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个月前在电影院大屏幕前看到希胖子时的激动和兴奋
那场电影是[后窗],希胖子欲说还休地露出了他的秃头脑袋,躲在一位钢琴家的屋子里
我们顿时发现了屏幕左侧的他,全场观众露出了少女追星般兴奋的表情
偶像派做到这个份儿上,希胖子果然是大师级人物

人说,迷上了希区柯克的电影,就会不自觉地参与谋杀。此话切不可当真,也不能小觑。
在香港旺角嘈杂的信和中心,我像发现了宝贝一样买下了日版[夺魂索]DVD。
晚上迫不及待,想起那只藏着尸体的箱子,竟有些微微的激动。

日本版封面是一个明显的凶杀案故事,扑面而来的不安色彩配合东方人的一贯阴冷审美

相比之下,法国和西班牙的DVD封套更加上了欧洲人的戏谑,希胖子一贯喜爱抛头露面,拿一根绳索在手上,突然觉得恰如其分地像谋杀的主导者

在反复的揣摩中,影片隐隐透露着一丝有关同性恋的不安和有关高等民族杀戮的争议。
当Brandon说着“特权人种”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尼采的超人学说以及希特勒的狂热主义。
绳索作为一个孱弱的存在,竟然充当了一枚果敢犀利的杀人武器,比起影片末尾出现的热兵器——手枪,显得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的人物设置一如既往地简洁,犹如一幕舞台剧,时间地点的单一化让人集中精力于探讨的焦点。
[夺魂索]没有任何悬疑成分,从影片的一开始,真相即以大白。而引导我们继续观片的重点应该是旁观一群不明真相的人兀自揣摩时的乐趣。
Where is David?
这个问题自派对开始便日益凸显,最终萦绕在每一位来者的心头。而我们,总是巴巴地将眼光定格在木头箱子上的我们,自然得到了偷窥狂般的窃喜。
我们早已知道谜底。而片中的男男女女则隔着一层薄薄的肚皮。

[夺魂索]的道德宣教成分少而又少,却总让我们感到一丝胸闷。影片结束于同一间屋子,屋外的大街人声鼎沸,警察正循着枪声赶来事发现场。荧幕上的三个男人——两个凶手,一个揭露者,却暗自各作镇定,处于一角。没有[To be coninued],灯光暗去后是干干脆脆的[OVER]。至于之后发生了什么,希区柯克不感兴趣,也不希望观众们感兴趣。对于他来说,一桩凶杀案的结束无需任何预示。就像他的脸,频繁而迅速地出现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你稍一不留神,便会错过

夺魂索Rope(1948)

又名:夺魄索(港) / 绳索 / Alfred Hitchcock's Rope

上映日期:1948-08-28(美国)片长:80分钟

主演:约翰·道尔 John Dall/法利·格兰杰 Farley Granger/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伊迪丝·埃文森 Edith Evanson/道格拉斯·迪克 Douglas Dick/琼·钱德勒 Joan Chandler/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Cedric Hardwicke/康丝坦斯·柯莉儿 Constance Collier/Dick Hogan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编剧:休姆·克罗宁 Hume Cronyn/帕特里克·汉密尔顿 Patrick Hamilton/亚瑟·劳伦特斯 Arthur Laurents/本·赫克特 Ben Hecht

夺魂索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