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
残阳斜
生与死
永相别

来去之间
重重叠叠
云中梦中
不见天阶

苍茫人生 古来阴晴圆缺
爱过恨过 临行依然不觉

笑声伴泪水
奔流年年月月
此生悲喜难决

但愿
风雨路上独行夜
你如花我如叶 如泣如诉
我是飘零叶
此去永相别
来生相逢处
你我
泪难歇

每次听这首《永相别》,都会在内心深处引起深深地感动,或许,在今天人们的笔触之下,真的能够融进思想与感悟,与几百年前的逝者遥遥相对,去书写一代天子与一个女子之间的脉脉真情吧!
看过凌厉的《少年天子》,看过刘恒改编后的剧本《少年天子》,也看过拍摄出的演绎在荧屏上的《少年天子》,可以说,剧本与原著的故事情节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董鄂妃乌云珠都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她与福临、与庄太后、与后宫众妃嫔甚至与整个大清朝的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作者简介:
凌力,本名曾黎力,籍贯江西于都,1942年出生于延安,在黄土高原上度过了她的童年。自幼喜爱文学、历史, 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12年后,终于归入历史的研究和文学创作。1978年至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自1980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及《梦断关河》,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高丽等文本。她的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暮鼓晨钟——少年康熙》获199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庆祝国庆45周年征文佳作奖;《梦断关河》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和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少年天子》是她的“百年辉煌”系列第一部,第二部是《倾国倾城》,第三部是《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她的小说其艺术描摹以鲜活的人物命运做底蕴,并带有史家的研究与发现,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文学功力与艺术品位,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对于选择历史文学创作的路,凌力坚定不移,穷一生之心血而无悔。她有一个宏伟的构思,要写大明崇祯到大清康熙末年整整一个世纪,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凌力选择了中国历史文学领域的一大系统工程。她在《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后记》中说:“大题目,难题目,任重而道远。” 。

文章小品
乌云珠的父亲是满族将军颚硕,母亲是崇信李卓吾的江南才女,师傅是钱塘老名士吕之乐。满汉文化的交融,造就了乌云珠这支奇葩。她有满洲格格的豪放开明和洒脱,又兼备汉家才女的聪慧、蕴藉、温柔和多情善感,因此外柔内刚,含而不露,有心胸有见识,又有绝代的姿容,可谓是明艳惊人。然而,她的生母早亡,继母刻薄,慈父又愚钝不得志,她自小又因为母亲是南人而备受欺凌,她单薄的长大、寂寞地开放,正如她的名字所示,漫天的乌云不能遮掩明珠的光彩,落在污泥般的俗世里,她照样微笑着翩然经过,足不染尘,却留人余香。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不俗的气质和见识,使她在等待进宫选秀时,不像其她应选的八旗格格一样渴望着有朝一日成为尊贵无比的宫妃,而是心中告诉自己“千万不能随波逐流,自误终身,无论如何,要争得个‘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真正令她深夜不寐,辗转愁思的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少年天子能不能真的和她“和鸣”“于飞”,是否值得她入宫。是的,她的见识使她想要追寻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夫君而不是君王,她的婚姻她的爱情都将是她对得起自己的决定,他可以用国家大典选她,她也可用自己的办法选他,如果不行,她宁愿不进金碧辉煌、锦衣玉食的皇宫。只是她或许没有想到,就因为那次特殊的“选择”, 那次在围场上男扮女装的混入,那次遭遇意外得到他的营救,那次遇上的他漫不经心的目光,使这个骑在马上坐拥天下的男人深深印刻在了她的灵魂中。
只可惜命运的捉弄,使她成了博果儿的福晋,成了他的弟妇。然而,在内心深处,她始终不能忘记曾经的深情,她盼望见到福临,甚至庆幸成为了他的弟妇,并以这种身份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他重逢。
凌厉的笔触就这样在无形中给乌云珠写下了悲情的命运,给她今后更加艰辛的生活沉淀出浓郁的苦酒。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造成满汉两大民族文化的互相冲突与渗透,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却不断遭受保守势力的阻挠。他作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处于满汉交界处的少年天子,既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又有自尊和自卑、刚愎自用和脆弱的双重性格。入关前,满族社会正经历着封建化的过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而入关之后,他们竟要统治一个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经济发达、文化渊博、人口众多的汉族,这对满族统治者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就形成了顺治皇帝的自卑心态。然而,骄傲的天子从未承认过潜意识中的这一点。“如果汉人的文弱能被满蒙的尚武精神所加强,而满蒙的野蛮又被汉人的文明所开化,大清国满蒙汉一体天下,不是会比历朝更强盛吗?”少年天子个人对满蒙汉文化的交融充满期待和光明的憧憬。他多年刻苦学经读史,想要有所作为,以英主明君流芳青史。少年的雄心勃勃,使他祈求着天下一统而后大治的局面,然而,他的每一步除旧革新都要受到阻碍,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关外的祖先的制度已经与如今的统治秩序不相符合,然而,满洲贵族却不能够容忍在清朝的统治中借鉴明朝的制度,更不能够眼见满族的帝王醉心于汉族蛮人的文化,这甚至成为对他们的侮辱。满汉一体是太遥远的神话,当他面对江山社稷的现实时,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改革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朝廷内外,君权与满洲贵族势力、满洲贵族内部、满臣与汉官,所有的利益集团之间都是矛盾冲突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中,执掌君权的福临想要满汉一体,谈何容易。
政治的不如意使他心力交瘁,情感的纠葛又给他带来无边的苦痛,这个少年天子对符合意愿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追求又因牵连着宫廷权力的争夺引起了爱与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他力排众议废掉了第一个性格不合的皇后,想要册立宠爱的佟妃,又因考虑到江山社稷、考虑到蒙古四十九旗不得不放弃,而失之交臂之后再次遇到的乌云珠,又已是他弟弟的福晋。或许,对于汉人,即使是一个妃嫔,也在政治的漩涡中难留栖身之所。乌云珠是半个汉人,也是在政治斗争中无辜牺牲的生命。
有人评价说福临与乌云珠的感情是一种神交,真是说得恰到好处。初遇(其实是第二次,但是在围猎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救的是她)乌云珠,是在第二次大婚时,他因为心烦意乱,在坤宁宫中漫无目的地闲走,冷不防,听到一个甜美的声音,“像低吟的洞箫,随着清风和花香,飘到福临耳边”,说的是唐诗,是汉话。只这一听,便已得到了这位钟情于汉文化的天子的倾心。在宫闱之中,无论是太后太妃、主位贵人或者宫女太监,一概说的是满语,因此,对于福临来说,能够真正成为他的知音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乌云珠的出场无疑是凌厉安排的一场无懈可击的偶遇,正因为对知音的渴求,对政治婚姻的厌烦,使福临希望见到说话的人,而乌云珠的脱俗和天然不受雕饰的开朗从容的气质,便在一霎那吸引了福临的眼睛。一见钟情不是仅仅局限在外貌,更有深层次的内涵的吸引和相知的情感的碰撞。仅仅几次交谈,更是他为她的见识和气度所感慨。她爱他,一直以来的情感堆积在心中终于可以倾诉的时候,她却没有急于让他了解自己的心境,她向他提出江南十姓案,提出清初的严厉的政法给无辜百姓带来的深切灾难,她暗示性地告诉他江南是财赋所出之地,告诉他永历伪朝和郑成功对江南的影响,告诉他安定江南人心、安定江南地方的重要,在他向自己倾吐对江南十姓案、对诸王兼六部事、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看法时,她仔细倾听,说出自己意见。她和别人不同,乌云珠像是那个时代最终极最理想的一种表现,她的才情,她的雍容大度,她的灵活聪慧,还有那一团令人起敬的儒雅的书卷气,都在给予一个王朝最初的洗礼。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她的熏陶点染了她的气质与涵养,对于顺治来说,她能读懂他的心,是他难得的红颜知己,是他满汉一体思想最有力的支持者。朝廷官员以及他最敬爱的额娘,对事情考虑得更全面,永远有说不尽的担心和对皇室尊严的维护;皇后虽然秉性淳厚,却是有德无才;其他妃嫔,她们在他那里寻求的是恩宠,是地位、权势和金钱,她们媚他、顺他、怕他,就是不爱恋他,甚至于他宠爱的佟妃,也失去了仅存的小马撒欢似的活泼劲,开始为了想要争得更高的位置刻板地活在人工雕琢的调教之下。只有她,她懂得,皇帝是天下万民之君王,并非满洲一部之酋长。她的出现,像荒凉沙漠上流淌的一道清泉,给予他的生命一泓灵动的色彩,在他的心中有强烈的对比,而这一切,使他近乎疯狂的爱着乌云珠。
他对乌云珠,是一颗真心对另一颗真心的爱慕、怜惜与敬重,他怜惜她的处境痛斥博果儿,与她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宫的三千粉黛从此尽如粪土,他的眼中只容得下这一个女子。庄太后对乌云珠也是充满怜爱,她曾叹息像乌云珠这样有见识又是福临痴心所爱的女孩,当初没有留在宫中实在是埋没了她,不然,她真正是福临的贤内助了。只是,怜爱归怜爱,当她与福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时,她必须为维护皇家的体面出来干涉。福临几乎绝望的纵欲的反抗使太后让步。最终,坦白之下,博果儿在羞愧和愤怒中自尽。博果儿的死不啻为一种成全,她艰难地咽下这幸福,强忍住良心无休止的鞭挞,同时,兄纳弟妇,在汉人看来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也给他们带来道德上的枷锁,然而,她固守着这份柏拉图式的爱情,尽心竭力想要超越她所能承受的极限,只是,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之后的相聚,却又是另一段血雨腥风的开始。福临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他,在他心中,她不是一个妃嫔,而是他的妻子,是他儿子的母亲,在他的口中,她没有名号,只有名字,只有乌云珠三个字,使他温存地、深情地、激烈地、近乎撕心裂肺地呼喊着,思恋着,他因为深爱乌云珠的灵魂,连带着深爱她所生的儿子,他看襁褓中的四阿哥,饱含骨肉亲情,眉眼间都是疼爱的光彩,连他自己都承认对四阿哥的偏爱,看着他,就像是在看着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政治,他都把乌云珠当作自己情感的最坚实的依靠,他同她谈论诗词曲赋,也谈论国家要事,她熟习汉文化的诗词曲赋,与顺治产生着心灵上的共振,在举步维艰的改革道路上,乌云珠是他唯一的安慰和勇气,只可惜,他们的惺惺相惜在牵扯到朝政的利害关系时,已不能被视为单纯地感情。这所有的爱,都像是一股毒素在其他妃嫔的心中蔓延。乌云珠,因为一半流着汉人的血而遭到众人的排挤和咒怨,她所得到的恩宠,转换成后宫妃嫔们中伤她的暗箭,并且,将顺治渐习汉俗、亲近汉臣、改革祖制完全归于了她的罪过。若是平凡夫妻,他们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伴侣,只是命运交给他们的是最尊贵的地位和最风起云涌的生存空间,他们不能够安静地享受世俗平凡的幸福。
最终,皇四子遭到陷害而夭折。只是,顺治从不相信亲贵们明谏暗传的那些天罚天警的危言,不相信皇四子的死是因为自己亲近汉制而引起的朝廷上下的不满所致,直到太后把谨贵人害死皇四子的真相告诉他,他才害怕了,寒心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天意民心。透过“天意”,他看到的是满蒙亲贵对汉制汉俗的深恶痛绝,是他们对他离经叛道行为的强烈不满。他不知道,这不满会到什么程度,会引起什么后果……只是,他的意志在被慢慢摧毁,同时倒下的,是董鄂妃纤弱的生命。乌云珠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长大了,读了许多书,懂得了文武兼备、宽猛相济的道理,更发奇想:父族尚武,百战百胜,骁勇无敌;母家尚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功文治熔于一炉,必然锻出古今中外从未得到的宝剑;满汉一体,大清必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国富民强不就指日可待了吗?……妾妃不敢说与陛下志同道合,但自认是陛下的知音。皇上所作所为,皇上所想所念,妾妃以为都是识大局知大势,合乎天地正道。妾妃愿为此百年大业略尽绵薄之忱,便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啊!……”一个女子的胸襟与见识,竟是那些满族亲贵也比不上,只可惜,香消玉殒,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
乌云珠的一颗滚烫的真心,使她太想做一个完人,宫廷中的撕扯拼杀,耗尽了她的生命。她心灵的那根弦绷得太紧,因为渴求和隐忍颤抖得太厉害,终于,这根细线经不起丧子之痛、禁不住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的折腾,终于戛然折断,在最好的年华凋零陨落。红颜知己的远离,政治上的失意,顺治的心灰意冷,在二十四岁时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终其一生,顺治在政治上的失败和爱情上的破灭,成为一个时代的剪影融入历史的洪流。
而在充斥着权力和尔虞我诈的皇宫中,乌云珠爱过,也被爱,她付出真心,也得到了同样的回应,只是,小说之外,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传奇在黄瓦朱墙内上演呢?或许,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乌云珠是一个真正的理想,是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留下的神话!

少年天子(2003)

又名: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上映日期:2003-09-18(中国大陆)

主演:邓超 Chao Deng/潘虹 Hong Pan/郝蕾 Lei Hao/王辉 Hui Wang/何赛飞 Saifei He/霍思燕 Siyan Huo/李建义 Jianyi Li/李法曾 Fazeng Li/武利平 Liping Wu/郑天庸 Tianyong Zheng/杨蓉 Rong Yang/崔波 Bo Cui/薛俨 Yan Xue/王灵 Ling Wang/李修蒙 Xiumeng Li/卢勇 Yong Lu/山鹰 Shanin/张春年 Chunnian Zhang/李东翰 Donghan Li

导演:何培 Pei He/刘恒 Heng Liu编剧:刘恒 Heng Liu

少年天子相关影评

四毛毛
四毛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