫耀自己的哥哥有多好。都被送来做质子了,还认不清现实,真是蠢得可笑!每次听姬发提起那个叫伯邑考的人,他就气得睡不着,第二天一定要找机会和姬发打一架。殷寿也是一个满口假仁假义的小人,总和大家说“你们来了朝歌,就是我的儿子”。这种空话,只有傻子才会信!但是殷寿的手上有军队有权力,比起已经抛弃他的父亲,殷寿能给他的更多,崇应彪也愿意听听他一时的鬼话。
伯邑考在西岐跟着父亲学习料理政务的间隙里,总是会想起远在都城的弟弟姬发,不知他过得好不好。稍大几岁后,他偶尔也会乔装一番,独自骑着雪龙驹悄悄去朝歌城外转转。幸运的时候,能碰见在守城门姬发,小孩隔着入城百姓的队伍,竟然也能认出他。兄弟俩短短见上一面,伯邑考又得回西岐了。他转身背过城门而去,不知道城门之上有一个默默注视他和姬发的人。——崇应彪从城上看到两人无言的对视,想起每次姬发看到他时眼里亮起的光彩,暗暗猜想:那个身骑白马、披着满身暖阳而去的人,原来他就是伯邑考么?
天下的风起云涌、百姓的民不聊生,离当时的他们都还很遥远。殷寿看着一点点成长的质子团,变成一柄柄锋利的刀剑,像他日益膨胀的野心,只等一个机会到来🗡️。
PS. 如果不能补前传,乌尔善能不能在二三部里多塞点八年质子生活的闪回,让我再多看点考彪,求求了。
#封神三部曲# #如丧考彪# (https://weibo.com/2168243842/NegYYnST8)
---------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前两天看到这句话,一下就想起苏氏两兄弟。苏全孝在殷寿“最勇敢的儿子”谎言里自刎而死,孝于殷寿而非苏家。苏全忠为守冀州城而死,忠于冀州百姓而非殷商。
兄弟两人的名字反差倒错,却又莫名契合了他们的人生。像故事一开始就写下了命定的结局,无法避免,也不可逃脱。
(https://weibo.com/2168243842/Nj4LUA5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