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开始播的时候是整个国产剧还能出新出优佳作不断的十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这剧断断续续看着,觉得晦涩难懂,阴暗忧郁的片段看得人很不舒服但又说不出来哪儿不对。十年过去了,片子还是那个片子,其他的都物是人非了。一干演员变化不说,该分手分手,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电视剧市场也是变化太大了,好看的,哦不,能看的剧越来越少,这智商低得发指,没有逻辑,假大空,甚至抄袭,让人看了一点营养也没有却收视率长虹的片子层出不穷,真是恶心。十年过去,我也不知怎么的就又回味起这部神剧,完整得看了一遍,以前疑惑不懂的地方竟有一些明白了,看来时间还真是推着人向前走啊。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会看这部剧,更不用说看这篇文,我只想记下来也算一点点心得。豆瓣评论有好几篇都看不顺眼,短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时候讨论一部剧可以不用把目光一直盯在喜欢或讨厌某个人物,演员上呢,何况这部剧。人,要多复杂有多复杂,这片子里的人,不贴标签,不脸谱化,有人性,没事儿乱贴标签干甚?现在的大众审美,特别是女性喜欢的女人性子,我所了解的是要么古灵精怪,善良纯真,要么霸气御姐,敢爱敢恨。可是,人,不能这么划分。甚至,有的两者兼得部分,有的不同时段是不同的性子,不同心情是不同的性子。剧中的女性角色,我看着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有美丽敬佩惹人可喜之处,也有冷漠自私令人惋惜之处,对她们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有强烈的喜恶之情,还真是不能理解。我不是喷子,有人这样做也是他们的自由,只是,品味这种神剧,通过过分强调喜恶生生把片子的整体割裂开来,我觉得太可惜了。

少年天子,主角嘛当然是顺治,众星拱月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女性角色。先说说争议最大的乌云珠吧。我没有看过原著,就这部剧来说我真的不能不喜欢这个女子。她表面上温婉贤淑,清丽脱俗,才德兼备,似乎向玛丽苏白莲花那边走了。事实上呢,不是,她不是寻常的大家闺秀,不是中规中矩的提线木偶。她的特别在于她心胸开阔,内心里坚韧倔强,堪比男儿。博果尔虽是一介武夫,却慧眼识珠,晓得她的不同。她的父亲是武将,母亲早逝,继母不淑,幸得吕师傅这样的好老师,终于长成这样的才情胸怀,一幅字得众大臣称赞,一幅画得天子垂青,可以和天子心贴着心,陪着他度过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乌云珠为人所唾弃的部分是,为了一己私情,间接害死了博果尔,嫁给顺治有悖伦理。我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吐沫要淹死这个女人,已经是什么年代了还要嚼这种舌根子,请问,看美剧的时候两两混搭怎么没见卫道士喷?乌云珠和顺治的爱情很纯洁,惺惺相惜,互相取暖,在这紫禁高墙内艰难地搀扶着彼此。一副水牛图,一次初见对视,一张悲辛无尽,一阕江城子,何处不动情,何处不感人?两颗相爱的心就像异性磁石吸引着对方往前走,一步一步;也如一根刺,埋长在这心窝里,想到别离就如坐针毡,为自己不平,为对方怜惜。乌云珠何尝不是个敢爱,聪慧,有主见的女子?进宫前婉拒与安郡王的婚事,一心要进宫嫁与举国最有权力,和自己一样喜爱汉学在马背上长大的少主。冥冥之中只想见一面,入宫后的种种凶险和不确定都顾不得。心比天高的她注定不会爱上不懂得自己的博果尔。至于博果尔之死,后面我再说。乌云珠实在不是传统的女人,否则结局也是以死明志然后立上贞节牌坊。她心里有一把火,驱散了顺治心里近二十年的阴霾。乌云珠和顺治的爱情事实上的确建立在鲜血之上,但是,为了这份爱,乌云珠和顺治都做了平生最疯狂最勇敢的事情,他们不是不近人情,不是杀人狂魔,他们只是主动追求了自己的幸福,一生只有这一次,我从心底里为他们叹息扼腕。

静妃,和乌云珠有很多相反的地方。她是个外强中干的女人。表现得伶牙俐齿嘴不饶人,一把烈火灼伤顺治也连带着烧毁自己。事实上,她很脆弱,她把伤口遮掩起来,疯癫残忍地杀害无辜的孩子,结果伤口溃烂,毁灭。大婚时皇上和皇后红妆坐于喜床之上,皇上掀开盖头,说一句你比小时候好看了,分享瓜子,为她摘掉下巴上那个瓜子壳。可是,大婚那天瓢泼大雨,她奢妒,她还以为自己是那个无所顾忌,想打谁打谁,想骂谁骂谁,纵着性子驰骋草原的蒙古格格,最终将顺治的耐心一点点打磨掉,自己的心性一点点怪戾起来,恶性循环,无法回头。静妃将自己的爱慕反射成疯癫狂躁给最爱的人看,希望他能注意,他能转圜,可是甚至输给了自己看不起的小丫头。她很聪明,但是她不懂得退让,做了最笨的事,那一泓温柔藏在内心深处,直到最后,她跪在地上痛哭,她将女儿心事一股脑儿倒出来,她要作可以时时陪在皇帝身边的贵妃。只是,时间太晚了,面前的这个人,已经出家为僧,忘却红尘,自己,和他隔了深深的鸿沟,再也无法逾越。

花束子,就如她的名字一样,那么微不足道,一束小花儿,一阵芬芳,对顺治,也许只是如此吧。她话不多,可是做的事一件件都是有力量的。她喜欢顺治,宁愿挨打受骂也要呆在坤宁宫,不声不响表达着身为下贱的意愿。顺治让她骑皇后的马,她不会骑,可是还是上马,顺着顺治的心意,即使掉下马。可惜顺治只当她是和皇后赌气的工具,并没有正眼瞧过她。花束子目不识丁,听着江城子只能怔怔然,也不会品赏水牛图。她知道自己配不上,于是勤勤恳恳练字,但还是挽不回皇上的心,佟腊月的袅袅娜娜把它勾走了。善良没有用,她忍,忍到孩子没有了,恩宠没有了,父母没有了,最后自己也没有了。对于静妃,花束子的感情是复杂的:一开始虐待她,后来又害死她的孩子,但是渐渐地,静妃和她因为同一碗打胎药命运相连,多少个深宫寂寞日子,她们互相依靠,互相安慰。同时可怜人,这份熬出来的感情真挚深厚。花束子的眼睛,从一开始的温柔惶恐,到情深意重,再到癫狂恐惧,最后坚毅绝望,只可惜花期太短,太短。

佟腊月,冬日里生的腊梅,天边的那弯冷月。她将顽劣天真的性子收起来,为了家族荣耀,学会守规矩,一颦一笑都迎合着天子,忘记了自己是谁。果然,皇上看重她,喜欢她的学识,庄重,温柔,小小的娇媚。若不是那一句”太子“,皇上敏感觉察出佟妃的野心而疏远她,也许她可以一辈子受宠。她不为自己活着,在失宠后抓着吴良辅这根救命稻草,恶心,却只能顺从,一颗心只为儿子。谁还能记得那个刚入宫扑蝴蝶的佟腊月?谁还能记得喂鱼食而乐的佟腊月?

顺治身边有很多的女人,但是他很寂寞,懂得他的只有乌云珠。即使再选几次秀女也不一定可以选出一个乌云珠,举世就只有这么一个乌云珠。朝中大事听太后的,两朝皇后听太后的,年轻的顺治心里只有这么一句呐喊,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凭什么要听你们的?乌云珠终于出现了,知己难逢,顺治疯魔了,他一定要得到她,就这一次,不能听太后的了,就这一次,做自己的主。可惜乌云珠不在了,再没有前进的动力,他遁入空门,他自由了,丢掉了龙椅,丢掉了枷锁,大清国将他击碎了,他放弃了,他将自己丢入悲伤的深渊,一切都结束了。

说起知己,宫中除了乌云珠,在顺治童年和少年时代,要数岳乐。安亲王结识汉人,是顺治汉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样的喜欢汉文化,重视汉臣,推行仁政,反对杀戮。甚至在最后想交付江山的人就是安亲王。顺治年轻气盛,喜怒无常,岳乐的沉稳老练,形成鲜明对比。他懂得顺治的苦衷无奈,为他难过叹息,但始终也记得顺治不是自家兄弟那么简单,他是皇上,因此话不能点透,距离不能太近。岳乐的拳拳兄弟之情,忠心耿耿,谋算智慧,既是兄弟,也是良臣。

吴良辅算是最能看透顺治心意的人了,他是前朝留下的宦官,聪明狡黠,知道怎么玩弄手腕,同时又知道自己是个不完整的男人,是个奴才,是条狗。吴公公是个复杂的人,他对待耷拉吴父子情深,对待其他小太监知道抱团捐银子救人,对待佟妃欲望尽显,对待钱财贪婪,对待顺治忠心,对待索尼满肚子怨愤。他虽是督太监,但知道已经不是明朝了,改朝换代的大清朝给他再大的权利也不把他当人,只当做能打能踹的一条狗,保不齐哪天就剁了他。奴性,是自从骟了那一刀就深深植在心里的,其他的,他想得开,看得明白,满嘴京味地调笑着别人,也调笑着自己。一世轮回,开头捂死别人,结尾还真轮上自己。怪谁?

前面说到的博果尔之死,乌云珠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正如吴良辅说的,他的死福晋推了一把,皇上推了一把,满朝嘲笑他的宗室子弟推了他一把,太妃也推了他一把。博果尔的雄心就是作第一巴图鲁,可是眼看简亲王率兵南下,皇上却不委任自己,他的心死了一半。他的骄傲,他的重担,是太妃给的,是太妃的殷切希望压垮了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喜欢乌云珠的天然大气,没有错,他也是个不矫饰的人,可是他不喜欢她的臭墨味,看轻女人,新婚之夜也要舞剑不懂儿女私情,只知道去督练营缺乏关心,将乌云珠硬生生地越推越远。倘若博果尔有顺治一半的文才和敏感,乌云珠恐怕也不会抓住幻想的天子不放吧。太妃始终不服气,当年的皇贵妃没当上太后被妃子抢了去,自己的漂亮勇敢的儿子没当上皇上被福临抢了去,于是不听叔王劝阻,和皇上太后争短长,于是输得干干净净。儿子死了,自己疯了。她哪里知道权利的争夺不是靠漂亮的脸蛋和位次的高低,而是政治手腕?认命认输,才是活下来的方法。

说到这里转过头说一说少年天子顺治,他的一生,短暂而苦涩。童年阴影是多尔衮,一个暴戾而权倾朝野的人,他自己最畏惧的人。这一切养成了他软弱胆小的性格,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没有安全感。母亲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将他推上了龙椅,却限制他的权力。孝庄看不得小皇帝不懂事,屡次教导他,校正他,希望他眨眼成熟起来。而顺治激进的治国之道,偏汉轻满和孝庄希望平稳过渡相反,母子俩矛盾越来越深。顺治在最后心灰意冷,饮下毒药,告别了所有的重担和烦扰,也实在是对母亲的深深失望。孝庄颁布的罪己诏,实在也是对顺治的深深失望。

皇权和皇上是剥离开来的,皇上不是想做什么做什么,他受整个统治集团的限制。孤独,彻骨的孤独,没人能懂得孤独。很难想象这么多看奏折的深夜,他是怎么置身于空荡荡的大殿,怎么看天上的冷月,怎么忍受肃杀的气氛,怎么和那么多虎视眈眈的人斗,怎么面对还没统一的江山。紫禁高墙内,这一出出悲剧是谁造成的?这一个个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是谁蹂躏的?不是皇上,也不是太后,是皇权。高墙内的所有人都只能按着这出戏上场下场,硬着头皮走下去,坦然接受着镣铐枷锁。自由,是不存在的,想争取,只有生不如死。

还记得叔王曾经说过,他和多尔衮拉着六岁福临的冰冰凉小手登基,小小的身子坐在龙椅上,聪慧沉稳,他哭了。大清朝整个希望压在小小的肩膀上,最终把他榨干了,压垮了。太后对着玄烨说福临,像一个轮回。又一个小小的身子需要扛住重担,坐上对他来说太大的龙椅,身后是整个天下。

少年天子(2003)

又名: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上映日期:2003-09-18(中国大陆)

主演:邓超 / 潘虹 / 郝蕾 / 王辉 / 何赛飞 / 霍思燕 / 李建义 / 李法曾 / 武利平 / 郑天庸 / 杨蓉 / 崔波 / 薛亦伦 / 王灵 / 李修蒙 / 卢勇 / 山鹰 / 张春年 / 李东翰 / 佘南南 / 

导演:刘恒 / 何培 / 编剧:刘恒 Heng Liu

少年天子相关影评

四毛毛
四毛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