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作品中,有些是可以学习的,有些则是无法学习的。这里所说的“学习”,指的是表现的形式,在电影上该是叙事的方法。
希区柯克无疑是情节电影的大师,这里再说说他的《绳索》(Rope,1948,又译《夺魂索》)。这是希氏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几乎所有的评论都不认为它是最成功的,但又都不能回避它。
  它的故事着实令人毛骨悚然:两个年轻人勃兰顿和菲利普,把他们的一个大学同学大卫活活勒死了,然后把尸体放进一只大书箱中。勃兰顿为了炫耀自己的“超人之处”,坚持邀请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另一位同学和一位以前对他们十分严厉的老师来开派对。电影就在勃兰顿住所,其实就是放着尸体的那个大箱子的客厅里展开――因为晚餐就特意放在那个箱子上。
这样的悬疑布局当然不是希氏的发明,从犯罪者的角度来写破案,可能早在古希腊就有这种模式了。但希氏的确是艺高人胆大,可能也玩的过火了点:100多分钟的电影就干干一个场景,而且据说他当年首创了一个镜头连拍十多分钟,,所有演员必须完美无缺演这么长的戏,若是有一个人接错了一句话,全组镜头就得重来了。果然这一个场景的片子整整拍了10个月。
这片子当然闷,但你若对编剧、或者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有兴趣,就值得看。
一开始,一声惨叫,人已经被杀了。其后的一切都是由对话推进的,无论人物介绍、关系的连带。一步步推进,最后是故事自己把两个凶手给揭发出来,真相大白,警车呼啸而来。
当然,如果为了编故事,对话写的再精彩,希区柯克也不可能成为大电影家。真正的经典在于抓住了人物的命运,对话背后是人物性格的驱使,各人不同性格的碰撞。如此才不仅仅是冲突本身的鲜明,而是人物的丰满。是性格促成的犯罪,又是性格使罪行彰显。如果这一切你都能像希大师一样拿捏自如,那你便学得了戏剧的真谛。

夺魂索Rope(1948)

又名:夺魄索(港) / 绳索 / Alfred Hitchcock's Rope

上映日期:1948-08-28(美国)片长:80分钟

主演:约翰·道尔 / 法利·格兰杰 / 詹姆斯·斯图尔特 / 伊迪丝·埃文森 / 道格拉斯·迪克 / 琼·钱德勒 /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 康丝坦斯·柯莉儿 / 迪克·霍根 /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编剧:休姆·克罗宁 Hume Cronyn/帕特里克·汉密尔顿 Patrick Hamilton/亚瑟·劳伦特斯 Arthur Laurents/本·赫克特 Ben Hecht

夺魂索相关影评